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职业精神建设

时间:2022-07-01 09:55:43

浅谈教师职业精神建设

【摘要】 教师职业精神的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教师的职业精神建设逐步为教育界所关注。从教师职业精神的基础、内涵和核心等方面阐述教师敬业精神,在这平凡的岗位中,传承已久的师道力量,孕育着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精神。

【关键词】 教师;职业精神 ;教师的职业精神

教师的职业精神是教师应该具有的一种职业意识,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是对实现自我的自觉超越。具体地说,教师的职业精神是一种向理想的教师形象拼搏进取的精神,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其价值取向是更加重视全体学生。教师的职业精神包括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和对自己的激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对教改未来的坚信。

如何建立教师的职业精神?

1 使命与责任

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喻为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早出晚归辅导学生的功课;教师挑灯夜战为学生批改作业,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画面,它很感人,它体现出我们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品格。我们的岗位是教师,我们不谈教师职业有多伟大,多崇高、多光荣,但我们得承认,教师是我们的职业,是我们生命的过程。人生在世,以德为本。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为人的行为的准则。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才能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才能在学生心中永驻其崇高的人师形象,才能做到尽职尽责。教师的使命和职责首先就是要树立敬业精神,它是教师爱业、勤业、乐业、精业、创业的基本品质。北京大学孟二冬教授是当代许许多多人民教师中的一员,他的事迹体现了一种平凡的精神,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普通的教学和科研岗位上,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著追求的精神。然而,就是在这平凡中,孕育着传道、解惑、授业的人生真谛,孕育着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师道力量,孕育着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精神血脉,这样的职业精神难道不是教师们学习的楷模?

教师是道德的引路人,是品行的示范者,其敬业精神和品质,包括强烈的敬业意识和忠诚自己本职工作的事业心,敬重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成就本职工作的使命感,追求言传身教、行为示范、铸造灵魂的崇高境界。教师敬业精神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心态。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态下都会主动、自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都会凭借隐藏在内心的意识活动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对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2 专业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

开拓创新是指教师善于吸取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只有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才能使其教学工作成为具有丰富经验、能力的一种职业。正如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言,“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培养人才是复杂的劳动,不仅需要教师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更需要教师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态,更新教学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乃至教学艺术,不满足于陈规俗套,不满足于现状,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内容、创新的方法,从多维的角度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合研究教师职业发展的历史,分析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潮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这是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也是教师职业精神建设的另一个方面。我国教师整体素质、专业化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偏低,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形势的需要。我们现处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陈旧率周期进一步缩短的年代,人类开始步入教育终生化、全民化、个性化的学习社会,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培养教师队伍职业精神。

要成为一名好教师,教师必须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表现为――对学生有爱心;对自己有信心;对业务有痴心;对生活有童心。教师的这些职业精神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精神具体是如何最好的适应教育改革、教育新理念以及适应这种变化和环境。

3 要有职业幸福感

20世纪90年代末,英国著名教育学家艾弗・古德森又进一步提出教师的“有原则职业精神”这一概念,它强调教育首先是一种道德的和伦理的职业,而不只是把物质条件和单纯技能作为标准。

教师敬业精神的养成,还需要社会、学校的不懈努力,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收入,加大工资改革力度,特别是要确保教师的合理收入,以及不要有延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时间也是调节教师压力,支撑新环境教师职业精神的一个方面。把老师比作红烛,老师不仅仅是奉献,要担当起一个职业角色;教师也是在职场中收获人生、成长、快乐的职业。老师的人格是可以塑造的,只有快乐了、乐观了,才能感染学生。积极乐观和学生一起成长,这也是新时期教师精神的一个方面。

当教师的思想意识中存在着“教好教坏一个样”时,教育就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的教育质量可想而知。所以,当中国的基础教育的教师走向职业化道路时,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是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了。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精神包括这样一些要素:每个教师都应是积极的改革推动者,能够对身边的社会和市场变化迅速且有效地作出反应;善于对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方法进行解剖和反思;对学生积极关怀,能够在一种相互帮助和支持的合作氛围中与同事协作;要有自主的探索精神和持之以恒精神,学习那些与个人的专业技能和行为标准相关的知识;每个教师都是一位积极行动的终身学习者,有良好的读写计算能力、外语交际能力和动手操作、应用开发能力;和城市社区以及相关企业建立密切联系,有能力使用一切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

教师的一生将是学习的一生、思考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同时也是有意义的一生、快乐的一生。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必然要热爱学生。我们为这一职业而奉献,体现了教师的博大精神,对事业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黄川川,王文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职业精神培养《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2] 黄佑。关于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收稿日期:2008-01-18

上一篇:整合社团资源,构建高校违纪生“矫正”新平台 下一篇:敢于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