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性资产质量评价研究

时间:2022-07-01 11:32:15

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性资产质量评价研究

[摘 要] 经营性资产是能为公司在生产和流通中带来收益的资产,它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大影响。通过根据已有的经营性资产质量评价体系,对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经营性资产质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经营性资产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周转性、盈利性、固定资产使用状况、真实性和变现性这五个因素。公司的管理者应通过努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其周转性,使资产被充分利用;应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企业的核心利润上;加强固定资产的配置组合和优化调整以及对固定资产的清查管理,防止其长期闲置,从而浪费获利的资源;应处理好销售生产与赊销政策之间的关系等措施,从而使得公司保持在一个良性的循环中。

[关键词] 经营性资产;资产质量;因子分析;结论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公司资产质量决定公司利润水平。资产按照对利润的贡献途径可分为经营性资产和投资性资产两大类,经营性资产是能为公司在生产和流通中带来收益的资产,而投资性资产的主要作用则是对外投资,从而获取利益的资产。经营性资产作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载体,从多种角度影响着公司未来的发展,因而经营性资产质量又是公司管理质量的体现。本文以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经营性资产质量进行分析评价。

一、文献综述

钱爱民、张新民(2009),先对经营性资产的概念以及质量特征加以界定,然后结合新准则下经营性资产信息披露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从周转性、获现性和增值性三方面构建出经营性资产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经营性资产质量进行分析。钱爱民、周子元(2009)在已构建出的经营性资产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我国化工行业A股上市公司为例,对经营性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验证了该指标体系有效,得出了不同类别的公司对资产质量的关注点不同的结论,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根据证监会2012年行业分类标准,选取2014年制造业中的169家专用设备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5家ST公司、13家缺失数据和数据异常公司、2家B股公司、61家创业板公司和46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之后,最终选取42家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论文使用的经营性资产期末余额、长期待摊费用、投资性房地产期末余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等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CSMAR数据库。三年以上应收款、经营性资产当期减值损失、应收票据平均原值和应收账款平均原值等数据则是通过查阅巨潮资讯的公司年报及附注手工摘录整理获得。同时对数据进行抽样并对其正确性进行核对,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本文利用EXCEL和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二)指标体系

根据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选取专用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其经营性资产质量特征从存在性、周转性、盈利性及变现性这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并进行分析。

1.经营性资产存在性的评价指标分别是不良经营性资产率X1、经营性资产保值率X2和经营性固定资产比率X3。

2.经营性资产周转性的评价指标分别是商业债权周转率X4、存货周转率X5、有效经营性流动资产周转率X6、经营性流动资产周转率X7、经营性固定资产周转率X8和经营性资产周转率X9。

3.经营性资产盈利性的评价指标分别是毛利率X10、核心利润率X11和经营性资产报酬率X12。

4.经营性资产变现性的核心利润获现率X13和经营性资产获现率X14。

三、实证检验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经营性资产质量评价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离散系数绝对值最大的四个指标依次是核心利润率、经营性资产报酬率、核心利润获现率和经营性资产获现率。这表明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公司虽然处于相同的行业,但在各个个体间在盈利能力、变现能力以及资产的增值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

(二)因子分析

利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及解释的总方差(篇幅所限制,因子的特征值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略)。结果表明: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5个,同时,这5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累计数达到了80%以上。因此,本文选出了5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766%,使原始数据的信息得到了较好地保留。

为对各个因子进行更好地描述,论文对公共因子进行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转,,结果表明公共因子M1在X4商业债权周转率、X5存货周转率、X6有效经营性流动资产周转率、X7经营性流动资产转率上和X9经营性资产周转率的载荷比较大,说明其反映的是经营性资产在营运能力方面的信息,称之为周转性指数。公共因子M2在X10毛利率、X11核心利润率、X12经营性资产报酬率上的载荷比较大,说明其反映的是经营性资产在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称之为盈利性指数。公共因子M3在X3经营性固定资产比率、X8经营性固定资产周转率上的载荷比较大,说明其反映的是固定资产的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指数。公共因子M4在X2资产保值率、X14经营性资产获现率上的载荷比较大,说明其反映的是经营性资产在真实性方面的信息,称之为真实性指数。公共因子M5在X13核心利润获现率上的载荷比较大,说明其反映的是资产的在变现能力方面的信息,称之为变现性指数。

