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中的趣味教学

时间:2022-07-02 07:26:40

小学音乐课中的趣味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的重要学科,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提高人的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重技轻艺、重知识轻感性体验,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明确学习音乐艺术的目的,这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贯彻音乐教学中的启发性与积极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原则的首要问题。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和爱好,这是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并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

那么,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充分融合在音乐教学中呢?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学音乐要有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是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经过实践证明,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和艺术家的成长和成功的道路都是由兴趣开始的,兴趣是求知的前提。作为音乐教师应坚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健康的、美好的、积极向上的音乐,陶冶他们的情操。根据音乐特有的功能,以悦耳动听的旋律,神奇变幻的节奏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求趣心理,以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快快乐乐的气氛中接受学法指导。例如在课堂上演音乐小故事、音乐节奏及旋律的即兴创作、乐句接龙游戏等有趣的活动,把音乐课堂的知识学习形象化、具体化、趣味化,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在心理上或生理上得到某种程度的愉悦和满足,自然而然地产生愉快兴奋的积极心理,激起他们上好音乐课的热情。

二、教音乐要有情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讲、听、讲,已经远远落后于时展。要变教为导、变讲为研、变学为思,适时更新教学手段,尽可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幻灯片、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三年级教材《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一上课,我先播放音乐《草原牧歌》《赛马》片段,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我通过教学语言、出示草原画面的教学图片、背景音乐等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联想、想象、欣赏感知,刺激其感官,在歌曲的音乐美中得到享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和表现欲望。在欣赏的同时问学生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就能联系到草原,因为音乐中的马蹄声特别明显。我借机说:“草原辽阔无边、空气格外新鲜、天格外蓝,草原上的人们更是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大家愿不愿意跟老师一块儿到草原上去做客,也当一回小牧民?”学生顿时情绪高涨、兴奋不已,异口同声地说:“愿意!”“做草原的牧民,你对草原了解多少呢?”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从衣、食、住、行、运动项目等都说了个遍,把我要说的全说了,我只有总结的份了。学生这时的学习兴趣完全被激发了出来,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视听艺术等多种综合教学形式的采用使枯燥的课堂呈现出新的活力。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视听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学习歌曲的过程,就成了我们享受艺术美的过程。

三、动静结合有乐趣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可以为教师们定下一则金科玉律。在可能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这一普遍性原则反映了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规律。贯彻这一教学原则,可以更好地建立具体形象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减少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的困难,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天性好动,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感情,也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征,让学生动起来,这种“动”不仅是身体的运动,还有思维的启动。

四、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在音乐课上,学生要么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要么严肃不足,活泼有余。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笑起来,在笑声中学会知识,做到寓教于乐,最主要是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处理好乐学与善教相统一,快乐教育与刻苦学习相一致。如:在学习歌曲时,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演唱水平没有信心,我就把同学们唱的歌曲录下来,再放给学生们听,同学们听到自己甜美的歌声,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喜悦与欢乐,从而真正笑起来。我在教学中发现,如果经常让学生上台表演,那么这些学生的表演会一次比一次大方,性格也会显得开朗、乐观。这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有所帮助。相反,偶尔上台表演或者从不上台表演的学生往往显得性格孤僻、不善言谈。因此,加强音乐课中的表演训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有裨益的。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艺术教育功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不是其他学科可以替代的。它不但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美学观念,而且能拓宽视野,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何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音乐教师只要积极探索,勇于创造,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会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上一篇:欢乐识字总动员 下一篇:探究阅读教学,构建和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