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对入警大学生职业情感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2-07-01 01:54:11

课堂教学对入警大学生职业情感教育的渗透

【摘 要】职业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关键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稳定的职业态度和浓厚的职业热情的生成。作为边防部队的重要后备力量和生力军,入警大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职业情感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影响着边防部队建设的长远发展。部队院校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平台进行职业情感教育的渗透,使这种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无形中内化并沉淀为入警大学生的职业情感,增强其职业认同度和职责使命感。

【关键词】入警大学生 课堂教学 职业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56-02

职业情感是一种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满意度和认同程度的综合反映。积极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是个体感受职业幸福的基础和源泉,也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加速推进部队人才战略工程,进一步提高部队人才的整体素质,国家每年通过大学生入警考试遴选经过高等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品学兼优的高等学校毕业生,为部队注入新鲜血液。入警大学生是部队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部队院校在入警大学生岗前集训阶段除了要完成基本的强化训练及教学任务之外,还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平台,紧贴边防部队使命开展职业情感教育,深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树立牢固的职业情感。

一 入警大学生职业情感的现状及成因

1.入警大学生职业情感现状

入警大学生是部队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是否拥有浓厚的职业情感关系到部队的核心竞争力能否得到稳步提升,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笔者从事部队教育教学工作,利用带实习和基层挂职锻炼的机会走访了一些基层单位。通过与基层单位相关负责人的沟通交流得知,大部分入警大学生走到工作岗位之后,能够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一部分人甚至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模范典型。然而,根据基层单位的反馈信息来看,还有部分入警大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强烈的职业情感。部队院校应当在入警大学生岗前集训阶段积极开展职业情感教育,利用课堂教学平台积极培养其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品质,不断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促使入警大学生将满腔的热情转化为无限的工作动力,早日成为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肩负起部队建设的重任。

2.原因分析

第一,入警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明确的职业定位能够让个人能力和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职业定位不明确是弱化入警大学生职业情感的重要因素,综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自从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一部分入警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如随从考研热、考公务员热一样把走入警营作为一种就业渠道。(2)对军人的崇拜心理。军人坚毅、隐忍、刚强的特性在人们心中塑造了威武神圣的形象,一些大学生仅仅因为幼年时期对橄榄绿的追寻和向往而选择投笔从戎。(3)自我认识不足。一些大学生认为部队基层工作较为基础,自己接受了多年的学历教育,一些工作对于自己的实际水平、实际能力而言过于简单。岗前集训作为入警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第一课,是大学生从警生涯的起点,如何在短短几个月内着力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强化其职业认同感至关重要。

第二,岗前集训院校对入警大学生职业情感教育力度不足。(1)重知识学习而轻情感教育。入警大学生岗前集训效果的评价指标是军事和文化课的考核成绩。受考核成绩导向性的影响,一些教员的知识本位观念更强,在课堂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职业情感教育的渗透,即使偶有教育,教育内容也略显枯燥空洞,教育方式缺少灵活性,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2)师生思想交流的弱化。部队院校实行教学和管理双轨制,学员队干部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教员主要担负教学任务。一些教员认为自己主要负责教书,至于学生的思想和德育教育应由学员队干部或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员去开展,与自己关系不大,因此很少主动与入警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此外,教员与学生在课堂上相处时间有限,课后沟通交流的机会不多,客观上导致师生思想交流的弱化,疏于对学生进行职业情感教育。

二 引入职业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师面临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学生希望老师是情感丰富的,而不是冷冰冰的教书机器。教学活动如果缺少情感,学生获得的知识则是空洞的教条。因此,教师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在教学中融入职业情感教育可以创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能够有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的永恒追求。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情感教育是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丰富的职业情感教育是形成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保证。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融入情感教育,则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更高,会紧跟教师的思维,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职业情感教育,让情感教育成为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催化剂。

3.是促使学生形成浓厚职业情感的助推器

大学生初入警营,对未来的职业还缺少完整的认识,负责岗前集训的相关院校是入警大学生透过迷雾探视未来职业的第一扇窗口。教员应当在教学中渗透职业情感教育,让入警大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形成浓厚的职业情感,这对学员个人的长远发展及边防部队的未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 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职业情感教育的对策

1.在知识传授中渗透职业情感教育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员不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情感因素。入警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最直观认识来自负责岗前集训的教员,教员对入警大学生职业情感的影响不可估量。除了思想政治课教员之外,其他教员也要把职业情感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把情感教育作为一项常规教育纳入课堂活动中。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具备积极的职业情感,工作热情才能被激活。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共享性,教学活动主要是师生共享的交往活动,教员应积极培育入警大学生的职业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示范性

榜样具有良好的感染力,优良的示范最具有说服力,因为它符合人们的模仿、从众等心理特点,易于接受。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发挥榜样力量的作用,在教学案例选取过程中充分考虑示范性作用,将发生在部队中的先进典型、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作为教学范例,在入警大学生队伍中广泛推广,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去学习和效仿。

3.通过基层教学实践增强情感体验

多数大学生都是怀着“鸿鹄之志”的雄心步入警营的,但他们在参加岗前集训之前并没有接触过部队基层,对如何更好地胜任未来的职业感到迷茫。学校可通过基层教学实践的形式为入警大学生提供到部队基层单位参观的机会,增强其情感体验。组织基层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与入警大学生开展职业经验交流会,为他们解释在职业上的疑惑,让他们了解未来职业的神圣之处,使入警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意识到穿上这身橄榄绿就应树立职业观念,理性地、心平气和地、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

4.教学督导组把职业情感教育纳入到评价体系

知识传授所产生的效果往往会更快、更直接地展现学校的教学成绩,而职业情感教育产生的效果需要在学生今后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逐渐显露痕迹,因此,学校教育多偏重于认知教育,忽视职业情感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情感。学校教学督导组应在评课时把教员是否在教学中融入职业情感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督促教员重视职业情感教育,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质,又使其在课堂中得到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许浩.论高校情感教育的缺失与完善[J].教育探索,2006(10)

[2]朱宁波、钱媛媛.学校课堂师生交往中的情感问题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上一篇: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下一篇:寻找教育公平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