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地新开发耕地培肥增效综合技术

时间:2022-06-30 11:32:25

沙滩地新开发耕地培肥增效综合技术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势必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为了实现占补平衡,必须新开发部分耕地予以补充。由沙滩地开发的新增耕地,因土壤沙化、瘦瘠、缺水,加上现今生产资料成本高、工价高、工难求,若经营不当多致严重亏本而无法继续种植,从而造成撂荒返荒。从研究总结本县近年来的成功经验看,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产销结合、客土增肥,选择省工、宜种、适销的高值高效作物等综合措施,可以达到培肥增效的目的,确保开发一片成功一片。

关键词:沙滩地;开发耕地;培肥增效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132012

惠来县地处粤东沿海、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冷期短、暖期长、日照足、雨量丰,年平均气温21.8℃、降雨量1826mm、霜日一天以下,四季常青,适宜种植多种经济作物。广东地处国家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珠三角地区工业经济发达,需要占用部分耕地发展工业,2003年惠来县开始承担上级易地开发项目,随着中委广东石化炼油项目、惠来火电厂等大型项目落户惠来县,需要占用部分耕地,为达到耕地占补平衡,根据上级要求,惠来县大力开展园地山坡地开发补充耕地项目,近10a来,共新增耕地3460多hm2,其中由沙滩地开发的新增耕地900多hm2。惠来县海岸线总长81km,沿海沙滩地面积7333.3多hm2,其中适宜开发为耕地的约有2666.7hm2,是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本县沙滩地沙层一般在1m以上,质地属细沙质松沙土,1~0.01mm细沙占94%~96%,0.01mm以下的物理性粘粒占4%~6%,粘结性很差,养分含量低。据调查分析,表土层有机质平均值0.57%、全氮0.038%、全磷0.020%、全钾0.68%、碱解氮19mg/kg、速效碱2mg/kg、速效钾16mg/kg、pH值6左右。因此,由沙滩地开发而成的新增耕地质地较差,水源较缺乏,惠来县在开发初期,由于经营管理不当、技术不对路,种植的作物多数亏本,有出现短期撂荒的情况。惠来县农业局有关人员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研究,已摸索出一套较完善的技术措施,使土壤肥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实现了“荒沙变良田”的目标。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1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1.1 配套机耕路和防御林工程

要根据沙滩地开发区的地形地势做好全面规划,设置配套机耕路和防御林带,一般66.7 hm2左右的开发区可在其四周和十字形中心设置主干机耕路并与区外道路相连接,路宽6~8m,在主干机耕路内另设若干条田间机耕路,路宽4~6m,使路与路之间纵横贯通,布局合理。机耕路两边用浆砌石护坡,路面用稳定土垫底,再铺上碎石和沙土等硬化材料,使汽车能在主干机耕路上行驶,拖拉机能在田间机耕路行驶。田埂用稳定土铺筑,使之能耐雨冲刷不溃垮,防止或减少田块内的水土流失。为防止风沙侵袭,创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田间小气候,在开发区四周配套种植防御林,在开发区内机耕路的东侧或北侧增加2m防御林带,防御林以种植木麻黄和大叶相思混交林为佳。

1.2 搞好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要利于排灌和集约性机械化耕作,田面高低较平衡,田块内平均高差水田在±3cm内,旱地在±10cm内。对于一些已开发耕种、土质较好的田块,应先将表土层剥离堆放成堆,待平整后再将表土均匀回填。

1.3 整修好排灌系统

排灌系统要力争做到排灌分家,遇旱能及时灌溉,雨天渍水能及时排除。可在机耕路两侧分别修建三面光防渗排灌沟。主干排涝沟宽2~3m,深1~1.5m;田间排灌沟宽、深各0.8~1m,并配套好过路涵道。沙质地排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涝,用水以喷灌为主。

2 规模经营,产销结合

要根据种植户的经营能力,承包面积应适当达到一定的规模,少者应有2~3.33 hm2,多者可以达到33.3 hm2以上,这样才有利于设施的投入和产品分期分批供应。在设施方面可以采用喷灌和微喷灌,耕耙、起畦采用机械操作,以减少了人工成本,在销售方面,应根据市场前景预测组织生产,错开农产品上市高峰期,以提高效益。

3 客土增肥,提高地力

沙滩地开发原则上应达到4级耕地的质量标准,但由于沙质土养分容易渗漏,必须逐年改良巩固提高,要求耕作层15cm以上,耕作层质地达到沙壤以上(0.01mm以下的物理性粘粒达20%以上),有机质大于10g/kg,全氮大于0.75g/kg,碱解氮大于60mg/kg,有效磷大于5mg/kg,速效钾大于50mg/kg,pH值6~7左右。由于本县沙滩地质地沙化,养分含量低,要达到上述的质量标准,必须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重点是增施优质塘泥。因为本县鱼塘较多,现养鱼以投放鱼饲料为主,鱼塘水面养鸭,养鸭也用鸭饲料,鸭粪鱼粪及剩余饲料沉积在塘底,经沤制腐熟,使塘泥质量大大提高,塘泥主要成分是土壤粘粒,又含有丰富的养分,是改造沙质土的首选材料。因此,要求每667m2施入优质塘泥25m3,土杂肥50担,水肥50担,稻草或花生滕500kg。同时利用未开垦沙滩地、林地种植豆科绿肥,每667m2施绿肥500kg。在种植作物期间,要根据其长势适施速效肥料。此外,可根据沿海的特点,在开发区周边建水产品加工场和养猪场,用加工厂的付产品鱼头骨、虾、蟹壳等养猪,猪粪水产生的沼气蒸煮加工水产品,用沤制的猪粪水浇施农作物,达到良性循环、综合利用、改土增肥的目的。

