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高新区融资体系的思考

时间:2022-07-01 12:16:27

关于构建高新区融资体系的思考

摘要:融资难是当前我国高新区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本文在介绍我国高新区企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新区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构建我国高新区融资体系的一些方向性建议。

关键词:高新区 融资结构 政策环境

一、 我国高新区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高新区企业融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新区企业的快速成长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经济活力,但是由于高新区企业的自身特点和现实社会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制约了高新区企业的发展,其中融资难是最大的障碍。

总体上讲,我国高新区企业融资结构相对单一,其中以自有资金为主的内源融资所占比例较高,外源融资比例较低,而银行贷款是外源融资的主要方式。同时,高新区企业的融资结构和融资渠道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起步阶段的企业经营者通常会采取自筹资金、利用人脉关系向个人借款、天使投资公司注资等方式进行融资;在发展和扩大业务阶段,随着资金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企业通过向银行贷款或是求助风险投资公司的方式筹集资金。而这些途径远不能解决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融资缺口愈来愈大。

(二)高新区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企业自身特点导致融资难

多数高新区企业无可抵押资产,也没有相应的信用记录,同时贷款金额小、风险大、频率高,加之企业尚处于发展阶段,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因此,银行方面出于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往往不愿与高新区企业开展合作。

2.金融机构现行政策制约贷款作用的发挥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掌握着大部分的社会存款资源。但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手段与高新区企业的需求不匹配,且贷款审批时间较长、程序复杂、手续繁琐,不能满足企业贷款时效性强的要求。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制约了银行贷款作用的有效发挥。

3.政府性支持不足导致政策效应大打折扣

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扶持高新区企业发展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但由于缺乏统一、正规的高新区融资管理机构对政策的具体落实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致使部分政策仅停留在纸面上,未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政策效果不明显。

4.担保机构不健全产生道德风险

信用担保机构一般将担保业务的重点集中在高新区企业的初创阶段和对企业一次性资金的支持方面,而对企业后续的融资缺乏持续担保机制和相应的补偿机制。因此,在高新区企业融资过程中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二、 构建我国高新区融资体系的几点建议

结合目前高新区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同时考虑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新区企业提出的客观要求,我国亟需建立多层次、系统性的高新区融资体系:

(一)提升高新区企业自我管理能力

企业在争取外源资金的同时更要兼顾企业自身资本的积累。高新区企业多为科技型企业,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提高企业资本中自有资本的比例,不断开拓银行贷款以外的融资渠道,减少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形成科学、有效的融资管理模式。当企业进入成熟期后,随着研发深入和业务的不断拓展,需要进一步规范企业治理结构、财务制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科学规范的资金运营计划和经营决策程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结合国家出台的财税优惠政策,制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企业良好的信用平台,引导企业规范化发展。

(二)进一步发挥商业银行主力军作用

中央银行应结合国家对高新区企业的各项财税政策,利用金融扶持政策更好地带动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展融资业务,鼓励商业银行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新区企业设置专门的贷款项目,适当提高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的抵押贷款比例,降低小额信贷门槛,开辟专门的贷款通道,简化审批手续,降低贷款成本。同时,重视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中小银行多数为区域性金融机构,与当地的高新区企业接触较多,方便与企业进行沟通。因此,银行可以更多地掌握企业的资金运行和实际经营状况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三)加大对高新区融资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结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新区企业的客观要求,制定进一步促进高新区企业发展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明确政策导向,加大对高新区企业的财政拨款力度;利用政府采购制度,引导和鼓励当地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优先购买本地区高新区企业的优质产品。同时,不断完善支持高新区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成立专门的高新区融资管理机构,有效监督和管理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将银行贷款和民间资本源源不断地引入高新区。

(四)完善高新区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地方各级政府应积极参与地方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确保各项鼓励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税优惠政策得以有效落实。促进担保公司与银行的信息对接,适当提高担保贷款在整个贷款业务中的比重;建立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财政补助、风险分担等多种措施对从事小额贷款担保、帮助高新区企业解决当前困难的担保机构给予补偿。同时,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信用担保市场的监管力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担保机构的信用等级、行业风险以及受保企业可公开信息等相关信息,切实防范和化解担保风险,引导信用担保机构加强自身管理,规范担保操作行为,不断拓展担保业务。

构建我国高新区融资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多方通力协作,共同助力化解高新区企业融资难题。

参考文献:

[1]宋羽.中小企业融资:现实与思考.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4;

[2]苑泽明,马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会计之友,2012.17;

[3]张艺,隋映辉.国内外高新区融资体系比较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4。

作者简介:郭玮,1980年12月生,女,汉族,山西长子县人,经济学硕士,东北财经大学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是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

上一篇:中韩FDI几个基本理论对比刍议 下一篇:原油期货波动性与风险防范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