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7-02 04:02:54

浅谈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摘要:工程招投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国际国内的工程建设项目中已广泛实施。它是建筑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它运用市场竞争机制,树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实施原则,由发包单位择优选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实践证明,招投标制度是比较成熟而且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包发包方式,也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标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取得理想经济效益的最佳办法。但是,由于建筑市场发育尚不规范,管理体制的束缚以及经验不足等原因,建筑工程招投标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招投标;问题;原因;措施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bidding i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as a engineering contracting contract out the main form,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has wide application. It i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of the way a major reform. It USES the market competition mechanism, set up the fair, open and fair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 selected by the out-contracting units selected design units, construction units, material supply unit. Practice has proved, the bidding system is more mature an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roject contracting contract awarding way, and is also guarante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tandar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achieve the ideal that the best way to economic benefit. But, because of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development still is not standard,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constraints of experience and other reasons, construction project bidding in the concrete operation there are still quite a few problems.

Keywords: bidding; Problem; Reas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招投标行为逐步规范,招投标领域不断扩大,这对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采购效益和质量、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的招投标工作还刚刚起步,经验不足,有时会出现一些和招投标目的相违背的结果,使招投标成为一种形式,甚至是一些腐败现象的障眼法,给市场规则和企业利益造成严重损害。针对招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对策,有不当之处,望有关人士予以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问题

1. 不依法履行审批手续

一些地方和部门依法招标意识淡薄,工作不主动、计划不周密,往往以时间紧、任务重,或以应急工程、特殊工程、保密工程为由,随意简化程序和变更招标方式;有的非法使用行政权力,违反操作程序。少数项目业主招标前不依法在项目审批部门核准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有的项目业主规避招标,将应当公开招标的变为邀请招标,将应当邀请招标的变为直接发包采购。

2. 行政干预

一些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直接参与招标文件编制、投标资格预审、标底审查、推荐投标单位、评标和确定中标人,直接介入具体的招投标活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身份多重,利益纠缠。

3. 陪标、围标、抬标

陪标、围标其实都来源于有史以来最流行的一个江湖骗术―――托。有时候看似争得面红耳赤的几个竞标者,其实是一伙,他们的所谓最低价格,是能够满足他们自己分配的最大利润。谁中标是早就商量好的,真正受损害的还是招标方。当然这个商量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投标者自行协商决定的,这种情况的背景在于几个投标者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另外一种则是与招标方的腐败有关,当初邀请投标单位的时候已经确定了中标者,其他的不过是请来装门面的傀儡。围标也好,陪标也罢,最终目的都是抬标,让招标方承担远高于市场价格的中标价。

4. 低于成本价

《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一条明确指出,中标者是“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价格最低;但是投标报价低于成本价的除外。”因为招标首先是要符合市场规则,即供求双方的双赢,招标方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该是以中标方存在最低合理利润为前提的。而现实的投标过程中,一些投标者往往用报出低于成本的价格,而在评标中,由于供货渠道、供货质量的差异,成本价难以认定,常常使得低于成本报价的投标者能够中标,从而使一些坚持正当经营的投标者失去商机。但是,经营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这种不正常的投标方式不过是获得最大利润的手段。用不正当手段中标者最终肯定会继续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自己的利润,这时候受害者就是招标单位自己了。通常比较低级的手段有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利用标书本身的漏洞,采用一些低于正常标准的原料履行合同,最后让招标单位有苦说不出。此外,还有一些比较高明的手段。如,货是真货,质量也完全能够满足需要,但使用单位拿到货物后才发现该种设备的重要配件、重要耗材或售后服务并不开放,使用了中标设备,往往会付出比市场多得多的配件、耗材、售后服务的成本,最终还是损害了业主的利益。

二、产生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招投标行业的一些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有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死角”对《招标投标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法律意识亟待增强;

二是政出多门、法制不统一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虽几经清理,但一些应当修改或者废止的文件规定,至今仍在执行;

三是投标企业为了谋取中标不择手段;

四是评标专家库人数较少专业水平较低、少数评标专家职业道德水准不高;

五是有关职能部门不能够认真履行职责,招投标制度执行不力,执法不严。往往重事前审批许可,轻事后监督查处。招投标投诉、举报的渠道不够畅通,投诉受理和处理机制不够健全,致使不少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串通招投标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惩处。

上一篇:浅谈工程监理过程中现场危险源评价方法和控制... 下一篇:工程项目中的合同管理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