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丰润语文教学

时间:2022-07-02 05:57:03

让生活丰润语文教学

生活是一本精彩的语文教科书;生活,是语文教学的肥沃土壤;生活,是语文学习不竭的源泉。语文教师应当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浸润着生活的芬芳。

一、盘活生活资源

生活是语文原型和资源,语文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盘活一切可利用的生活资源,将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角角落落。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盘活生活资源能让学生打开狭小的窗,封闭的门,把自己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释放出无穷的能力。

如教学《棉鞋里的阳光》一课,在黑板上出示:妈、奶、午、合、放、收等6个生字后。我这样引导:你们认识这些生字吗?怎样认识给大家说一说。学生认真读,仔细看,专心想,举起小手:我早就认识“奶”字,我每天早餐吃牛奶,看都看熟了;我认识“午”字,我中午在佳佳午托班吃午饭;我懂得“收”字,我从快递信件中和它交了朋友;我认识“放”字,我家门前就是“解放路”。

这样在生活情境中识字,学生自己开动小脑筋,观察字形,研究字形,联系生活,展开联想,组织语言。这样拓宽识字渠道,开放识字空间,扩大了识字量。这样商品包装,家庭用具,电视广告,店名招牌,同学姓名……都成了学生识字的“活教材”,识字教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识字教学,不再枯燥、机械了。

二、唤醒生活经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书本的“奴隶”,也不是教师的“应声虫”。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读文本。使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成为语文教学的生长点。

如教学《将相和》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学生提出:蔺相如机智勇敢,而面对廉颇为什么胆小如鼠回避呢?这种自取自辱是下策。这个问题是理解上的难点,也是一个节点,对学生深入了解蔺相如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我组织学生围绕这一话题,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蔺相如回避廉颇是为了不和廉颇闹矛盾,将相团结一致对外,而不是下策,是上策。”“我觉得回避是下策,廉颇不服蔺相如,蔺相如可以直接找他说清楚。”“廉颇正在火气上,蔺相如找他,两人吵起来可不好了。”我引导学生:你认为上策是什么?学生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回答:“利用上朝之际,在百官面前论理,面对面说清楚,廉颇也会服理的。”“不行,这样做,廉颇会失去面子,结果是面和心不和。”“我认为是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把这事给赵王说,让赵王给廉颇做工作。”“让赵王指责廉颇,会使廉颇怀恨在心,同学做错事,班干部报告老师,我们就很气班干部。”“我认为回避是上策,而不是胆小如鼠的表现。”我问:文中的“上策”合理在哪里?学生沉默后发言:“蔺相如回避是冷处理问题,让廉颇冷静下来,去想想自己这样做有什么不好。”“老师平时上课叫我们感悟,我想蔺相如回避是让廉颇自己悟出道理,可见蔺相如多么机智啊!”“我觉得蔺相如‘以退为进’,先礼后宾,这可看出蔺相如做事有谋略。”

在对“回避”一词的反复品味中,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走近蔺相如,去揣摩他的内心,一个有智慧、有策略的形象在学生的大脑中渐渐丰满起来。可见,借助文本语言,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文本所蕴含的悠长意蕴才能在学生的反复品味中走向一片新天地。

三、关注生活体悟

语文作为母语课程,与生活世界,人的心灵世界有密切联系。语言是生活的记载,生活是感悟的基础,缤纷多彩的生活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悟语言的素材。在阅读中,教师要巧妙引导,适时点拔,激活学生生活积累,唤起生活体悟,使其成为体悟语言的重要纽带。

如教学《去年的树》这课,结课时我设计:当小鸟对着灯火唱起去年的歌,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歌?学生情感喷发:这是一首告别的歌;这是一首友情的歌;这是一首实现诺言的歌;这是一首让人感动的歌……我引导:小鸟带着对大树眷恋飞走了,但是小鸟给我们留下了诚实、友情和真挚的爱,你们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学生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回答:可爱的小鸟。伤心的小鸟。守信的小鸟。重感情的小鸟。值得我学习的小鸟……我再次引导:学了这篇童话,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可以对小鸟、大树、伐木工人、自己、全世界人们说。学生思考片刻,倾吐出内心情感:我想对伐木工作说,树是人类的朋友,别随意砍伐,我想对去年的树说,你是幸福的,你得到朋友的关爱,想念;我想对自己说,学习这课后,我要学习小鸟诚实守信,学习感恩;我想对作者新美南吉说,你写的童话多感人啊!不过故事的结尾可以写:几年以后树根长出小树,小鸟飞回来,和它交朋友,那么小鸟就不会伤心了……最后我引导学生设计一张读书名片,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时时会受到作品的影响,而引发出独特的体验,产生共鸣。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将学生潜在的情感唤醒,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生命领悟的生长与升华,促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

四、植入生活元素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熏陶,是一种积累,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形成的。”它强调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让学生面向生活,联系生活,把生活作为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如《桥》这课的结尾只有简短的两句话,写老太太祭奠丈夫和儿子,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空间。我让学生回忆清明节扫墓的情景,帮助学生打开生活场景图,再将课本与生活加以沟通联系。提出:此时此刻,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被这场景所感动。有许多话想说,请拿出笔,给老太太写一封信,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学生在真情练写中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强烈共鸣,他们深情地呼唤:有的从劝说老太太节哀入手;有的从赞扬人民好党员老支书,人民的好儿子入手;有的从全村不会忘记老支书入手;有的从希望自己能给老太太当孙子入手;有的从党和国家会照顾你入手……这样迁移运用,情文相生,学生的言语与生活和谐共舞,提炼了主题,提升了情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塑造了学生的人格魅力。

也可以设计:中国感动人物评选活动,老支书被评上,请你写一份颁奖稿。这样利用生活元素,架起了学生言语实践与生命成长的桥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上一篇:挖掘课文素材 促进学生习作 下一篇: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