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拉近距离的桥梁

时间:2022-06-30 05:46:05

家访――拉近距离的桥梁

家访对教师来说再普通不过了,但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影响非常重要。一次成功的家访,也许能改变孩子的一生。教师走进家庭,我认为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责任。了解与沟通,用多维度的方法去关心每一个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交心,与家长交朋友,从而成为实现教育学生的多方合力的最佳效果。

我们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亲戚看管。我所在的二年级(2)班共有34名学生,通过家访统计,像这样的留守学生有近一半。他们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多么希望能在父母的怀里撒娇呀!可他们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感受。

一、我好想妈妈

关××小朋友,帅气的小男孩,家住场埴医院,父母常年在外打拼。在他还没满周岁就被父母从上海送回到爷爷奶奶身边。时间一晃就是七年之多,和父母见面也就是逢年过节时,这个时候他才是最快乐的。可是好景不长,在他5岁的时候父母亲离异了,能见妈妈一面成为他最大的心愿。今年9月开学的时候,他迟迟没有来报名,同事对我说他的暑假作业还没有做完,他爷爷和奶奶也没有办法。在与同事的交谈中我得知放暑假前夕关××的妈妈从上海打电话说要接他过去玩,孩子听后高兴地不得了,还说要把作业带到妈妈那去做。

漫长的暑假开始了,可是左等右等始终都没有等到妈妈的身影。孩子失望了,情绪时而烦躁不安,时而低落不语。了解情况后,下班后我立即来到他的家里,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70多岁的老中医一筹莫展地坐在孙子身边,孙子面无表情地坐在茶几旁,茶几上放着作业本,就是不做作业。看了孩子的作业,明天就要开始上课了,想让他半天内完成作业是不可能的了,我大致地给他划定了作业范围,只要他能在下午我下班前认认真真地写完我布置的作业,我就给他报名。到了下午快下班的时候终于看到了他和奶奶的身影。虽然字写得不是很好,但还是做完了。说明他还是信任我的,我给他报了名。临走时我关心地问了他一句:“还想妈妈吗?”孩子眼泪涮地一下就落了下来说:“我好想妈妈!”我也差点流下了眼泪。

再次家访时,我向爷爷和奶奶反映了他在校的情况,爷爷和奶奶夸他在家也有很大的变化,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也能主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对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一再表示感谢。

二、老师的话就是“圣旨”

谌××小朋友,是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今年刚满6周岁。幸福的一家五口,她是家中的“小女王”。爷爷奶奶都是机关退休干部,父母也都是教育工作者,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熏陶,4岁左右就能识好几百个汉字,能背诵十多首唐诗,十分聪明可爱。在班上虽然年龄最小,但学习拔尖,守纪律,有礼貌,是老师的得力干将。在家里,她也十分乖巧、懂事,像个小大人。有一天她妈妈对我说谌××最近在家有些不听大人的话,天气凉了要她穿袜子她就是不穿,还强词夺理地说得大人无语。她妈妈希望我这个班主任能给她做做思想工作。课外活动的时候,我找到她,从学习上慢慢聊到了生活上,我告诉她秋天到了,天气凉了,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寒气从脚起”,现在脚是我们最需要保护的地方,不然伤害了身体就亏大了。还告诉她回家检查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不是都穿上了袜子,没有的话也要他们快点穿上。她听后开心地笑了,并乐意接受我的意见。第二天,她的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我女儿说我的老师真神呀!她怎么知道我没有穿袜子的呀!”我就问我女儿:“妈妈要你穿袜子你为什么不穿呢?老师只说一次你就穿呀?”你说我女儿说了句什么话?她说:“老师的话就是圣旨”。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这里我要说的是通过家访让我感悟很深,突然想到了同行们在家访后总结出的一条哲理,想把它作为我手记的结束语,原话是这样的: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家访能拉近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能拉近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做出的举措,使家长自发地与学校通力合作。家访是一个纽带,形成了一个教师、学生、家长和谐合作的三维共同体。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三方面的教育,就如一根链子上的三个环节不可分割,只有环环相扣,利用三方的“合力”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杨翼菁.拉近学生距离 共筑情感桥梁:浅谈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家访[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

上一篇:提高家长素质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下一篇:低年级学生绘画作品的欣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