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长素》复习课为例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01 09:42:09

以《生长素》复习课为例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学习任务重、作业多已成为普遍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负担已成为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其主旨是:教师有目的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的解决达到最好的效果,随之建立了一个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为规定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教学速度和分析教学结果这教学过程的六阶段分别提出教和学的最优化方法。本文谨以笔者所上的《生长素》复习课为例谈谈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巧设问题引言,导入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笔者曾经开过一堂《细胞呼吸》公开课,其中引言部分介绍了一位希腊哲学家每天坐在秤上,观察自己的体重变化,那么,这个体重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由此我成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到了课堂教学的主题上来。当时这个别出心裁的引言也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例如,上《细胞呼吸》复习课时,我展示了一张图片,并且引出问题“为什么放置较久的粮堆中会冒热气?”,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成功地解释,因此学生反应积极,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上《生长素》复习课之前,我设计了多种的导入方案,如直接以高考题引入,或者设置悬念,或者利用游戏引入等。最终,由于本节课是复习课,学生已经学习过,不适宜同新课时一样当做学生从未了解生长素的知识,因此,我采用了展示同学自己做的向光性实验的图片引入,通过图片的展示顺理成章地复习了生长素发现过程。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1.慎重选择课堂评价语言

1.1不轻易对学生说“不”

高中生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师在课堂上的不良评价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很大打击。如有的老师在学生回答得不理想的情况下,会采用贬低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如“这么简单都不会!”这一类的语言,无形中让学生感觉到在同学面前失了面子,其他同学也会因此不敢回答。

1.2 不过分表扬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对学生一点点成绩而过分表扬:“你很聪明”“你回答得最好”,表面上看好像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但是过于经常地表扬会使学生习以为常,泛滥、肤浅的表扬使其不具有可信度,对部分学生甚至可能造成浅尝辄止,不再探究的后果。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尽可能使用如“你的想法很不错,如果再进一步完善会更好”“你考虑得很周到,这么细节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之类鼓励性的语言。并且我还尝试让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复习到生长素分布不均到底是由于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还是由于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时,我请班上成绩较好的林文华同学扮演他的实验设计思路并且向全班同学解说,缜密的设计思路引发了全体同学自发的热烈掌声。无形之中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良好的、有效的评价。

2.微笑教学,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神经细胞就处于昏眠状态,思维就会受到抑制。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才能加快思维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加以巩固并快速转化为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与学生进行眼神、思想的交流,随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允许学生的不同观点存在。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才会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才能感受到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自我表现的愉悦和获取成功的享受,与此同时,学生的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也都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在笔者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上课时我总是面带微笑,对于回答较好的学生投以赞赏的眼神,学生上课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堂总是很活跃。可是,一旦某天因为疲惫而面无表情地上课,学生的反应马上变化很多,课堂气氛沉闷,自己累学生也累。

三、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手段由一支粉笔, 一张嘴, 一块小黑板组成, 对有些学科来说也许就够了, 但生物学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生理过程, 很难用语言、 文字描述清楚。 例如渗透作用、 染色体组的概念、 物质跨膜运输过程、 减数分裂过程、转录和翻译过程、 特异性免疫过程等等, 这些内容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 除能使一些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形象化、 直观化以外, 还能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刺激,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需要指出的是, 这里不是要用多媒体取代黑板, 而是要以黑板为主体, 多媒体为辅助, 结合必要的身体语言、 情感表达、 板书示范等, 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生长素》这节内容中,涉及到好几个实验。如果只是教师口头描述,学生势必感觉无趣、没有新意。因此,我精心收集了几个经典实验的FLASH演示动画,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有效的集中。

四、利用有梯度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美国教育家G·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习的动机。根据生物学科是一门探索性实验科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一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一一概括一一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从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训练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由于本节课是复习课,要上好一堂复习课比上好一堂新课难度更大,一方面是因为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例如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因此学生缺乏新鲜感;所以复习课不能是新授课的简单的重演。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不相同,从而造成复习课上的起点大不相同。

生长素部分的知识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其中一些经典的考题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我精心准备了几道题目,设置了层层递进的问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课堂上,我设置了这样一系列问题:“植物为什么有向光性?”“为什么单侧光照射会引起胚芽鞘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分布不均是否因为单侧光能够使向光面的生长素分解从而变少?”“单侧光是否能引起向光面的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运输而使背光面生长素增多?”在这里我及时展示了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的关于生长素的大题,请学生设计完整实验程序。当时整个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都在埋头苦思,听课的老师课后反馈说100%的学生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思考差不多后,我请一名学生上台画示意图并讲述 。学生表述完后当即赢得了许多同学的真诚的掌声。我趁热打铁,马上点评,并用PPT展示标准答案,及时完善学生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再一次抛出问题“ 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是否与生长抑制物有关?”顺利成章地复习了学生比较陌生的一些知识点,让学生有“哦,原来是这样”的感觉。

五、苦练内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教师在上每一节课时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数”就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准确与否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过程,而教学过程又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课程标准》教学目标 ,我精心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回忆、重述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经典实验,分析其中设置的对照实验,整理、归纳实验对变量的控制,并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解释.领会其科学思路与方法 2. 说出单子叶植物胚芽鞘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区分在成熟组织、未成熟组织中生长素运输方式,并能从事例中分析横向运输的发生部位与发生条件. 3.通过重述、分析经典实验尝试相关探究实验的设计。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4.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针对每一个教学目标,我都设计了详细的方案和落实方法。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学目标都得到了良好的落实。

六、大胆割爱,简单的、纯记忆性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学生自习的方式

《生长素》一课可以复习的内容很多,如果要求全的话必然会造成重点不突出,探究浅尝辄止,流于表面的后果。我在第一个班级上《生长素》时就犯了这个错误。所有我觉得要考的知识点都放进去,因此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对学生来讲不过是一盘炒热的剩饭,兴趣缺缺。因此,我及时吸取了教训,把生长素的产生、分布等知识点留给学生自己复习,而精讲了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具体原因,课堂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七、调整心态,把课堂还给学生

目前课堂教学有效性低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接受性学习时间与技能训练时间、表达时间比例失调。 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 学生缺乏自我选择、 自主学习的机会。即教师一人讲或教师问、 学生齐答齐读的时间过多, 有的甚至是教师一讲到底, 而学生单独动脑、 动手、 动口、 动眼的时间和空间过少。 其实, 课堂上利用一定时间引导学生思考、 理解和探究, 进行适当的技能训练,是学生形成自我思维方式的关键。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怕知识点没有复习完,影响教学进度,因此把课堂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节课下来,自己讲得口干舌燥,结果学生在测试中的表现还是不理想。在本节课中,我本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的原则,只负责提供问题情境和及时点评,结果学生的注意力空前地集中,一节课下来,关于生长素的知识得到了有效地复习而且由于是学生自己思考得来的,记忆的效果也很好。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仅仅是我根据《生长素》复习一节课引出的几点思考,我的想法或许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欢迎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教研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黄耐明,《生命世界》

(2)《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黄晓冰,《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毛贵阳,

(4)《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杨青,《中国校外教育》

(5)《多媒体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课程资源》,王留存,《生命世界》

(6)《在 “ 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 的教学活动中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薛静尧,《课程、教材、教法》

(7)《新课程下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游云霞,《中学生物学》

(8)《探索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朱荔潮,《宁德师专学报》

上一篇:浅谈高中美术班的色彩教学 下一篇: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