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缝合联合挂线疗法治疗肛瘘45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06-22 11:21:35

切开缝合联合挂线疗法治疗肛瘘45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075-01

【摘要】目的:探讨切开缝合联合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临床措施及其疗效。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我科收入的45例患者行切开缝合联合挂线疗法,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患者均采用一次性手术完成,住院时间13-28天;其中痊愈37例,显效6例,有效2例;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切开缝合联合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确切,治愈率高,痛苦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切开缝合、挂线疗法、肛瘘

肛瘘(analfistula)是指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及外口三部分组成,是直肠肛管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常经久不愈或反复间歇性发作[1]。现将我科开展切开缝合联合关联疗法治疗肛瘘的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19-69岁,平均34.6岁;病程12天-10年不等;内口1个21例,2个16例,3个以上8例;27例有1个外口,12例有两个外口,6例有3个以上外口。其中低位单纯性肛瘘17例,低位复杂性肛瘘13例,高位单纯性肛瘘9例,高位复杂性肛瘘6例。半马蹄形肛瘘27例,全马蹄形肛瘘18例。

1.2、临床诊断[2]患者有肛痈的病史,病灶可探查到外口、管道及内口;管道穿过肛管直肠环或者在其上面;肛周可见溃破流脓,外口暂时愈合,出现蓄脓并呈现肛痈急性发作的表现;手术中探查,脓腔在外括约肌的深部以上。

2、切开缝合联合挂线疗法[3]所有患者采用麻醉方法均为骶管内麻醉,手术为俯卧位。患者进行常规消毒、扩肛,使用探针探查、直肠指诊及美兰试验等多种方法来探测患者肛瘘的内口位置、主管道和支管道的走行方向,确定肛瘘的数目及其位置。由患者肛瘘的原发外口注入美兰液,再用肛镜探查患者的内,依据美兰液的流出的位置判断内口部位。把探针由患者肛瘘的外口沿肛瘘的走行方向逐渐缓慢探入,并细致切开肛瘘的瘘管。明确肛瘘内口无阻塞后,穿出探针并切开肛管的皮肤。之后进行挂线,挂线前需要测量被挂线组织的周长,首先引入橡皮筋,之后使用弹簧秤来牵拉橡皮筋,直到所需切割力的程度为止。在挂线组织的外缘用血管钳将其夹紧,同时把橡皮筋扎紧。检查患者没有活动性出血后,进行填塞并加压包扎。患者术后进流质食物,术后两天控制大便。术后常规抗炎、抗感染用药,并用消肿止痛药来坐浴。

3、治疗效果

3.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4]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创口完全愈合,3个月内患者肛瘘无复发;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局部体征改善,但创口基本完全愈合;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创口未愈合;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无改善甚至加重,治疗停止后3个月内肛瘘又复发。

3.2、疗效本组45例患者均采用一次性手术完成,住院时间13-28天;其中痊愈37例,显效6例,有效2例;随访3个月,无复发。

4、讨论

肛瘘是肛肠外科常见多发病,常见病因是因肛隐窝处反复发作的炎性刺激导致肛窦腺感染,进而发生肛窦炎,进一步发展则在直肠各个间隙形成肛周脓肿,最终转为肛瘘[6]。肛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破溃后出现流脓水,手术治疗肛瘘是临床上主要措施,手术原则是祛除病灶,通畅引流,尽可能降低对肛管括约肌的损伤,保护的生理功能。

切开缝合联合挂线疗法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a、正确寻找内口位置:高位单纯性肛瘘的内口位置常较高,准确无误地找到内口很困难,因此,在探查时务必轻柔仔细,以避免造成假道,探针进入瘘管内之后,手感尤为重要,这时可把瘘管内的探针上下提拉数次,注意感觉其为瘢痕组织与否,之后沿瘢痕组织走行方向逐渐向肛内探入。若为开放的内口则可直接探进肛内;若为闭合内口则在直肠壁薄弱点的最高处穿出来。b、橡皮筋:手术中使用橡皮筋,主要是利用其弹性所产生的持续性张力,边勒割、边修复,这种异物刺激可产生炎性反应,从而使局部组织纤维化,起到将肌端粘连、固定的作用,这样既对肛管直肠环无损伤,又可以持续引流,避免引起失禁,从而达到一次性治愈的目的。高位单纯性肛瘘者,其病程往往较长,瘘管的管壁常较厚,故橡皮筋应该紧挂,避免勒割作用太慢而影响到切口的愈合。术后紧线时间应依据患者所挂橡皮筋的高度而决定,一般一周左右即可紧线。因急性期已过且被勒割的组织逐渐减少,使患者的痛苦减轻。根据患者的病情,一般橡皮筋紧1-2次即可脱落,每次紧线不应超过1cm。缝合长度:应以近端创口通畅引流为前提,根据创面深度,若患者切口较浅,则可以直接进行间断缝合;若切口较深则使用4号线由创面基底部开始缝合皮下组织,不能留死腔,之后再行皮肤缝合。

切开缝合联合挂线疗法是治疗肛瘘有效的手术方式,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04.

[2]钱海华.低位减张缝合修补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2):224.

[3]叶文峰,郝晋齐等.切开缝合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1.

[4]黎国湖.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治疗肛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22.

[5]熊贵玉.肛瘘发病机制与手术失败的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2008,4(10):115.

[6]项鹏飞,刘希家.切开挂线远端缝合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48例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1):210.

上一篇:谈宫腔镜、腹腔镜妇产科临床联合应用 下一篇:浅析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