根据因子分析法求得的成份得分系数矩阵表(表略),可以计算每个因子的的得分。因子得分的公式为:

M1 = .003X1-.055X2+.085X3+.242X4+.142X5+.267X6

+.222X7+.013X8+.222X9-.129X10-.008X11+.036X12

-.046X13-.004X14 (公式1)

………

M5 = -.312X1-.193X2+.009X3-.041X4-.152X5-.082X6

+.012X7+.022X8+.012X9-.044X10+.01X11+.027X12

+.713X13+.343X14 (公式2)

基于上述公式,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经营性资产质量的综合得分M,

M=(35.997%M1+15.161%M2+12.663%M3+8.641%M4+8.306%M5)/80.766% (公式3)即:

M= 0.008X1-0.108X2-0.045X3+0.072X4+0.018X5

+0.085X6+0.1X7+0.082X8+0.1X9+0.005X10+0.068X11

+0.083X12-0.086X13+0.149X14 (公式4)

本文选取的是42家专用设备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在2014年度的数据,根据公式1-4,我们求得了42家样本公司在2014年平均资产质量的得分值,并分成表2经营性资产质量综合指数分布情况所示和表5经营性资产质量二级指数分布情况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公司的经营性资产质量集中在平均水平,分数处于较高和较低两个极端的样本公司比例不大,只有少数的公司经营性资产质量处于平均水平以下。

从表3可以看出,周转性指数中,所有样本公司的得分都在0以上,说明样本公司的经营性资产质量周转状况整体良好。盈利性指数中,26.2%的样本公司得分在0以上,且多集中在0~0.5这个区间内,得分在0以下的样本公司多集中在-0.2~0,-0.5~-0.2两个区间内,说明样本公司的盈利情况欠佳。固定资产指数中,只有16.7%的样本公司得分小于0,1.5以上、1~1.5区间的公司比例较小,处于-1以下的公司没有,说明样本公司的固定资产比率和固定资产周转情况分布比较均匀。真实性指数中,有100%的样本公司得分都在0以上,反应出样本公司经营性资产质量的保值情况还可以,且分布均匀。变现性指数中,33.31%的样本公司得分大于0,大部分分布在-1~1之间,说明大部分公司经营性资产获取现金流的较好且分布较均匀。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经营性资产质量的因素包括周转性、盈利性、固定资产使用状况、真实性和变现性这五方面。从综合评分来看,有一大部分的公司资产质量较好,但是整个行业的盈利性性以及变现性欠佳。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性资产质量受经营性资产营运能力的影。对于公司的管理者来说,相较于扩张资产的规模,不如努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其周转性,使资产被充分利用。

2.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性资产质量受经营性资产盈利能力的影响。由于核心利润的好坏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性资产的盈利能力的强弱,因而公司的管理层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企业的核心利润上。只有公司的利润空间扩大了,公司的利润率才会提高,才能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循环,才有机会继续扩大公司规模。

3.固定资产的配置组合和优化调整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影响重大。一旦公司盲目扩大固定资产规模,就会使得企业的动态发展减缓,核心业务的需求量降低。此外,也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管理,防止其长期闲置,从而浪费获利的资源。

4.制造业公司的现金流入量主要依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要想使企业良性运作,那么不仅要满足正常生产的需求还要满足扩张的需求。因此,公司就要处理好销售生产与赊销政策之间的关系,使得公司保持在一个良性的循环中。

[参 考 文 献]

[1]钱爱民,张新民.经营性资产:概念界定与质量评价[J].会计研究,2009(8):54-60

[2]钱爱民,周子元.经营性资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检验[J].财务与会计,2009(8):109-115

[3]陈琪.我国上市公司经营性资产质量评价与成长性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1):134-139

[4]陈琪.我国企业经营性资产质量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2(9):86-87,104

上一篇: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低碳经济效率研究 下一篇: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