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时间:2022-06-29 09:16:43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思想性。那么我们在教学生“辞章”方面的知识和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当对其进行“义理”方面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因为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以文学特有的“美”熏陶学生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诗词非常优美,例如《沁园春.雪》、《敕勒歌》、《回延安》等。有许多散文也很优美,例如《荔枝蜜》、《听潮》、《海滨仲夏夜》等。讲析这些作品时,我先从对作品语言的分析入手,让学生在脑海里再现画面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然后再对作品的思想进行分析,使学生在感受作品意境美的同时,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逐渐形成自己有血有肉的美丑、善恶、是非观念。

二、以教师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

教师应对每篇课文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需把自己置身于作品之中,去想作者所想,急作者所急,把丰富的情感倾注于教学之中,变成一种情感艺术。使学生在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中,在教师丰富情感的感染下,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如:我讲《挖荠菜》一文时,先让自己产生情,也让学生产生情,让他们回家请祖辈讲旧社会的苦难历史,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体会作品中“我”对荠菜的感受。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讲刘绍棠的《榆钱饭》一文时,以我市南郊区奔小康的实例,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巨大发展和变化。学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真切地感知新时期党的经济建设工作所产生的巨大效益,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

三、以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

学习的热情是一种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强大的推动力。教师要通过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

首先,以情激情。比如,讲《变蛇龙》一文时,教师可用惟妙惟肖的言语表情、面部表情、体态语,把这个善变的沙皇走狗表演出来,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其次,导之以法。巧妙的导入,使学生进入角色,使之动情,促之晓理。比如,讲《论语六则》一文时,我是这样进行导入的:“我国古代有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不在乎吃什么、不在乎穿什么、不在乎住什么,他整天潜心于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的创立和研究,致力于对这种思想的讲授和传播。那么,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伟人,来学习《论语六则》。”

总之,在语文课中进行有机、有意、有效的德育渗透,一定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高尚的品德。

上一篇:关于破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瓶颈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电子书包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