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BIM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7-01 05:19:22

浅析BIM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工程造价行业从最早的手工绘图计算工程量然后凭借经验估价,到电脑CAD绘图计算量然后采用套定额模式或者清单模式估价,工程造价模式发展历历在目。但是当前造价管理的信息化、精确细节化程度不高、水平不够,制约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准确性和效率的提高。而BI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给工程造价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BIM技术的数据存储与调用改变了落后的造价模式。然而,BIM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发展存在阻碍,急需解决。

BlM原理与功能分析

1.BIM定义及基本原理

BIM最根本的建筑模型设计是建筑行业里全新的三维设计,而不是传统的由2D再建模成3D。这样的三维设计可以在完成后直接输出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等,由于所有图纸都是建立于原本的三维建筑模型,因此所有图纸都是相关联的,同时这种关联可以通过修改原本的三维模型而达到同步的修改,在视图中马上就能反应出来修改处,避免了在不同视图中出现修改不同的问题。

2.BIM的技术体系

BIM被国内外许多建筑师们一致认为是继CAD技术后建筑行业的第二次革命性技术。它通过软件建模,把真实的建筑信息进行参数化、数字化后形成个模型,相当于整合成个数据库,以此模型为平台,从设计师、工程师一直到施工单位和建成后业主的运维各个项目参与方,在直到项目生命周期结束被拆毁的整个项目周期里,都能统调用、共享并逐步完善该数字模型。

BIM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BIM数据库的时效性

BIM的以三维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是其技术的核心。数据库的建立随着工程动态全适时更新,存储于共享数据平台中。在项目的任意阶段,工作人员都可以获取相关的工程基础数据。BIM就是这样一个富有时效性的数据库、平台,它让各阶段人员例如中期造价人员、后期运营维护人员都能准确有效地获得所需的及时的数据。这对于工程造价人员来说极其重要,正因为造价人员对市场价格等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要求极高,因此BIM很好的适应了这种特性,大大提高了项目造价的水平。

2.造价数据的积累与共享

如今造价行业或者施工单位中,完成的工程项目造价预算或者竣工结算一般以Microsoft Word、Excel或者是PDF等形式保存下来,要么是打印出来盖上章放档案室,没有数据共享的作用。

BIM数据库的建立就是由各企业将各自过去的项目数据以及当时的市场信息等多种数据慢慢积累而成,令施工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快捷的使用数据库里的数据或者模型,生成业主方所需要的各类报表以及各类报告成果,有效避免了询问数据计算结果等过程上时间的浪费。各企业不仅可以在上网参考BIM数据库的资料,也可以自己建立公司内部的BIM数据库,这样可以在公司接到同类工程项目时有历史指标作为参考,编制新的投标文件时便可以用之前的模版加以改进,准确及时的进行报价,节省了企业造价员工重复工作的时间,以及减少了人工成本;在施工阶段,施工队也可以使用BIM技术,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管理,掌握每一阶段准确的费用和时间就可以进行细分的管理。

3.BIM的不同维度多算对比

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多算对比,有效管控管理的支撑是数据,项目管理的基础就是工程基础数据的管理,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工程数据就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在BIM数据库中通过合同、计划与实际施工的消耗量、分项单价、分项合价等数据的多算对比,可以有效了解项目运营是盈是亏,消耗量有无超标,进货分包单价有无失控等等问题,实现对项目成本风险的有效管控。BIM同时还能进行多维度的多算对比,在某项目的BIM模型上赋予多个值例如工序、时间、空间等,系统可以进行拆分后算量得出消耗量和造价然后再合成整个工程的结果输出,就能实现多维的运算以达成对比,具有高效性与精准性的优势。

实现BIM系统功能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1.数据传输标准不统一及解决措施

现在的建筑行业或者说各阶段的企业中,普遍的现象是设计单位在建筑的设计阶段用自己习惯的软件做一套建筑模型、设计一套图纸,造价单位进行造价计算的时候用另外的造价软件进行建模算量输出一套建筑模型,最后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继续用不同的软件进行数据模型的建立,用这套模型进行施工进度计划和管理,这影响了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统性和集成性,把建模工作复杂化。

因此,在当前的建筑行业里建立一个不独立于任何一个软件的,能够描述贯穿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输出内容的数据传输标准是十分必要的。政府颁布符合国情的更有系统性和更具体的BIM数据传输标准,并且辅以相关法律统一行业中的该标准,直接将BIM技术在建筑行业里推广开来,形成行业革命性的发展。

2.BIM信息分类体系不统一的问题与建议

BIM中所有建筑工程项目的模型都是由许多小构件组成的,不同的企业公司或者工程项目中不同阶段的工作人员都会有自己的编码要求,对同构件的编码可能有成千上万种,所以即使解决了数据传输标准的问题,数据是能有效的共享了,但是数据传输到了工作人员手中时,作为历史项目的造价数据参考与当前项目的模型中的各类构件不能自动识别甚至是匹配时,则需要人工来进行构件的――识别匹配,这样会造成太多的麻烦以至于降低该有的BIM数据调用的高效性。

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成熟的BIM建筑信息分类体系,例如MasterFormat之类的。倘若要实现BIM中造价数据的参考或者沿用,必定不能缺少这样一个编码的统一标准或者说是信息分类体系,这种统一的体系能够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组织快速准确地使用同一个共享的造价信息数据,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工作。

上一篇:广西特色地域文化符号的设计语义 下一篇:刍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对当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