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院校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过渡

时间:2022-07-01 08:45:10

谈高职院校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过渡

现阶段,高职教育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要更好的生存下去,我们必须要先从立稳根基做起,这个根基就是我们的课堂。

近几年绝大部分高职教师深刻的认识到一点,即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然而,大部分高职生的学习能力远不及本科生,他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消化大量枯燥的理论知识,但他们思维活跃,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始终目标转移,学习也能较为持久,针对高职生的这一特点,高职院校的教师们一直在建立有效课堂,即为使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做着努力。但按照目前对高职生的素质能力要求来看,仅仅掌握有限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的经验是不够的,因此,我们眼下更应该着力于将有效课堂逐渐转变为高效课堂,即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真正把课堂的主体转变成学生,而教师则退居幕后,起到引导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然而,要完成这个从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过渡,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就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明确高效课堂定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高效课堂就是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做到人人参与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高效课堂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体验和探究。三是教学中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效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无疑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

二、避开目标预设的误区,有效制定教学目标

在我们以往的教案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记录的教学目标与目前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目标相去甚远。所谓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也就是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具有可观测性。而在我们以往的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在课堂的动态生产过程中得到了真正的实现。如今,我们首先需要正视的一点就是,一堂课的预期效果能否达成取决于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到位。

在教学目标设定前我们需要先避开这样一些误区,比如,预设的目标主体不明确,不要再一味站在“教师本位”的立场上,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比如,预设的目标设计不明确,错把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或教学手段当成教学目标;又比如,预设的目标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等等。

要避开以上这些误区,我们需要将教学目标作整合的理解,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协调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在预设教学目标时就进行全盘考虑,准确定位课时目标。并且,在教学后进行教学反思,以完成下一个教学目标的预设。此外,我们还应注意教学细节的实施,并正确运用和实施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以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收获。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

无论什么课程的教学,其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有激情、有趣味的教学气氛。而要形成这种气氛,首先需要教师在语言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这语言应是准确、流畅、生动的,甚至优美的;这语言应能启迪学生思维,盘活大脑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要拥有这样的语言就需要我们教师先练就一身基本功。除了要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外,还要使语言生动、幽默,富有启发性。在我执教的高职学生中,部分学生基础差,兴趣低,在实际授课中,若是一味的向他们灌输知识,讲解平淡,势必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久而久之,对这门课程也就失去的学习的欲望。因此,需要适时的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语句,以调节这部分学生的情绪,同时引起他们的兴趣,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方法。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比如,在我的所有课程的课堂上,我经常会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重点的时候,采用抽签的方式,让学生来回答我提出的相关问题,并给回答正确的学生一定奖励,让学生一上课就提起精神,尽快的进入上课的状态。

四、遵循学科规律,设计教学环节,探究高效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学生的这个基础与课程教学的安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例如,在我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有限的课时,我会让学生在某些环节在我给定任务的驱动下,以“自学-合作-展示-反馈”的形式来参与教学,完成课时目标。自学是不在课堂上进行的,这需要学生课下自己预习,通过查资料、上网等途径完成。而合作是既可在课堂上也可在课堂外进行的,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任务完成过程或结果,再由教师和其他学生来评价或集体修改,以形成全班的共识。

我所教的课程基本都是技术运用课,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借助很多的动手练习来巩固熟悉。然而,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因此,我在课程讲授之初,就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到有相应任务需要完成的时候,就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这些任务,包括准备资料,查阅工具书等,再以每组完成情况的好坏来评价该小组的任务得分,当堂计入他们各自的平时成绩。组织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也使他们在学会使用相关的技术方法的同时,领会团队合作的意义,并培养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抛弃以往的旧观念,旧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上一篇:写好“三个后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下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