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严打”

时间:2022-07-01 05:08:42

久违的“严打”时隔近十年,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6月13日上午,公安部召开全国公安机关“2010严打整治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宣布,将集中开展为期七个月的“严打”整治行动。

根据部署,此次“严打”主要对象为: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涉枪涉爆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电信诈骗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两抢一盗”犯罪和“黄赌毒”等。在治安方面,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案件多发易发等区域为重点,强化巡控措施,从严从紧落实社会全面治安管控措施。

这是建国以来第四次“严打”行动。此前三次大规模的“严打”分别发生在1983年-1987年间、1996年-1997年间和2001年-2002年间。

1981年5月,时任中央政法委书记的彭真在北京等五大城市治安座谈会上提出:“抓一批、判一批、杀一批”“要实行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方针,坚决把社会治安整顿好,力争取得明显成效”。这是“严打”首次正式亮相。这次“严打”启动于1983年,期间,部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行使,直至2007年方才收回至最高法院。

第二次“严打”先后经历了夏季攻势、冬季攻势和“春季整治行动”,重点为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流氓犯罪、涉枪犯罪、犯罪、恶势力犯罪以及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等严重刑事犯罪。

第三次“严打”以“打黑除恶”为龙头,分三条战线:第一条战线,以深入开展全国性的“打黑除恶”,开展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财犯罪专项斗争;第二条战线,在全国开展治爆缉枪专项行动;第三条战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

除较大规模的严打之外,公安部还曾陆续组织一些专项打击和整治行动。如1998年全国打击盗抢机动车犯罪专项斗争,1999年全国“追逃”专项行动,2000年全国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专项斗争,2002年全国打击盗窃、抢劫等多发财犯罪专项行动,2004年全国侦破命案专项行动等。

“严打”极具中国特色,其理论基础是“乱世用重典”,强调“从重从快”打击犯罪,因此“罚过其罪”现象屡现并引发诟病。如1983年“严打”期间,四川泸州纳溪在路上强吻一女孩的王姓青年,竟被以流氓罪判处死刑。

为矫正“严打”存在的问题,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随后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主流思想。

所谓“宽严相济”,指的是针对犯罪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依法惩罚犯罪,做到“罚当其罪”。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认为,从“严打”到“宽严相济”是一个政策的转变,其本质上是要努力实现刑罚宽缓的这一面。

此次“严打”行动或将消解这种努力。2010年6月10日到11日,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重庆调研时盛赞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称其“打得好、打得准、打得狠”。

本刊记者 徐凯/文

上一篇:走出“治乱循环”怪圈 下一篇:紊乱“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