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学校音乐欣赏课程

时间:2022-06-30 07:01:29

论高职院校学校音乐欣赏课程

【摘 要】音乐欣赏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艺术鉴赏力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但是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思想、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和研究的文章相对较少,这或多或少对发展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是不利的。本文笔者多年来在普通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一些想法,愿与同行们切磋。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

前 言

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是从1987年年浙江大学(前身为“求是书院”)开始的。后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7年改革开放以来,当时只有少数高等院校开设此课程。音乐欣赏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陶冶大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而设。大学生选修音乐欣赏课程的目的是想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并以音乐文化修养作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工具与手段。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为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所具有重要意义,已经被许多大学领导重视并陆续开设音乐欣赏课程。三是90年代特别是1996年以来,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的,完善了艺术教育的管理体制,使其从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入手,抓好艺术课程的开设等工作。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起步较晚,再加上学生的专业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他们所接受的音乐教育水平不同等问题,因此,现仍缺乏全国性的教学指导性大纲和与之相适应的教材。音乐欣赏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艺术鉴赏力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但是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思想、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和研究的文章相对较少,这或多或少对发展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是不利的。以下是笔者多年来在普通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一些想法,愿与同行们切磋。

一、关于教学目标

音乐欣赏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从事此项教学的教师,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面对绝大多数都不识谱的大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它像专业音乐院校那样的“正规起来。”而越“正规”,大学生越感觉收获不大。有时开课没有多长时间,就会出现学生已经剩下不到一半的尴尬局面。

普通高等学校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课业较重,他们不想把音乐作为他们的职业,也无意当音乐家。他们学习音乐的目的大都是为了“加强对艺术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学习音乐是“作为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一种修养、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为目的”;学习音乐是“只想把音乐作为进一步拓宽知识面的手段”;学习音乐是想“通过学习音乐对文化进行思考”。由于全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较差。但是,我们应看到,他们有着相对丰富的历史、政治、社会与文学的基本知识,这对于他们深刻地理解

和欣赏音乐大有益处。因为从根本上说,音乐也是一种文化,是那个时代的文化产物,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高等学校的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能像专业音乐院校那样以培养专业工作者的目标为出发点。

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目的是通过对音乐的聆听、感受,理解认识、提高审美的鉴赏力,通过音乐欣赏开拓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背景,使他们理解作曲家的创作历史背景、时代意义,在学业和将来的事业中立足点更高。以此种意义为出发点,音乐欣赏课程应侧重:

1.音乐作品对那个时代的文化有哪些积极影响与意义。2.音乐家的创作思想与他们所处时代的相关文化(包括政治的、哲学的、文学的、历史的、地域等)的联系。3.音乐中的非音乐内容与其他相关学科在学术上的交叉。4.音乐作为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在音乐表现形式和思想上、精神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东西等。要注意的是,音乐欣赏课不能上成文化课,不能仅让学生得到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我们的目的是要大学生通过音乐“联觉对应关系”,在聆听音乐时,把握旋律、音色、节奏、和声等基本要素是如何表现音乐的,并进一步感受音乐,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了解作曲家是怎样通过基本要素、用了怎样的作曲技术手段把音乐的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表达人们的情感,表现音乐独特的美的。由于音乐对人的情绪、情感的影响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它影响人们的思想并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也就是说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音乐与它所表达的相关内容,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追求作曲家所表达的一种对世界的认识与深刻“体验”,升华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与精神境界。

二、学内容的选择

普通高等学校的欣赏教学应兼顾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讲音乐的基本要素、组织手段、内部结构、音乐语言有哪些特点,作曲家为了表达他对客观的世界的体验在音乐形式上有哪些创新。另一方面也要重视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和精神内涵。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问题历来是音乐美学争论问题的焦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自然会涉及到音乐的“自律”和“他律”的问题。关于音乐作品“情感内容”和“精神内涵”,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定义为:“音乐的内容是审美主体(包括创作者与理解者)赋予音乐并从音乐中体验到的精神内涵。我们不能否认音乐本身存在的价值与功能对大学生的影响,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会丰富大学生的情感,进而会影响到大学生对事物的看法、行为和对事物的判断。因此欣赏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侧重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和他的代表作。所谓代表作,就是要偏重于作曲家成熟时期的作品,能代表时代思想、文化和作曲家本人风格和精神特征的作品。

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不是培养专业或职业的音乐工作者,而是正在逐步成熟的青年学生,因此,我们在评价某部作品或某位音乐家时,主要应注重他的审美价值取向,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等。课堂上,我们要给予他们最能代表人类优秀文化的音乐精品。在欣赏教学中,逐步克服音乐专业理论偏深,过于专业化的倾向,把音乐的“自律”与“他律”二者真正结合起来,是高等学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难题。

三、教学的方法

大学的音乐欣赏选修课时极为有限,大多数的院校只开设一个学期,36学时,占1―2个学分。在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中,应侧重给予学生一些欣赏音乐的方法,避免学生只会欣赏课上教师讲解过的有限作品。教学的方法建议为:通过具体作品的欣赏使学生1.了解音乐的特殊性,作曲家怎样利用音乐要素表达音乐语言。2.音乐语言中丰富的表情性以及音乐具有的模仿性、象征性与暗示性的特征等。3.结合不同作品讲解音乐的曲式结构、组织手段、乐器性能及表现力等内容。4.从音乐的形式与传统的继承关系、音乐的风格及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入手为学生进行讲解。5.介绍乐曲中所使用乐器的基本弹奏方法等。6.可以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对相同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如果像专业院校那样,更多地从作曲技术与音乐理论角度分析,一是脱离了大学生的音乐知识的基本现状,易使大学生困惑地认为音乐难懂,而远离他们所热爱的音乐。二是偏离了普通高校大学生选修音乐的目的,他们以音乐为手段或作为载体,目的是通过音乐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拓展知识面,注重艺术的思维对人的影响。三是易使大学生陷入技术的层面,而忽视音乐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内容,难以达到提高情操,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境界的目的。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需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应不断地根据其教育教学特点,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特点、规律、要求和实施途径的总结,不断地改革和修正不适应或偏离普通高校艺术素质要求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以保证普通高等学校的音乐欣赏课程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上一篇:我在北大的日常生活 下一篇:大学英语专业之基础英语课程精品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