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绿春县草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和建议

时间:2022-06-30 01:47:49

云南绿春县草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和建议

摘 要:本文通过近几年对云南绿春县草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绿春县实际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对策和建议,对全县草果产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及高产、优质、高效、集约、生态、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果产业;发展现状;开发建议

中图分类号:S573 文献标识码:A

草果是一种调味香料,为我国广大城乡人民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被人们誉为食品调味中的“五香之一”。绿春县是全省草果主产区之一,草果经济是绿春县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春县独特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特色产业,也是绿春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绿春县种植草果已有200a的历史,到2010年底全县种植面积达1.2万hm2。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草果行业管理体制混乱、职责不明、种苗退化、种植不规范、管理不到位、投入经费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绿春县草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笔者结合当地市场的发展潜力和优惠的政策,为做大做强红河州绿春县草果产业,使规模种植逐步走向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水平的管理轨道,提出以下建议。

1 草果产业发展现状

绿春县草果始种于20世纪60年代初,通过20世纪70、80年代小规模种植,直到90年代中期和21世纪初期才有了大规模发展。主要分布于8乡1镇海拔1400~2000m的湿热荫蔽原始森林植被区域,总面积达1.13万hm2,其中投产面积4666.7hm2,年总产量达6160t(每667m2产量80kg),总产值21560万元(每667m2产值2800元),全县已注册登记的草果专业合作社有4个,会员80多人。据调查20世纪60年代初绿春县商业局土产公司在三猛乡巴东村委会建立绿春县第1个草果示范基地,即巴东草果场;1996~1997年县民委争取无息贷款资金帮助温饱示范村发展草果产业,投资6.3万元帮助半坡高井槽、骑马坝大平掌等民族温饱示范村发展草产业;2003~2006年县扶贫办积极争取扶绿春科技扶贫项目发展草果产业,3a先后投资260万元,无偿扶持给8乡1镇适合种植草果的地区农民发展草果。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1.2万hm2,全县还有适宜栽种草果面积1216hm2。

2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1 草果行业管理体制混乱,职责不明

与省、州行业主管部门无法对接,产业发展缺乏政策宏观指导性,生产发展带有盲目性。

2.2 科技含量低,林果矛盾加剧,对生态影响较大

绿春现有草果种植面积1.13767万hm2,80%以上是种植在原始森林缓冲地带,由于草果是植物群落中的草本植物,要有高大的乔木作遮蔽,保温保湿才能生长良好,完整的植物群落中的灌木层就被人为砍伐,植被物层也受到破坏,从而导致整个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

2.3 生产产业链脱节,受市场影响大

到目前为止,绿春县的草果还是以出售原料为主,没有一家龙头加工企业来带动和提升草果附加值。草果价格低时约20元/kg,高时达100元/kg。由于单产低,分级包装和深加工严重滞后,农民没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产不增收,大大挫伤了群众发展草果的积极性。

2.4 科技意识和管理技术滞后

长期以来,绿春草果生产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原始生产方式种植,科技意识不高,管理技术不到位,种一大片,收一小箩,每667m2平均不足50kg,严重影响了草果产业的发展。

2.4.1 种苗退化严重

草果种植户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的种子育苗栽种,由于种子不经杂交优选,遗传特性不稳定,变异较大、退化严重,致使许多草果一直不开花结果,或者开花而不结果。

2.4.2 管理粗放

草果栽种后,每年仅砍1次杂草,不施肥、不除草、不淋水保湿。按“懒庄稼”的模式管理,收成极低,结果每年冬春干旱期都有大面积草果枯死,农户年年补种年年枯死,尤其是今年特别突出。

2.4.3 病虫害严重

由于管理粗放,种苗退化严重,抗逆性差,致使草果病虫害严重,有的成片死亡,损失较大。

2.4.4 烘烤技术落后

农户收草果后均用木材就地烘烤,烘烤中因烟熏火燎,不仅水分未烘干容易发霉,而且受烟尘污染的草果有致癌物质,品质下降,同时因砍伐木材破坏了生态。

2.4.5 科技开发投入经费不足

从“八五”到“九五”期间政府有关部门不同程度存在对草果产业认识的偏见和误导,10a间,基本中断了草果科研经费的投入。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的刺激和林果矛盾的影响及群众对改进草果生产技术要求强烈,政府有关部门对草果技术在生产上加大了投资,做了一些工作,但远远满足不了对草果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3 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对草果资源开发创新,树立草果特色经济认识

绿春县草果面积、产量都有了一定的规模,在省内外具有重要的位置和品牌影响力,是绿春县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特色产业。因此,建议加强对草果发展资源优势和县情认识,确立草果是绿春县“绿色产业富县”的主要产业之一的地位,树立草果特色经济的战略意识,着力推进培植草果支柱产业的发展,促使调整产业升级,把草果支柱产业列入全县科技创新开发的重要部分。

3.2 认真规划,出台优势政策,使草果资源开发科学有序的进行

3.2.1 认真做好草果产业发展规划

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建议,成立绿春县草果产业开发办公室,并下设一个技术推广站,为草果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生产草果的重点乡镇相应成立草果产业开发办公室,使草果产业的发展有组织有领导,按规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3.2.2 发展荒山育林立体栽培种草果

荒山育林,既保护了原始森林群落又增加了新的植被。对荒山荒地实行统一规划,规范开发,谁开发谁受益的方式进行。可采取联营承包、转包、租赁等方式进行开发经营。

3.2.3 建立草果产业开发基金

由银行、财政、单位或个人集资,筹集开发基金,用于支持草果产业的发展。

3.2.4 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应加大银行和小额扶贫贷款信贷投资力度,积极支持对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3.2.5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大对草果产业的资金投入

中央、省、州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已做出重要决定,给绿春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必须把握好时机,把草果产业的发展提高到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群策群力投入到此项工作之中。

3.3 科学引导,规范种植,利用草果生物学特性发展立体栽培

以成立绿春县草果技术推广站为载体,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筛选出2~3个优良高产稳产无性系复壮、快繁组培苗,经大田试验示范后向全县推广,用2~3a的时间将全县草果进行更新换代。加强管理,提高技术含量,按草果标准化种植,按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的要求增施有机肥,保证草果生物各个时期对营养的需要,防治工作。提高草果挂果率,改进加工技术,建立干燥的加工基地。加快草果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国家认可的质量标准体系,在草果发展中技术质量就有章可循,规范发展,在经济、生态、社会等取得显著效益。

3.4 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对草果进行深加工,提升草果附加值

草果为一种特殊环境下生长的植物,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绿色食品。经过深加工的草果产品价格比出售原料高3~6倍,市场前景较好,经济效益高。目前市场上已有草果香精、草果精油、草果精粉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5 稳定现有的草面积,提高草果产量,稳步推进适宜山区荒山育林种植草果

农业、生物创新办、林业等相关部门,应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抓好试验示范,使草果产量由现在的40kg/667m2,提高到80kg/667m2以上。同时,制定好优惠政策,引导好中、高海拔地区农民利用荒山荒坡植树造林种植草果,稳步推进草果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4 结语

绿春草果特色产业的发展必须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产品深加工技术作为解决草果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使绿春草果这一具有特色产业得以更好的开发利用,在领导意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要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加快促进草果产业的发展。

上一篇:我国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产和使用现状分... 下一篇:东北林蛙的特性与立体越冬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