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3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01 05:56:28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3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肾功能不全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100例,根据血清肌酐水平分为A组(肾功能正常组)和B组(轻度功能不全组)二组,比较二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比较,性别比、年龄≥65岁、以及心功能III级以上例数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平均年龄、住院平均天数和住院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轻度肾功能不全;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特点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6.100

作者单位:430300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慢性心力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在临床上常见。本文通过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入住我院临床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00例,其中肾功能正常患者70例,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3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39~87岁,平均(71.6±10.5)岁。其中第一诊断冠心病患者38例,高血压病29例,风湿性心脏病17例,扩张型心肌病16例。

1.2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1] ①有基础心脏疾病;②有慢性心力衰竭症状;③至少具有一项下列心血管异常的客观指标:病因心脏形态和心脏功能性指标[X线胸片和(或)心脏超声心动图]。入选标准如下:为出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且心功能为NYHA III、IV级的成年患者,多次住院以最后一次为准。排除标准如下:①急性心肌梗死发作6个月以内;②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入院时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恶性心律失常;③伴有恶性肿瘤的终末期患者;④有明显的肝或肾原发疾病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⑤其他明确原因所致的肾功能不全;⑥尿毒症期和肾功能衰竭期,即血清肌酐>221 μmol/L。

1.3 研究方法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天数、治疗情况、血清肌酐值。其中血清肌酐值取患者入院后第一次测定结果。血清肌酐测定方法: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抽非抗凝血2 ml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肌酐酶法。Scr

1.4 治疗方法 标准治疗,即常规给予硝酸酯类、利尿剂、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他汀类等药物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 检验。 P

2 结果

两组临床特点比较(见表1):A组与B组比较,年龄≥65岁、男性以及心功能III级以上例数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平均年龄、住院平均天数和住院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临床特点比较(例,%)

组别例数年龄≥65岁男性射血分数住院天数死亡NYHA III级以上

A组7069±11.648(68.6%)36(51.4)40.34±5.7411±3.71(1.4%)26(37.1%)

B 组3073±10.2924(80%)15(50%)37.27±9.5013±3.13(10%)12(40%)

P值0.05>0.05>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患病率的提高而持续增加。我国目前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6%~10%。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的泵功能衰竭。泵衰竭使心输出量降低,对大多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有效肾血流量的减少与心输出量的降低是成比例的。有效肾血流量的减少,使RAAS被激活,血管紧张素II、血管内皮素等神经因子水平升高。近年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II、血管内皮素等均参与肾小球和小管间质的损伤过程[2],从而导致出现肾功能不全。国外的临床研究显示,1/3~1/2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且其死亡危险性较未合并肾功能不全者明显增加[3]。本组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占同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30%,与国外有关报道相似。肾功能不全患者其早期的临床表现就是GFR的下降,但是由于“金标准”测定GFR繁琐和价格昂贵,广大基层医院常通过测定血清肌酐来评价肾功能。

国外有研究表明,高龄、入院低血压、心功能NYHA分级较高、贫血、肾功能不全、低血钠、LVEF较低等均是影响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4]。本组研究显示:肾功能不全组较肾功能正常组在性别、入院时心功能分级、LVEF等方面无差异。肾功能不全组较肾功能正常组入院时年龄更大,住院时间长、住院病死率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肾功能不全已经成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一种独立预测因素。

肾脏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脏器,并且有多种内分泌功能。如果肾脏出现损伤,会激活多条通路,导致体循环血压升高,并在肾小球损伤、肾小管间质的损伤和高血压间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心力衰竭病情,不利于预后。有研究表明,肾功能不全是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GFR每下降10 ml/min,病死率增加23%[5]。本研究显示,肾功能不全组住院病死率较肾功能正常组明显高,住院时间更长。证明了肾功能不全是增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慢性心力衰竭可以引起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是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肾功能不全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是一个被低估的合并症。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医生需高度重视,应该立足于整体,把握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部分地区1980、1990、2000年慢性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2002,30:450-454.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549-551.

[3] Shlipak MG.Pharmacotherapy for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renal jnsufficiency.Ann Intern Med,2003,138:917-924.

[4] Lee DS,Austin PC,Rouleau JL,et al.Predicting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heart failure.JAMA,2003,290:2581-2587.

[5] Heywood JT,Fonarow GC,Costanzo MR,et al.High prevalence of renal dysfuncction and its impact on outcome in 118,465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 report from the ADHERE database.J Card Fail,2007,13:422-430.

上一篇: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