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7-01 08:49:48

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营养支持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86例,运用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法调查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术前7 d及术后7 d给予186例患者肠内或者肠外营养,并对相关营养状况指标进行检测与评估。 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转铁蛋白(TF)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消化道;围手术期;营养状况;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1-0114-03

Study on nutritional status and its influence on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mong digestive tract cancer patient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LIU Lihua ZHAO Yinmi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he Institute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ir Force Aviation Medicine,Beijing 10008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Methods A total of 1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during October 2007-October 2013 in our hospital,The SGAN was taken to study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mong digestive tract cancer patient,the nutrition was administered to 186 patients 7 days before the operation till 7 d after the operation,then nutritive index were investigated and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peri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were improved and the levels of TF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

[Key words] Digestive tract; Perioperative period; Nutritional status;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前存在的消化功能障碍、营养不良颇为常见,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下降,患者营养状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据统计,60%~65%的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1]。及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已成为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选择2007年10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186例患者,调查其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并在围手术期施行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观察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86例,其中男103例,女83例,年龄42~76岁,平均(58.9±10.1)岁。其中胃癌68例,食管癌21例,胰头癌9例,小肠癌45例,直肠癌20例,结肠癌23例,均接受根治性肿瘤切除术。

1.2 方法

1.2.1 术前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营养支持途径,时间为7~14 d。肠内营养采用百普素(荷兰Nutricia公司产品)口服,(378~504)g/d,每126 g稀释成500 mL);肠外营养采用氨基酸为8.5%的乐凡命,脂肪乳为30%或20%脂肪乳,再加入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安达美、格里福斯等制剂各1支(均华瑞公司产品),轻度营养不良患者鼓励其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在饮食指导上,帮助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应以足量蛋白质、低脂、低盐、低动物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和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饮食为宜,以便机体能有效利用摄取的蛋白质和保持充分的营养储存,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2],以增加抵抗力,利于机体恢复。严格控制饮酒,禁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1.2.2 术后营养支持 术后次日晨即开始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首日上午先滴入温开水,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及腹部体征,如无异常,下午开始给予营养液,适应后还可补充各种电解质、维生素等维持至患者营养状况改善为止。营养治疗的方式与药品:术后肠外营养支持的途径可采用外周静脉或者中心静脉输注;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可采用鼻肠营养管或空肠造口管输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均为华瑞公司产品。

1.2.3 营养评估 参照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of nutrition,SGAN)[3],采用定量的评分系统进行营养评估,主要包括7个方面:体重改变、饮食改变、胃肠道症状、生理功能改变、合并症、皮下脂肪和肌肉消耗。评估结果分为营养良好、轻-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三个等级。

1.2.4 观察项目 术前7 d及术后7 d分别测量:①人体测量指标测定:测定患者体重(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②血生化指标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评估情况

2.2 患者营养状况变化

3 讨论

消化道肿瘤是人类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可造成患者消化系统的损伤,使患者常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消化不良,主要是由于病变累及消化道,吃进去的食物难以消化,营养物质不能充分吸收,加之肿瘤本身也会促使营养不良的发展和加剧,导致患者某些器官系统的功能减退,降低了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了手术死亡率。同时,消化道手术患者重新建立消化道,打乱了患者术后的常规饮食和进食习惯,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3.1 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分析

研究发现,近70%的消化肿瘤患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引起患者器官系统功能(如免疫功能等)不同程度地减退,降低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促使死亡率增高。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后营养良好的人数较术前明显增多(P

3.2 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

消化道肿瘤患者因消化道吸收功能降低,营养摄入不足,且肿瘤恶液质可导致患者内脏和躯体蛋白质消耗[4],损害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加之化疗或放疗均会导致血液细胞水平的改变,减弱机体免疫力,延迟术后伤口愈合,增加宿主对感染的易感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此外,消化道肿瘤患者存在分泌功能下降及消化道平滑肌张力降低,可造成食欲下降和导致厌食药物作用[5]。而临床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多数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其主要原因是该药刺激延髓化学呕吐中枢反射性引起恶心、呕吐,可导致化疗终止或改变。此外,一些抗肿瘤药可以通过中枢或外周机械抑制或刺激食欲,使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发生改变,最终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另外,手术、创伤等应激反应使患者机体代谢紊乱的状况进一步加重[5],致使机体营养不良的状况恶化[6-8]。

3.3 消化道肿瘤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进行性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是消化道肿瘤患者极为常见的表现,也是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和病死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文献报道[9],手术前伴有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后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营养状况较好者。此外,抗肿瘤治疗的结果均可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使患者发生更严重的营养障碍[10]。

3.4 实施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的必要性

相关研究表明,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外营养以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常用高蛋白质、高热量及多种维生素的全静脉混合液补给[11];肠内营养改善了肠黏膜自身的营养状况,同时也纠正了肠内环境的紊乱,保证了肠黏膜的机械及化学屏障,从而预防了肠道细菌及毒素的移位[12,13]。且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和适应证,应长期并用和互为补充[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转铁蛋白(TF)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营养不良不仅可影响患者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下降,同时由于营养物质的缺乏,免疫功能下降,感染发生率增加,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有显著升高。而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前营养支持的目的是逆转营养不良,减少恶病质的发生,纠正负氮平衡,使之能够适应手术的创伤,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因此,术前及时使用有效的评估方法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严仲瑜,万远廉. 消化道肿瘤外科学[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6.

[2] 杨贺平,张凌云,郝玉洁,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 河北医药,2009,31(6):757-758.

[3] 魏俊丽,刘艳丽.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2,8(9):711-712.

[4] 杨振淮,李关宁.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分析[J]. 实用全科医学,2008,6(5):483-484.

[5] Johnson AT,Kaufmann Y,Luo S,et al. Gut glutathione metabolism and changes with 7,12-DMBA and glutamine[J].J Surg Res,2003,115(2):242-246.

[6] Cai L,Zheng ZL,Zhang ZF. Risk factors for the gastric cardia cancer:A case-control study in Fujian Province[J]. World J GastroenteroJ,2003,9(2):214-218.

[7] 鲁才章,朱运新,翟新法,等. 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J].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04,6(3):116-118.

[8] 高丽萍. 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J].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4,2(11):28-29.

[9] Moynagh P. Postoperative starva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J]. BMJ,2002,324(7335):481.

[10] OmuraK,HiranoK,Kanehira E,et al. Small amount of low-resi-due diet with parenteral nutrition can prevent decreases in intestinal mucosal integrity[J]. Ann Surg,2000,231(1): 112-118.

[11] 卜德勇,马芸,罗华友. 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2,10(2):49-52.

[12] 曹伟,张长乐.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方案的Meta分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 13(8):992-1000.

[13] 郭端,贾超,许治华,等. 肠内免疫营养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3):346-351.

[14] Hübner M,Cerantola Y,Grass F,et al. Preoperative immunonutri-tion in patients at nutritional risk:Results of a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Eur J Clin Nutr,2012,66(7):850-855.

(收稿日期:2014-09-02)

上一篇:血清乳酸脱氢酶对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临床价值 下一篇:构建脑血管隧道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