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随文练笔的培训方案

时间:2022-06-30 07:36:24

浅析随文练笔的培训方案

内容摘要:“小练笔”是围绕作文训练的某一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极为灵活的写作训练。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而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阅读请况。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外的小练笔,特别是写好随文小练笔,就能更好地落实“课标”中的读写目标,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情感共鸣;补写;详化;续编;拓展

如何解决学生的素材问题,并有效地进行写作训练,我觉得随文小练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因为小练笔篇幅短小,不必成篇,几句话,一个片段或一篇短文,可以作为课堂训练,也可以作为课外作业,学生完成起来比较轻松。可是由于部分老师在设计小练笔时比较随意,至于学生是否想写,又如何写。考虑得较少。这就造成了学生主体生命需要的忽视,使练笔处于被动状态,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几年来,在从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随文练笔方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训练。

1.情感共鸣练笔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文本对话而“披文入情”,和作者在感情上发生共鸣,经历一次心灵的感悟、情感的洗涤,学生入情入镜的体念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这时安排小练笔,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的每个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写出来的。作者用包含深情的笔触,刻画出一位含辛茹苦挣来的钱给儿子买书的母亲形象,表现了母爱的深沉、无私和宽广。教学《慈母深情》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当“我”看到母亲赚钱是如此艰辛,就再也不忍心拿母亲的血汗钱去买书,而是给辛劳的母亲买了一个水果罐头,“我”知道,母亲一定舍不得吃。同学们,你能帮作者写一张纸条压在水果罐头下面,劝母亲吃下这水果罐头吗?同学们在泪眼婆裟中写下了肺腑之言,有的学生这样写到:“妈妈,真对不起,原来您的工作这么辛苦,工作环境这么差,我还要您买书。以后我再也不这样做了。妈妈,我给您买了一个水果罐头,用它补补您劳累的身子,您赶快吃吧!”

以上这个案例中,学生自然融入文本的情景中去感受、去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去和文中人物对话,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此时,学生头脑中的母亲形象不只是文本中的母亲,也是自己母亲的形象,自然地把理解和感受融会贯通,将阅读和写作融为一体。

2.补写练笔策略。语文教材引入的大部作品都是名家经典,很多作品中都留有空白,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流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让学生依据潜伏信息去想象创造,达到了意境深远,妙趣横生的艺术境界,这就是空白艺术的精妙之处。学这样的文章时,可以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把隐性的因素显性地展示出来。我们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为学生的练笔提供平台。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讲述的是1949年美国落衫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同学的故事。“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是和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和儿子共同的信念。文本的第12自然段对父亲进行了细节描写:“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面对儿子这36小时的漫长等待却留下了空白。我在教学时引领学生,从课文对父亲的外貌描写,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由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6小时,联想到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36小时,并由此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面临怎样的困境,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我就以《逆境中的儿子》为题,来指导学生写课堂练笔。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想象,来描写阿曼达在逆境中的坚强,以照应课文后的“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这个练笔,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理解了父与子的了不起。一直面对困难、永不言弃的父子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位学生得到了扎扎实实的训练。

3.多角度训练策略。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除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思路与表达特点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示范作用,换个角度,选取某些材料,进行练笔训练。有些课文,由于中心的需要,有意将文中的某些情节、内容一笔带过,我们可以把这些句段单独列出,让学生循着原作的思路进行扩写,使之成为一段具体的文章。如《赤壁之战》中,描写烧曹军这部分较为简略,可以启发学生想象:火船逼近曹军时大将的语言、心理活动是怎么样的?他们会怎么做?火势如何猛烈?想象当时战斗结束的情景,最后以《火烧曹营》为题进行扩写。

还有些课文,常留给读者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展开联想,补写这些艺术空白。如《嫦娥奔月》一课,嫦娥为了不让老百姓遭殃,吞下仙丹,飞上了月亮。飞上月亮后生活怎么样呢?我让学生大胆想象并写一写。学生习作中有的写到:嫦娥与一只玉兔为伴,但仍思念后羿,天天望着人间,多么希望与后羿相聚啊!终于有一天玉皇大帝允诺了,让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银河上相见,由喜鹊搭桥,那一天他们多么快乐啊!还有的写到:现在有了电脑,嫦娥有机会与后羿在网上对话了,但始终不能圆相聚之梦,终于有一天,科技发达了,他们乘着宇宙飞船在太空上自由自在地遨游,他们多么幸福啊!

