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

时间:2022-07-02 12:05:29

浅谈激励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作为初中学生,其心智还未完全成熟,老师的表扬、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也许一个不经意的表扬能影响某位学生的一生。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是一位很善于发掘、表扬学生优点的先知。记得有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学生犯了错误,陶行知让他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他拿出了一块糖,说:“为了表扬你的按时到来,奖给你一块糖。”学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陶行知又拿出了一块糖,说:“为了表扬你的诚实,再奖励你一块糖。”最后,陶行知先生又拿出了一块糖,说:“希望你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再送你一块糖。”小小的三块糖并不是特别的,之所以被人们广为传诵,是因为三颗糖后面的肯定与表扬,还有激励。它淡化了学生的缺点,肯定了学生的优点,并唤醒了学生的良知。它影响的不是一个学生一时的行为,而是对学生提出了一世的希望。受教益的也不止是这一个学生,它教育的是千千万万位教育者,惠及的是全世界的孩子们。

激励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这体现在教学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赏识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赏识、赞美学生对他们的心理十分有利,既能快速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也能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都须向陶先生学习,竖起大拇指来表扬我们的学生,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去赞扬他,让他感到自己也是拥有优点的。

激励虽然在现代教育中很重要,但要运用到恰到火候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如果教师日复一日地说:“你很棒”“你真行”,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因而也不会觉得真诚了,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抗药性”,便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了。那如何运用激励的作用,使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是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激起兴趣,张扬个性

兴趣是学生对外界事物广泛的好奇心,满足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无止境的本能欲望。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了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问,思维也被有效激活,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名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要精心设计教学,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的兴趣在整个课堂中受到保护和激励,使之经久不衰。一个轻松的环境,一个良好的开端,一个平等、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都是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如在学《喂――出来》这篇课文时,我先引导一个组的学生在预习用简笔画画了一组漫画图。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后,学生们兴趣不错,课堂气氛一下子变轻松了。然后我引导学生们去评价画,哪些地方画得传神,哪些地方画得真实又贴切,哪些地方想像丰富,这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由画本身到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第三步则是漫画再创作,在这一步时人人参与,小组合作,看看哪个组的画最能体现文本内容和文本精神。结果在小组展示时真有不少收获,各个组的视角不同,偏重点不同,在每组解说员的帮助和其他小组的质疑下,让学生在交流体味的过程中明白文章的内涵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即谁制造了祸害谁来承受祸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一切都报。这不仅是环保问题,而且是告诫我们小错误不及时纠正,或做事不考虑长远利益,或行为不检点,必将会带来恶果。希望通过对危害的认识,充分把握文章主题的多元性。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环境。警告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人类在前进的道路上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最后一步,畅所欲言环节,引导学生发挥想像空间,畅谈人们该如何做才能保护好环境,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在整个课程的环节中,学生们能找到各自的位置,尽量发挥了长处,而在课堂中还能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因此第一位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争先恐后的表现欲望。而这样开放的课堂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表现机会,因此他们都愿意积极地阅读、观察、讨论、思考并归纳。因为整堂课都是学生都在参与中,没有置身事外的,也就不存在开小差等课堂顽症了。而课堂中的展示机会及其他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赞扬就成了最好的兴奋剂,使得他们个个都能并且敢于展示自己的优点,张扬自己的个性了。

二、激起信心,点亮自己

我们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自由开放的氛围中成长,让学生“骄傲”起来,敢于直抒已见,敢于挑战“权威”。虚心接受学生的批评,并及时给予表扬及鼓励,渐渐地,学生就会“胆大妄为”了。我刚接手这个班时,课堂气氛特别沉闷,学生都不敢回答问题,更不敢“放肆”地畅所欲言。我在教学生字词时,故意读错或写错某个音、某个字,学生发现错误后有个胆大的指出了我的错误,然后我表现得很诚恳,并及时改正错误,然后极力地表扬了该同学,感谢他的帮忙,并趁机说:“你们瞧,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这就需要大家的惠眼才能使老师得到进步哦!”有了敢吃螃蟹的人,就会带动一群敢吃螃蟹的人,课堂的角色就这样慢慢地转变了,老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在一些问题的讨论上也就敢于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了,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他们会想尽办法来辅助自己的观点,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视角也就不再人情方书本,而是放在了更广阔的“书的海洋”中了。于是一颗颗璀璨的思想就成就了一个个闪亮的学生。

三、激起斗志,互争高低

“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气盛不服输。”这正是初中生的特点。他们缺少的不是斗志,而是“导火索”,只要教师能成功地点燃导火索,那么整个课堂绝对是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尖学生有了足够的自信时,就需要好好地引导了,既不能让他变得盲目自信,又不能使之受到打击,这时,在课堂中教师的表扬语言要更偏重于安慰和那些在辩论中“败下阵来”并虚心接受对方意见的同学。虚心、诚恳,敢于面对自己思维的死角或短路……是表扬时不错的视角,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寻找更多的证据,以便在下回合中战胜对手。学生在教师的安慰鼓舞中便能较快正确正对“胜败”了,并会卯足了劲准备在“下一战”中再扳回一局。

四、激大优点,照亮人生

表扬要有针对性,并要让其优点得到持续发展。一句“你的文章很好”是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励作用的,而要着重在他文章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优点来具体表扬,如:“你的文章语言很优美”“你的字写得很漂亮”“你的视角很特别”……当这些语句从教师嘴里蹦出来时,学生会不自觉地在以后的写作中加强这个优点,渐渐地会成为他写文章的一个习惯。

记得我在读书时,有位老师表扬我解题有耐心,我特高兴。后来每次遇到难题心浮气躁里,老师的那句表扬总能回荡在我耳边,于是心便静下来了。因此,我现在激励学生时,特别注重学生的某些可能影响他一生的优点,提出并夸大表扬,让他有意识地把这些优点变成一种习惯,从而照亮他一生的道路。

学生的是亟待被点燃的“火把”,激励就是火把的“助燃剂”。我们要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我们的每一次激励都转化为学生的催化剂,变成激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及时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放飞个性,展现自我,点亮自己。

上一篇:论如何当好初中班主任 下一篇:论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