浅谈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网络的应用

时间:2022-07-02 11:01:17

浅谈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网络的应用

摘 要 在地理中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跨世纪的地理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培养具有综合性、创造性的人才。

关键词 多媒体网络 地理教学 应用

由于多媒体技术和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与基础教育的结合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多媒体网络教学已成为教学领域的热点和制高点。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其先进的技术,强大的功能,代表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得到迅速开发和利用,地理教学的多媒体网络化发展也将势不可挡。

一、促进教学思想的更新,提高教学技术现代化的认识是开展地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基本宗旨的旧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不符合地理教育的规律,阻碍学生的地理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其具体表现是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重方法轻思路等。传统的教学观念远远落后于现代的教学思想,难以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潜能大的、素质高的现代化人才的要求。因此对于旧的传统的教学要在继承和借鉴其经验与长处的同时,必须改革那些陈旧的、落后的低效高耗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引进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

教育现代化不仅要求在设备、技术手段等"硬件"方面更新,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等"软件"方面的更新。后者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和教学改革的深层目标。它意味着对科学文化、教育传统的继承、转变和创新,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落后于时代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的多媒体网络化发展,依赖于观念新、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型教师。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越性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学的教学模式。

1、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更多知识进入课堂,再者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别,教师只能针对多数学生能理解的水平讲课,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跟不上,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影响了教学效果,课堂学习的个别化几乎无法实现。而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监控功能,随时临看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课程进展,用教学网络的辅导功能给予个别或集体性的提示。发现难点、亮点,则截获下来后上传到网络中大家讨论研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

2、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是多层次、多方面、多类别的,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并能上网,应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和飞速发展来看,有人把21世纪称为"信息时代";网络教学设施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工具。教师应指导、训练学生使用网络设施,做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有心人。

3、多媒体网络教学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一支粉笔写天下,三尺讲台说春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的特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它的不足是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自己学习的信息、选择学习的途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则能克服以上缺点,利用网络的大容量性、可储存性、可选可控性、交互性、全面性和远程性,学生能够适时地根据爱好与能力选择不同难度和不同科目的学习、训练内容。

4、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在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网络上活动的教师与学生一起都成了学习者;在网络中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看成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而不是指导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他们用电子邮件或网络功能即可与同学、教师进行学习交流和探讨,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的氛围。

三、几点思考

1、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用于教学信息的呈现、教学效果的分析和教学过程的控制。在教学中它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方面特别符合我国国情的可资借鉴的现成经验并不多,必须加强研究。由于网络资源与技术等方面尚欠完善、有序,教师运用网络教学的时效性、应用性也值得研究与提高。同时应开发与应用并行、专积与兼职并重、教学人员与研制人员并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CAI开发、研制及系统。

2、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知识并不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等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作为现代教师,在教学中能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这样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3、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者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其它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坚持不可取代性原则,尽可能地避免或缩短形式上的追求过程。

4、一切能够用实验去研究的教学问题就绝不能脱离实验,可以通过微机解决其局部放大模拟或微观变化宏观展现。鉴于实验教学的功能是任何手段替代不了的,学生在实验中所经受的思维、操作、分析、观察能力的锻炼,在实验中对情绪、意志、毅力等品质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验来实现。因此,不能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而削弱实验教学,即坚持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

上一篇:浅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 下一篇:高中政治优化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