4.详化练笔策略。为了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课文中有些内容在描述时仅用简短、精练的词句带过,具体情节必须由读者领会。在教学这样的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把写的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如《草原》一文第一自然段,作者描写了草原美景后,又写了自己的感受,“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通过学习,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与美丽。此时趁兴问学生:“如果此刻你就在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什么样的小诗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都想尝试着当一回“小诗人”。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很快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草原是一首美丽的小诗

云朵舞着洁白的轻纱/飘在明朗的天空

风儿吟唱着绿色的欢歌/拂过无边的草地

河流映出蓝天的笑脸/羊群点缀碧绿的草原

天需修饰/不用雕琢/草原本身就是一首美丽的诗

这种新颖别致的填补练习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和领悟能力。

5.续编练笔策略。读完一篇好文章,常常会使人觉得意犹未尽,好象故事还没有结束,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往往使人浮想联翩。这时教师应该应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故事发展下去的结果可能是什么样的,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新奇大胆的设想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那个个人性化的角色,感动了学生们纯真、善良的心。正当学生情感体念达到高峰时,文本的结尾却嘎然而止,给学生的习作留有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创设了体验作文的契机:“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同学们,课文的结尾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鸟儿为什么看了一会儿灯火?它想对灯火说什么?你能把自己想象成那只小鸟吗?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吧!从学生的习作看,有的同学表达了“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想法;有的同学表达了“保护环境,爱护森林”的愿望;还有的同学表达了“关爱生命,和谐发展”的心声。以上这个案例,创设了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平台,学生在个性化地解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象把结尾的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变成了学生的作品了。这次练笔,不仅使学生的身心感受了读物,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真是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6.拓展练笔策略。“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意味着认同之后的超越,意味着尊重之后的创新。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激活式的全新学习方式。因此在学习中,我抓住学生意欲探究的内容,引导他们超越文本,展开研究,从而激活他们的学习潜能,随机进行小练笔的训练。

学了《新型玻璃》后,学生并不满足于书本上介绍的知识,我就鼓励他们在课后上图书馆,去阅览室,进入无边的网络世界,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搜集新型玻璃的相关知识,然后小组间交流,最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小练笔。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写出自己心中的新型玻璃。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一天中午,乌云密布,倾盆大雨即将来临。也许你会想,人们肯定会急匆匆地赶回家关窗户。可事实并不是这样,人们还是不紧不慢地做正在做的事,当豆点般大的雨点急速下来时,奇怪的一幕发生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新型玻璃中的‘智能遥控玻璃’。这种玻璃安装有智能接应丝,主人有一个大拇指般大小的‘智能遥控器。’可随时挂在钥匙链上。当下雨的时候,无论在多远的地方,玻璃都能收到主人的指令。”

我们的写作教学只有始于童心的自然,才能归于自然的童心。以上案例,由于积累了许多资料,再加上对文本的体验,学生自然地描写出自己向往的新型玻璃。这种平实的自然,才是我们写作教学所应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吧。

7.读中练笔策略。文本中有许多字洁意丰的词和内涵丰富的句、段,若我们能以它们为“把手”,就能开启潜心会文的大门。

如《月光曲》一文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当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只是又即兴为盲姑娘创作了经典之作《月光曲》。“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句子,教学时,我们可以它为切入点作以下设计:贝多芬当时为什么不作回答?请认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此刻的贝多芬心理在想些什么,并写下来。再如我们在教学《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部分时,可先让学生仔细读文,然后根据“将”和“相”的矛盾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想象“负荆请罪”时的动人场面,并将它们写成片段。

显而易见,这样的练笔,学生不得不潜心会文,深刻领会文章的含意,只有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8.仿写练笔策略。“仿写”是指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学生的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其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是仿句、仿段、仿篇。其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进行练习。如对《海上日出》、《夕阳》这两篇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我在指导学生阅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运用作者所使用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自己平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日出与夕阳,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然后分别以《观日出》和《夕阳无限好》为题来写两则练笔,使其在学习作者写作方法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写出各自的所见所感。

9.读后练笔策略。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如《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讲的是87岁高龄的巴金老人,在手脚不方便的情况下,依然提笔给家乡的孩子们写信,谈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对孩子们的希望,对家乡的爱,让生命之树开花的愿望深深感动了每个学生。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写一篇读后感。一位学生就写出了这样深切的感受:一个真正值得尊敬的人,是具有高超的本领和高尚的品格的完美统一的人。我们只有为别人付出更多的爱心,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我们的生命才会有价值,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意义……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多样。为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我们可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设计练笔。如学了《台湾蝴蝶》、《看不见的大力士》等说明文后可作如下安排:再读文本,并将它们改成《我去了台湾的“黄蝶幽谷”》、《大力士在压缩空气的自述》等。又如学了《草船借箭》、《少年润土》等文后,教师可安排学生为文中的人物写简评。这样,出于练笔的需要,学生就会再次潜心会文,从而进一步理解、体验、内化文本,丰富积累。

教材中丰富的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鲜明的画面、生动的材料,可以延伸的思维空间。“想想”、“仿仿”、“组组”、“写写”这些多样的训练形式,培养了学生想象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练笔形式,决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只有及时有效的小练笔,再加上长期的训练,才能使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挖掘练笔的素材,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练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阅读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延伸。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05月

(2)《小学教学研究》2005年10月

(3)《教学月刊》2006年07月

(4)《福建教育》2006年09月

(5)《小学教学参考》2005年09月

上一篇:单位财务方针探析 下一篇:小议飞利浦TO三A解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