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及对策

时间:2022-07-01 01:30:15

浅析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及对策

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概念以及培养学生的相关科学素养和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引领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时,由于学生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而影响了最终的实验效果,不能够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甚至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一些突发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就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良习惯及对策进行浅要的分析。

一、实验准备不充分

高中阶段的生物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都是在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而进行演示的,其中一些必要的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方法,教师也在实验课前进行过必要的演示。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一些学生对实验产生了轻视的心理,课前不预习,导致对实验的操作流程不明确,实验目的不明了等。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必须要提前准备好预习提纲,提前为学生布置下预习任务,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抽检,让学生在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实验的目的以及全部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以此来消除实验当中可能会遇到的隐患,保证实验的圆满成功。

二、好奇心作祟

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是学生所具备的共同心理,好奇心运用得当会让学习产生良好的效果,然而好奇心运用不得当只会让学习产生反效果。比如,当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对眼前的实验器物充满着疑惑,还未等教师开口,自己早已对实验材料、显微镜等乱碰乱放,而正确的操作方法早已抛之脑后,致使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

这就要求教师在发现学生的这种好奇心之后,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告诉学生在实验教学当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规范学生的操作流程,将学生的好奇心心理转化为一种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素质。

三、欠缺自我控制力

高中时代是学生好动的时期,当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满眼的仪器、药品等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教师之前所讲解的注意事项等早已被抛之脑后,对新鲜事物的摸摸碰碰早已取代了之前的正确操作。

正是由于学生所欠缺的自我控制力,使得教师还没有提示要做哪一个步骤,学生早已经凭借自己所谓的知识进行了下一个环节,这就使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产生了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有的学生毛手毛脚、慌慌张张,误将盐酸的试剂瓶打翻在地,致使实验室的地面或者附近同学的鞋袜等受到污染;有的则会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实验对象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而损坏了仪器的镜头等。对于这些现象的发生,教师在强调实验室纪律的同时,更要告诉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有自我良好的规范力。否则一趟实验课将失去自身的实验教学功能。

四、懒惰心理

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实验室的温度的影响、实验进行的时间、所需的药品用量等原因,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实验结果与预期的实验目标相悖。但是一些学生由于懒惰心理作祟,当出现与预期实验结果不一致时,学生怕实验不成功而受批评而不去实际观察所做实验,或者是仅凭课本的理论知识来应付实验的不准确结果。这些都是一定的懒惰心理作祟,致使学生的科学态度不够严谨,仅仅是为了应付而进行实验操作。比如,在进行“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操作时,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在亚甲基蓝溶液当中染色时间过长或者是没能够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等因素,则会在之后的对比试验中发现,无色的蒸馏水变为蓝色,而根本身的颜色则相对于实验前并无很大变化。由于学生不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而使最终的实验记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试验后蒸馏水无色,根本身呈现黄白色。这样的一个实验结果只会让学生失去了一次发现试验中异常现象的探究机会。

心理学曾经指出:只有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为重要及富于特色的知识。而也只有这样的知识,也才会让个人更易掌握和记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学习时,要让学生养成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这样的实验态度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还有助于学生提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操作定势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受到一些习惯动作或姿势的影响,使得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也是如此进行操作。然而,在生物实验当中,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行为姿势是不被接纳的。比如,在取放显微镜时,是不可以用手直接从镜箱中拿进拿出的;取用实验药瓶时将试剂瓶塞正向放置等。这样类似的实验现象在实验室当中随处可见,学生在进行试验时,由于心理上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将日常生活当中的行为习惯带到了实验室的实验操作中。作为一名实验室教师,有必要纠正学生这些不良的操作姿势,要告诉学生这是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有其自身的操作规范,不能够将日常生活当中所形成的操作定势带到科学实验中,与实验操作混为一谈。要从小处着手培养其良好的实验素质。

六、虎头蛇尾

在实验室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做事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现象,实验前信心满满,试验后丢三落四、虎头蛇尾现象。比如,试验中,所用实验用品不能够整洁归放,试验结束之后,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整理,实验报告忘记填写。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循规蹈矩”的教育方法,严格要求学生做事要有始有终。实验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问,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始至终地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也是保证学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基本保证。让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再回过头对所做实验进行必要的经验总结,使其所学知识系统化,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在不断地总结与反思过程中发现试验中并未注意的问题。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诸多的生物理论知识都需要在试验中得到解释与验证。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规范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对于学生有效掌握生物学知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在实验操作中,教师不注意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没有精心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以及项目,则会出现各种不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情况。诸如,学生不明确实验目的,不了解实验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这就使得一堂实验课失去了其自身的意义。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秉承着客观、严谨、认真、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生物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略生物学知识的神奇与未知性。总而言之,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让学生在正确的规范下才可以从中体会到实验的乐趣,并对实验有正确的认识。

【责编 田彩霞】

上一篇:切开缝合联合挂线疗法治疗肛瘘45例的临床疗效... 下一篇:Vitapex糊剂治疗儿童乳牙根尖周炎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