4 选择适宜作物及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沙质土保水保肥力差,不适宜种植水稻等需水较多的作物。通过试验比较,选择一些适宜在沙质地种植的优良作物品种,并配套相应的技术措施。

4.1 冬瓜

冬瓜耐贮藏运输,产量高,是主要的北运菜。冬瓜粗生粗长,瓜苗种植时占地比例小,瓜蔓生长量大,占用空间大,利于集中施肥,节省人工成本。开发初期,由于土壤熟化程度差,在春季播种豆科牧草,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至6~7月份将鲜草割后覆盖于瓜畦,7月份种上冬瓜,能有效缓冲畦面的温湿度,夏季能保湿降温,初冬能保湿保温,同时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的养分含量,促进瓜苗生长,达到培肥增效的目的。据有关资料介绍,豆科牧草含有较丰富的氮、磷、钾,是重要的有机肥料(见表1),据测定,山坡地种植格拉姆柱花草的土壤水分含量为206g/kg,无种植的为138g/kg,提高了68g/kg,在夏季土壤降温2~7.5℃,沙质土缓冲性能差,变幅将更加明显。通过瓜肥间套种,充分利用新开发耕地的空间和时间,既提高土壤肥力,又提高了冬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黑皮冬瓜产量高,抗逆性较强,效益较高,一般每667m2产量4000~6000kg,高产者667m2可达7500kg以上。667m2计划产量以5000kg计,基肥667m2应施腐熟鸡粪500kg或商品有机肥250kg,在瓜苗种植前,采用条施深施办法,移载后10d第一次追肥,以后每10d追1次肥,采用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施肥量逐次增加,每次施高效复全肥(氮、磷、钾含量45%以上)3~6kg,11月上旬停施,共追肥10~12次,总肥量50kg左右。

4. 2 萝卜

沙质土种植萝卜外形美观,口感佳、品质好。根据栽培季节不同可分为早萝卜、晚萝卜和晚冬萝卜。早萝卜一般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播种,全生育期50~60d,667m2产2500~4500kg,品种可选夏美、7007等,晚萝卜一般在9月底至11月底播种,全生育期75~85d,667m2产6000~9000kg,晚冬萝卜一般在12月初至12月底播种,全生育期100d左右, 5000~7000kg/667m2,晚萝卜及晚冬萝卜可选用四农杂交种系列、白雪儿、韩白玉等。萝卜依不同季不同品种不同产量施肥量差别较大,基肥一般667m2施腐熟鸡粪300~500kg或商品有机肥200~250kg,复合肥20~25kg。全期追肥4~5次,667m2次5~8kg兑水喷施,全期化肥施用量为:667m2纯N:13~18kg,P2O5:5~8kg,K2O:10~15kg。

4.3 甘薯

沙质土种植甘薯外皮较光滑美观,香甜适口,商品性状好,售价较高。一般优质品种产量较低,但销路好,售价高;普通品种虽然产量高,但价格低,难销售。根据上述情况,示范区选用的品种主要有:越南紫心、广红、七里香等。越南紫心春种120d左右,667m2产1000~1500kg,秋种200d左右,667m2产1500~2000kg,总薯每公斤3~4元(广州批发价,下同);广红春种100d左右,667m2产1200~1500kg,总薯每公斤2元左右, 秋种150~160d左右,667m2产2000~2500kg,总薯每公斤3元左右;七里香春种90d可收获,667m2产2500~3000kg,每公斤1.6~2元。

甘薯施肥量依种植季节不同差别较大,基肥一般每667m2施腐熟鸡粪500kg加复合肥10~15kg,早薯一般追肥2~3次,晚薯一般追肥3~4次,种后20d667m2施复合肥10~15kg,种后40d667m2施复合肥15~20kg, 种后60d667m2施复合肥25~30kg,以后看苗补施或不施。全生育期化肥施用量为(kg/667m2):N:13~15;P2O5:3~5;K2O:15~18。

此外,沙质土还适宜种淮山、大蒜、西瓜、花生等 。

5 创新工具改革,节本增效实现水肥一体化

沙滩地的特点是干旱缺水,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肥水供应以薄施多次施为宜,使养分集中在作物根系周围,利于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必须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施用方式。要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方式,一般方法是打井建造蓄水池和配肥地,这样既投资大又占地。通过研究,根据沙滩地的特点,采用连排式打井15~18口,深6m以上,将每口井的抽水管联成1条总管,再配一台电动提水泵,在需要用水时采用直接抽水喷灌的方式,并在水泵边配置一个大塑料桶,将肥料溶解在盛水的塑料桶中,然后用1台小型提水泵将肥液吸进输水管中与水一起喷洒于作物上。

通过采取上述综合措施,经熟化种植3~5a后,复种指数可达到2.5~3,667m2年经济效益5000~10000元,耕层土壤理化指标稳定在4级以上。

参考文献

[1]绕国良,坡地绿肥对红壤与赤红壤坡地土壤的改良[J]土壤与环境,1999(1):66-67.

[2]惠来县农业局,惠来县土壤普查报告书[R].1985:124.

上一篇:全州县中低产耕地改良与成效 下一篇:无公害水稻中农药残留检测及其防治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