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学会自嘲

时间:2022-06-30 12:33:02

老年人要学会自嘲

“人生不满百,逆境常八九”。在人生的旅途上,并非都是铺满鲜花的坦途,很多情况下常常要与不如意的事情结伴而行。在这种情况下,如能面对现实,及时调整心态,“提得起,放得下,想得开”,来点自嘲,就能化解矛盾,平衡心理,使自己从苦闷、烦恼、消沉的泥潭中解脱出来,情绪“由阴转晴”,迎来万紫千红的“艳阳天”。

所谓自嘲,就是当自己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或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为了消除或减轻内心的苦闷和烦恼,有意嘲笑自己或丑化得不到的东西,编造一些“理由”,以此进行自我安慰,求得心理平衡,以防思想和行为出现偏差。 自嘲可摆脱尴尬。1950年,大哲学家冯友兰参加京郊卢沟桥地区,任务完成后返回清华大学,农民提供毛驴拉车,驾车的是一个湖南籍学生。途中,毛驴犟脾气发作,车翻进了沟里。冯友兰爬起来说:“看来,这头小毛驴儿听不懂湖南话!”著名电视主持人杨澜,在一次大型活动的主持中,突然绊倒在地。杨澜不慌不忙,自嘲道:“我的滚翻动作还不过关,下面请看著名的舞狮节目。”尴尬就这样轻轻地化解了。

自嘲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战时期,丘吉尔到美国寻求援助。这天,他正泡在白宫的大浴缸里,罗斯福突然摇着轮椅进了屋。丘吉尔说:“罗斯福先生,您瞧,我这个大英帝国的首相,可是什么也没对美国总统隐瞒啊!”两人一阵大笑,一切问题都在那坦诚的笑声中解决了。

自嘲可增加幽默感。著名漫画家韩羽是秃顶,他写了这样一首《自嘲》诗:“眉眼一无可取,嘴巴稀松平常,惟有脑门胆大,敢与日月争光。”读后令人忍俊不禁,了解了韩羽先生乐观、大度的处世态度。有幽默感的自嘲往往是对自己缺陷的夸张,颇能表现自己的坦诚品格,会得到他人的信赖和好感。

自嘲可助人从容走出人生低谷。古代时有一个文人叫梁灏,少年时曾立下誓言,不考中状元誓不为人。结果时运不济,屡试不中,受尽别人的讥笑。但梁灏并不在意,他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就离状元近了一步。他在这种自嘲的心理状态中,从后晋天福三年开始应试,历经后汉、后周,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才考中状元。他写过一首自嘲诗:“天福三年来应试,雍熙二年始成名。侥他白发头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观榜更无朋侪辈,到家唯有子孙迎。也知少年登科好,怎奈龙头属老成。”自嘲使梁灏走过了漫长的坎坷,终于走向成功。自嘲,也使他走向了长寿,活过了古代难以逾越的九旬高龄。

自嘲是人们心理防卫的一种方式,是生活的艺术,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帮助,也是对人生挫折和逆境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一个人要做到自我解嘲,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世俗所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名利地位、物质待遇等等采取超然物外的态度,才能心怀坦荡,乐观豁达,才谈得到自我解嘲,精神上才能轻松起来,才能活得潇洒自在美好充实。

自嘲是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从自嘲者的本意来看,多有“醉翁之意不在酒”、“言此意彼”的特点。自嘲产生于对人生哲理的深透体察,是既看到自己的不足,又看到自己长处后的一种自信,是最为深刻的自我反省,并且是自我反省后的精神超越。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身体状态是受其心理和精神状态所影响的,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疾病是由心理和精神方面引起的。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心理就像一个非常敏感的天平,稍有变化就会失去平衡。因此,学会运用自嘲,常使自己的心理天平保持平衡,对人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自嘲,是宣泄积郁、制造心理快乐的良方。学会自嘲,你就会拥有一个知足常乐、活力四射的健康心态,一个老当益壮、充实多彩的金色晚年。

上一篇:获得幸福的九种习惯 下一篇:关爱生命 关注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