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电影之名影人的“北京留言”

时间:2022-06-30 12:52:11

因电影之名影人的“北京留言”

华语影人的“电影梦”

吴宇森:我想通过《太平轮》让大家知道,我不止会拍兄弟情,也能拍爱情。这部电影会表现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对祖国的热爱。《太平轮》之后,我想尝试用新技术拍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武侠片,一了多年夙愿。

焦雄屏:我都这么老了,好像不适合做梦了(笑)。三年之内我会监制十部影片,主要是大陆和台湾的电影项目,大中小都有。现在的华语影坛,整体是蓬勃发展,但仍然有阶段性乱相。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负起责任,不要只是去指责哪个导演、哪个公司没做好,要有建设性意见。

安晓芬:这次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公布了大盛国际未来三年的计划,有女性题材、合拍题材、魔幻题材,这代表了我个人的兴趣以及对未来中国电影市场的判断。我没有考虑太多“梦想”,就是喜欢埋头做事,希望《钟馗伏魔》给大家带来惊喜、《飞虎月亮花》的筹备进展顺利。

黄真真:导演不同于投资人,投资人要赚钱,什么类型卖钱就做什么类型。但导演应该努力建立自己的风格,不应该追赶潮流。我的下部戏很可能是科幻片。我跟着自己的感觉拍戏,拍戏要有热情,我希望保持这种热情,这就是我的梦想。

陈正道:我喜欢尝试不同的类型,《催眠大师》是一个未经过成功证明的类型,我反而很感兴趣。我今年要拍一个青春奇幻片,讲述一个老奶奶重返24岁,明年将推出“大师系列”的第二部《记忆大师》。

束焕:《港》剧本目前已经创作得差不多了,这次还是和徐峥一起完成的,正在筹备拍摄。我现在正在写一个明星荟萃的大制作,是一个当代题材的高概念电影,非常好看,今年会完成剧本,相信你们都会喜欢。

王景光:我执导的《伊犁河》在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这是一部民族题材电影。最近,我正在和电影人谈合作,打算再做一部民族题材电影。在我看来,民族题材电影要用国际视野来架构,深入发掘人性,应当把民族团结等符号化的东西写得更有故事性和艺术性。

他们眼中的北京国际电影节

焦雄屏:北京国际电影节还很年轻,我对它的未来很有期待。第四届就做成这样,已经很了不得。前几年过来,觉得电影是电影、活动是活动、观众是观众,没有融为一体。这次来,前几天我都在和年轻的创作者一起讨论剧本和制作,发现他们都在排片册上画圈圈,准备去看电影,这就是积极的变化。北京国际电影节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大家要给予良性的建议。

吴宇森:我最注重的是电影里的人性价值和人文精神。有时候我们的电影拍得很华丽,但欠缺动人的力量。所以这次“天坛奖”,我和其他评委都非常注重电影的情怀。这届的入围影片质素都很高,我也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我喜欢的同行们一起探讨电影。

让・雷诺: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我很高兴受邀来到这里。北京国际电影节为全球电影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是连接全球电影制作人的桥梁和纽带。

阿方索・卡隆:我喜欢开幕式的演出,非常美丽。电影节是一个重要的业界沟通平台。通过几天的参与和交流,我认识了很多同行,搭建起新的合作桥梁,并且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国,这些都是很好的体验。

外国影人的“中国梦”

阿方索・卡隆:我四五年才拍一部电影,进度很慢,也不知道下一部电影会是什么。我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想拍一部关于中国的当代电影,通过它去提出一些问题。我也希望有某种方式能帮助我理解中国文化,再把我的个人视角融入这个文化。我以后会看更多中国电影,也会读相关书籍。我对中国文化非常好奇,而不仅仅将其视作交易的机会。

奥利弗・斯通:我在美国看到过不少中国影片的DVD,比如《中国合伙人》、《一代宗师》等都很不错。我喜欢功夫片,尤其是《叶问》,甄子丹表演的打斗场面看上去很有真实感,但是代表中国电影的不应该还是功夫片,也不能还是张艺谋、陈凯歌,你们的新生代影人值得关注。中国语言非常精妙,但是很多外国观众领会不了,要想办法通过翻译克服这个障碍。每个国家的导演都应该关注自己国家的历史,用电影记录下来,留给子孙后代。中国的故事很复杂,有无数优秀的电影题材。我近期在中国推广我的最新作品《不为人知的历史》系列纪录片,我想把学校里学不到的历史知识传给下一代,希望他们保持质疑的态度。

让・雅克・阿诺:中国有太多故事令人着迷。我为了拍《狼图腾》,在中国待了四五年,现在我除了不会讲中文,其他都很像中国人了。我在这里很愉快,每天都很开心。我觉得中国电影需要被更多的人看到,而对国际电影界来说,从中国获取灵感也非常重要。因为在很多欧美国家,电影的潜力其实已被耗尽,但中国还有很多可待挖掘的内容。所以说,现在对中国电影有益的也就是对电影本身有益的。

葆拉・瓦格纳:从《碟中谍3》开始,我就想来中国拍一部完整的电影。现在参与《飞虎月亮花》的制作,我终于又来了。中国电影市场生机勃勃。一方面,中国观众能接触到更多元的国外优秀小成本影片,另一方面,中外电影合作的层次会不断加深。我相信,只要电影讲的是一个好故事,它一定能吸引全球电影人。

费利普・弥勒:大家都相信三五年之内,中国市场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所以很多制片人都在琢磨如何在电影中加入中国元素。但我认为要拍中国电影,必须来中国,否则无法了解和展现真实的中国。

拉库马・希拉尼:我非常喜欢中国电影,中国的电影市场很广阔,我这次离开中国时要带25部中国最值得看的电影回去细细品味。现在电影市场正受到全球化影响,我相信未来中国的国际交流形式一定会越来越多。

上一篇:苹果的“TV梦”终将圆? 下一篇:戴尔数据保护打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