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呼吸语文的味道

时间:2022-07-01 02:26:41

在体验中呼吸语文的味道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说体验是一座桥梁的话,那老师就是“大师”,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充满浓郁的语文味道。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尝试进行体验性阅读教学呢?结合自身的思考与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导情入境,体验形象

在阅读教学中,形象是激活学生积累,激发学生体验,增强学生感受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应积极创设多元的情境,让孩子置身其中,直接感受情景的冲击力,将文本中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它所描述的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真切感受、体验文本所蕴涵的丰富情感。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开天辟地》一文时,情境创设就极为出色:“想不想感受一下劈开天地的神奇?”“大家闭上眼睛(教师配乐描述),现在我们进入时光隧道,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分开,整个宇宙混沌一片,有一个叫的大神,在这混沌之中,一直昏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猛凿。”(音响:爆裂声、折断声)“一年过去了,仍然……”“一万年、一百万年过去了,仍然……”这里,教师精心创设了语言、音响情境。在这情境中,学生的感官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此刻,开天辟地的气魄与顶天立地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清晰可感;在体验的孕育下,书本世界的博大与深邃已经转化为孩子内心世界的灵动与激情。除了用声、形、光、色等融为一体的媒体创设情境,以拨动情感之弦,引思涌动的教学语言渲染情境之外,还可根据文章内容,创设一定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即兴表演,以表演再现情景,从中体验人物角色的思想、情感、能力、品质等,使学生在领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将书面语言外化为表演语言,从而促进对文本内涵与情感的深度体验。

二、朗读品味,体验情感

朗读是最基本、最有效的体验方式,也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通过多层次的读,可以让学生在动口、动眼、动脑、动心中将静态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声音符号和鲜活的画面,让自己身临其境,进行心灵的碰撞,从而加强对语言的感悟。《第八次》是一篇外国历史故事,课文记叙了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七战七败,他看到蜘蛛结网的情景深受启发,带领军队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取得了胜利。教学第二自然段布鲁斯王子带领大家英勇善战,这一段在读中进行。在多遍的朗读后,交流布鲁斯英勇善战的结果怎样,体现读懂环节。接着引导学生扣住语言文字“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交流体验感受,让学生读中想象布鲁斯的神情、举动,再加上语言描述,激活画面,在品悟体验中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当时的心境。对重点句的品悟在有情趣的读中展开,通过层层推进,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和布鲁斯的心也越来越近。学生身处事件,生成新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情感。

三、思考探究,体验道理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材中渗透着许多德育的内容,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可以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对于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中丰富体验,使其在读中有所收获。《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记叙了汤姆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下,放掉自己钓到的大鲈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公共规定。学习课文5-13自然段,通过对话朗读等方式品悟父亲话语的含义,感受汤姆的心理变化,从而受到自觉遵守规定的教育。引领学生围绕父子之间的对话感悟,步步深入,进而体验文本的内涵,与作者产生心灵的悟对。教学时由父子间对鱼的不同态度,对规定的不同态度,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感受规定存在的价值。紧紧抓住“放――不放”、“要守规定――不想守规定”,看似矛盾而又倍加感人的情感因素,设计并展开朗读实践活动。在朗读评议中感受父子间说话时不同的语气,在补充资料(美国钓鲈鱼的规定)中感受“规定”的深层含义,在体验对话中辨析“你赞成谁的态度”。通过环环相扣的思维碰撞,既强调父亲自律的坚定,又将看似需要挖掘“寓含着深刻道理”的说教化为无形,感受父亲坚定的话语的影响,建构价值观。

四、展开想象,体验表达

心入其境的涵泳,学生凭借文本内容振动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产生画面,在内心形成丰富的视像,这种想象极有利于学生内心体验的丰厚与深化,能丰富其内心世界,陶冶其情操,获得审美的享受。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抓住了文本语言的聚焦点――一个“冒”字,引导学生展开了精彩纷呈的想象:

师:你觉得这个“冒”字美在哪儿?

生:很美,但是美得说不清楚。

师:你觉得“冒”字可以用哪些字来代替?

生讨论可用“钻、露、长、伸、开”等字代替。

师:你们觉得荷花怎样的生长才叫“冒”?

生交流得出:迫不及待、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争先恐后、自豪等等。

师:那就请你们在这些词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填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冒出来”的句子中,体会一下这是一种“怎样的冒”。

生自由诵读体会。

师:这就是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的荷花,她们冒出来干什么呢?请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荷花们要展示自己的美丽,她们像是在比美。

生:这些荷花争着冒出来,想快点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生:她们想和蜻蜓说说悄悄话。

生(突然地):老师,我仿佛听到了荷花冒出来的声音,听到了一朵朵荷花“叭、叭、叭”开放的声音……

师(惊喜地):是吗?这简直太美妙了!

是啊,境由心生!大自然只要我们用心去倾听,万物都会有声音:雪花融化的声音,庄稼拔节的声音,太阳落山的声音,小草破土、时光流动、月亮穿过树梢的声音……在这活力充溢的想象中体验,语文学习该是显得多么智慧而富有灵性呀!

五、亲历实践,体验生活

实践性的这种学习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体验性学习正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处处皆语文”。体验大致可分为实验操作体验、角色扮演体验、生活实践体验等,可根据教学实际选择。

“隔岸观火”是语文学习的一大弊端,因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如果学生融不到学习情境中去,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便不会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语文课堂上,我们不仅仅要使学生有所知,更要引领学生有所感,要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经受洗礼,接受磨砺,升华情感。体验,使学生不再是文本的旁观者,而是与文本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我在课文中,课文也在我中”的阅读最高境界。让学生在体验中呼吸语文的味道――这,是我们矢志追求的语文课堂!

上一篇:冬季进补进行时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缺失以及相应的解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