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习题教学设计策略

时间:2022-07-01 10:16:09

浅谈化学习题教学设计策略

【摘 要】解决初中学生解题困难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要注意习题选择原则,二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习题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以本为本原则,二纠错性原则,三是典型性原则。而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变通思维,三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键词】化学习题 教学策略 解题能力

化学习题教学,主要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它以信息反馈为特征,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具有及时了解教师教学效果的功能。化学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科学地实施化学习题教学,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对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化学习题的功效,开拓思维,培养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 学生解题的困难

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对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使他们无从下手。问题究竟难在哪里?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1)学生的分析能力薄弱,审题粗心大意,不会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2)学生思维狭窄片面,不会抓住解题的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本人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针对所学内容层层递进地扩展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分析过程,而不追求题量的多少,题目的难度,使学生的变通思维和开放思维在学习中扩展,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二、习题选择的原则

在习题课教学设计中对题目的选择既要符合制定的教学目标,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是选题的适应性原则。习题课中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多接触些题目,则选择四、五种题目类型给他们讲解。可是课堂教学容量过大,题目类型繁多使学生的思维跨度过大而难以适应。造成的结果是教师讲解的题目学生理解了,一旦换一种类型就又无从下手,而对学习化学产生一种畏难情绪。因此在习题课中选择的例题应该非常有代表性,在题目中由易到难的添加或变换条件使学生产生思维的连续性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其一,习题的排列要有一个梯度。其二,习题的形式要多样化。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牢固掌握化学概念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怀疑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实践和解决,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发散性同时也对学生分析、类比、综合、迁移等化学能力的提高创设了良好的情景。因此,本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选题。

(一)以本为本原则

教材中的习题是编书者精心优选的,它起点低,面向大多数学生,它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运用、基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习题,把它讲深讲透,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氯化钠C汽油D蔗糖。本题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溶液概念的理解,知道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二)纠错性原则

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巩固及运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但由于他们对知识掌握程度不一,同时受各种思维障碍的影响,不少是共性错误,所以选用这些题目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纠正错误认识,澄清事实的本质。例如: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在20℃时,100克硫酸铜饱和溶液里含有10克硫酸铜,硫酸铜的溶解度为10克;(2)在20℃时,100克水里溶解了10克硫酸铜,硫酸铜的溶解度为10克;(3)100克水里最多可溶解10克硫酸铜,则硫酸铜的溶解度为10克。教师应根据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逐一对照,认真剖析,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答案。

(三)典型性原则

教师要把握有利时机,抓住典型题,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讲质量守恒的运用时:(1)某物质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A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2)4.6克物质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则4.6克A物质的组成元素各是多少克?经过分析就会发现,此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是“质量守恒定律”运用的守恒量是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进行求解,通过这样的深入训练,引导学生于变动中寻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抓住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得到加强。

三、 解题能力的培养

(一)要求学生学会审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有些化学习题情景复杂,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的思维障碍可能会出现在不明确哪些是问题的关键,而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应适时加以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审清题意,组织他们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研究,使他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将类似的问题加以比较。搞清知识点,扩大知识面,形成知识链。另外,在进行习题课的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作为辅助手段,常用的有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等。这些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解题策略,引导他们针对具体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帮助他们提供问题的基本思路,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变通思维

对同一道习题可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教学时间安排中要预留学生思考、分析、共同讨论的时间,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和偏差给予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并积极思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带领学生构建起灵活多变的思维方法,即思维的变通性,帮助学生在形态各异的化学习题中,抽象出共性,洞察共同的化学本质,从而跨越思维障碍,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质的飞跃。例如:怎样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稀盐酸三瓶无色溶液?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学生思考后,有的马上回答“用紫色石蕊一一鉴别”。还有的回答“用PH试纸分别测定溶液的PH即可鉴别。”再启发学生思考“能否用酚酞来区别,如果能,原理和步骤又怎样呢?”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些方法作出评价。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进而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在习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首先,一题多问,即一个模型连带设多问,分层设问参与命题,拓展思路。通过设问逐渐加深,引导思维纵向深化,可有效地发展学生纵向思维能力。

例如:氢氧化钠为何要密封保存?如何检验它是否变质?如果有变质应如何把杂质除掉?通过学生参与,教师引导,对酸碱盐性质的比较、归纳,有助于学生准确全面掌握知识。

其次,一题多变即广开思路,通过设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借助横向思维充分联想,激活并调动学生脑海中存储的信息进行知识迁移,通过增删、变换等手段,创意命题。在参与命题中发展横向思维能力。

例:把4克氢氧化钠溶于46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变1:把4克胆矾溶于46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变2:20℃时,把4克氧化钙加入46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5克)

变3:把m克固体溶于m克水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哪几种情况?

这样训练变化,强化了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求法,通过比较和论证得出结论,头绪理清了,难点也就攻破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思,剖析命题条件变换的意图,从而可使解题时揣摩剖析出题者的意图,提高解题的效率。

总之,在习题教学中适时应用发散思维和变通思维的方法,可变教师的强制“灌”为合理性的“导”,变学生机械被动的“受”为主动独立的“求”。这对发展学生的纵向、横向思维,锻炼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应力求精讲精析,抓住典型错因,择其要点加以点拨,充分启发学生思维,对解题思路加以引导,对解题策略和技巧进行训练。这也正是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体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上一篇:关于作文教学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新课标下创设体育教学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