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美术课程“有效教学”的看法

时间:2022-07-01 07:55:40

我对美术课程“有效教学”的看法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美术专业课教学日益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的重视,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但总的来说,美术专业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欠缺;教师教学思想、观念及方式、方法的陈旧与落伍;师生双方精力大量投入与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形成的非正向性关系;一小部分学生逐步演变为陪读生等日益突出的问题,这对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摆脱目前的教学困境,使美术教学更富有成效呢?

一、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

1.教育培养目标的误区

综观全国几所著名的美术特色学校,其美术特长教育的培养目标往往局限于为高等美术学院输送合格学生,注重专业技能的继承和发展。立足于造型基础训练,忽视了学生真正的美术素质的培养,走入了技能教学的误区。美术课程的“有效教学”即要以实现人的终身发展,完善学生的人格塑造,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一方面为学生进入高校打基础,另一方面适应其终身发展的要求,美术特长教育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有待专家研究。

2.学生及家长认识的误区

许多学生抱着“报考普通大学无望,只好学习美术,考艺术院校”的想法纷纷涌入高中美术特长班,为自己寻找升入大学的机会。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使许多没有美术天赋、文化成绩不佳的学生进入高中美术特长班后,感到学习非常吃力,由于对美术本来就没有什么兴趣,学习主动性自然不强。

3.专业课程设置的误区

专业课程设置涉及办学的方向、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目前许多美术特色学校的课程设置,一切为高考服务,高考考什么内容,课程就安排什么内容,走入了课程设置的误区。课程设置既要覆盖美术高考必备的基础课程,又要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实施素质教育,还要科学、合理,多而不杂、目的层次分明,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教学评价的误区

长期以来,我们对评价的消极影响认识不够,产生了评价误区,阻碍了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科学注重“求同”,艺术注重“求异”,“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另外,过分强调评价结果的量化,迷信数字,忽视了难以量化的诸如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削弱评价的消极影响,高中美术特长教学主要是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直面高考,不可回避地染上功利色彩。但我们应遵循艺术自身的规律,既注重基础教学的相对稳定性、规范性和完整性,又关注基础教学向上衔接,面向未来的发展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目前以考试要求作为唯一评价标准,个人喜好左右教师的判断,教师在面对个性不同的学生作品时,做出片面的甚至错误的判断,产生误导。我们应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确立合理的评价标准。美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评价标准的多维性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我们应以“求同而存异”“忘我而有生”为原则。“求同而存异”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艺术的共性,又要遵循艺术自身的规律,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发展。“忘我有生”要求评价客观公正,摒弃门户之见,以学生发展为本。另外,我们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多鼓励表扬学生,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特长教学走入“特点”教学的误区

有些学校美术特长班的教学搞得轰轰烈烈,同一所学校普通班美术教育则得不到重视,艺术楼盖得豪华、气派,而普通班学习美术的设施设备得不到保证,究其原因是美术特长教育可以产生高考升学的效应,给学校带来其他学科比不上的经济效益,于是两种“本是同根”的美术教育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学校可以尝试以特长班教育带动全校的美术教育,而不是搞纯粹的“艺术特长应试教育”。

二、重教学过程的调控

1.常规教学分层把握

刚步入高一美术专业班的学生几乎都未受过正规的美术基本功训练,专业层次参差不齐。因此,在起始教学中应通过几周的试验性教学对所教学生专业能力的差异性进行摸底调查,为日后在专业课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分层次教学做铺垫。一般在明确学生专业层次后,可从讲究以下方面,分层施教:备课讲究深浅结合;范画制作讲究难易有别;作业布置讲究分合有度;辅导讲究同异有别;目标制定讲究整体个别尺度;教学中讲究“先进后进”与共同提高的关系,等等。

2.课堂教学讲究灵活高效

(1)重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加以利用。比如在上课的起始阶段让学生对教师的范画“评析”,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讨论、发表看法的过程中兴奋起来,可称为正式绘画前的“热身”。这并不是浪费课堂时间,如果“热身”做得好,就会大大提高随后教学的效率。也可以先讲一讲本次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具体安排等,让学生对教学情况有所了解,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2)在专业知识的处理上要灵活,讲究实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大胆冲破旧框框的束缚,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

(3)重视画前“读画”。面对一个绘画对象,提醒学生不要急于动手,站在某一阶段的高度看待绘画对象,建立一个正确合理的绘画“流程”,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培养。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第一时间对所画对象全方位观察,不仅对起稿、构图有所帮助,而且对画面的整体驾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有助于学生良好而正确的绘画习惯的养成,对深入学习及日后的专业发展都是有益的,也是课堂“高质”的保证。

(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提出阶段性的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任务。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有效的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各方面能力和条件的教育,能在相当的限度内获得较大的发展。在学生跨越了“最近发展区”之后,鼓励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明确前进的方向,保持高昂的学习斗志。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精心编排小组人员“以强带弱”,并根据实际适时调整,确保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协同发展。

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生物 下一篇:给生物教学插上兴趣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