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电场工程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时间:2022-07-02 03:23:43

浅谈风电场工程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摘要:文章针对风电场工程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特点,论述了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原材料的选择、施工方法的制定,以及所采取的温控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55文献表示码:A

一、施工配合比的确定由于本工程基础为大体积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水泥水化所释放的热量很大,随着水泥水化过程中水化热的产生,内部混凝土温度与外界相差悬殊,在内外温差大时,就容易在混凝表面引起巨大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如何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升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关键。

(一)材料的选用

1、水泥:水泥品种及用量直接影响水化热的高低,鉴于该地区粉煤灰资源稀缺,经综合考虑,采用矿渣P.S42.5水泥,目的是降低水泥的水化热。

2、骨料:根据当地骨料生产现状,粗骨料采用16~31.5碎石,采用粒径大的粗骨料,可减少水泥用量,最终减少水泥水化热。碎石含泥量要求小于1%。细骨料采用中砂,含泥量要求小于3%。

3、外加剂:采用缓凝高效减水剂,由于缓凝高效减水剂具有较高的减水率,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可降低水泥用量,最终降低水泥水化热。其缓凝作用在满足施工工艺的同时,可延缓水泥的水化,从而推迟水化热峰值,有利于温升控制。其缓凝作用还有利于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二、主要的施工方法

(一)拌制要求混凝土拌混凝土前,加水空转数分钟,待积水排净,使空筒充分润湿,混凝土拌第一盘时,考虑到筒壁上砂浆损失,石子用量应按配合比减少。拌制好的混凝土要做到基本卸尽,在全部混凝土卸出之前不得再投入拌合料,更不得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加减用水量。

(二)搅拌时间从原料全部投入搅拌机时起至混凝土拌合料开始卸出时间为搅拌时间,通过充分搅拌,使混凝土的各种成份,材料组合均匀,颜色一致。混凝土搅拌为强制式,每盘容积约为0.5m。,规定搅拌的最短时间必须大于90秒,技术人员应做好搅拌记录。

(三)混凝土运输搅拌站混凝土采用容积为500L的混凝土搅拌机,盘能搅拌0.5m的混凝土,平均2分钟能搅拌一盘。混土输送车运输能力为4m。,即一次能运输8盘混凝土,混凝土输送车在搅拌站装载混凝土的时间大约为钟。混凝土输送车的时速为20公里,搅拌站到施工现的距离取7公里,则往返时间为45分钟,共需60分钟共采用4辆混凝土输送车,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混凝输送过程中应保持其均匀性不分层和离析,更不允许生初凝。

(四)混凝土浇筑

1、采用“斜面分层”即采用“一个坡度、循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

2、混凝土在振时,分层厚度控制在400左右,振捣棒直上直下,快慢拨、插点均匀,插点形式为行列式,插点距离600左右,上下层振动搭接50—100mm,并在混凝土浇过程中始终保持每个斜面的上下都各布一道振动器,面的一道振动器布置在混凝土卸料处,保证上部的混土振捣密实性,下面的一道布置在近坡脚处,确保下混凝土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方向推进,振动器也应应跟上,混凝土斜面分层浇筑如图。

3、混凝土浇筑从低处开始,从一端向另一端推进,保持混凝土沿基础全高均匀逐层上升。为保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灌下,要求每次浇灌的宽度不超过l米。浇筑混凝上要连续进行。斜面分层浇灌时,要保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灌下,并捣实完毕,使上、下两层混凝土能结合良好,避免产生冷缝。上、下两层时间间隔一般要求不超过2小时。如必须间歇,其问歇时间要尽量缩短,并在前层混凝上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4、应特别注意钢筋密集处混凝土振捣要振实,尽量避免浇灌时段在此停歇或交接班。

5、按交底要求控制好浇筑面的标高和整度。

6、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的情况当发现变形,移位或堵塞时,应寺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好。

7、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移动问距不宜大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棒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振点成行列式或梅花式排列,振点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层混凝上时,振动棒必须插入下层混凝上表面3-5cm,以消除两层问的接缝,使上、下层紧密结合。每点振动时间1O一15S以混凝土泛浆不再溢出气泡为准,不可过振。振捣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

8、夜间浇捣混凝土要保证有足够的照明,以便观察混凝土浇捣状况,确保不蜂窝,不麻面。

9、混凝土表面处理:经振捣后的大体积混凝土为保证表面温度散失。造成大体积内外温差过大形成横贯裂缝,在面层振捣完后,按标高要求,一次性用长尺刮平,压实,然后覆盖塑料薄膜。

三、大混凝土温度控制及养护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应由专人进行养护,采用蓄热法养护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表面加以覆盖塑料膜和保温麻袋保湿养护,持续养护时间以温度监测结果为准。当温度监测显示内外温差小于25℃时,撤除薄膜,混凝土表面加5cm细砂,浇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期内(含撤除保温层后)混凝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温热潮湿状态(塑料膜内应有凝结水)。 混凝土浇筑后做好测温工作,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超过25。

参考文献:

[1] 吴启仁,郑主平,孙向东. 风电场建设风险管理[J]. 水利水电技术,2009(09).

[2] 陈绍峰.风力发电场工程风机基础混凝土施工方案[J]. 中国西部科技,2008(06).

上一篇:试论我国电气安装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 下一篇:关于现阶段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几个常见问题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