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公众利益被“合法”侵害

时间:2022-06-30 02:46:51

据参与乳品安全标准制定的专家透露,乳品标准由几家大的乳企起草。而其中两项关键数据菌落总数和蛋白质含量,在“最后一刻”被翻盘,标准大幅放宽。

标准就是企业生命线,谁占据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占据了市场竞争的有利位置。制订标准的能力,就是企业在市场中的话语权。所以,乳品标准被乳业巨头把持,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问题是,标准是谁的标准?

行业标准,不仅仅是生产企业需要遵守的质量标准,更是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基本准则。对企业来说,降低标准就是降低生产成本,获得巨额利益,他们争夺标准的制订权,可以理解。当然,在一个相对竞争的环境中,他们参与标准的制订无可厚非,他们之间的竞争也会使得标准的制订是一个激烈的博弈过程。但是,趋利性会使得他们为了获得行业利益而握手言和,一致对“外”――这个外,就是消费者。

因此,要使得一个标准是公平、公正和合理的,就绝不能任由企业单方面制定标准,否则,公共利益就会被架空,消费者权益就会被漠视。所以,标准的制订过程,必须吸纳各方利益,企业的利益当然需要考虑,消费者的利益更要兼顾。因为行业标准的制订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过程,消费者的利益需要有专业代言人,而专家往往就充当了代言人的角色。

有时候,专家也是企业收买的对象。专家往往会在利益集团的威逼和利诱下,出卖公众利益。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就需要标准的制订过程既是博弈充分的,也必须是透明的。透明正是防止公众利益被出卖、被架空的保证。放眼国外的标准制订,大体如此。现在,乳业标准一夜回到25年前,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无他,企业的强势已经左右了行业标准,专家的意见也被在关键时刻修改、忽略,而这正是无视公共利益的表现。问题不仅仅是企业的强势,而是作为行业标准制定的仲裁者、主持者放弃了中立的公正的立场,与企业绑在了同一条利益的战线上,这是最不能原谅的。没有公正,何来权威?没有权威,何来公信?一个没有公信力的仲裁者,还能主持一个公正的符合各方利益的标准吗?

所以,现在有必要倒逼标准的制订过程,看看除了企业的作用之外,还有哪些“机关”?看看公众利益是在哪个环节被有意忽略的,看看监督部门是如何失语、失声和失职的,并进行严厉问责。同时,调整和修改标准的制订过程,尽可能兼顾各方利益。如此,方能避免标准被利益集团把持,避免公众利益被“合法”地侵害。

(选自《扬子晚报》2011年11月29日,有删改)

理解鉴赏

本文说的是“乳品安全标准”问题。这个问题关涉千家万户,然而公众利益却被企业利益绑架,以“专业”的名义制定出“不专业”的食品安全标准。作者将笔触直指“标准的制订过程”,参照国际惯例,提出过程要“既是博弈充分的,也必须是透明的”,提出“有必要倒逼标准的制订过程”“并进行严厉问责”“尽可能兼顾各方利益”的观点。

思考探究

1.“调整和修改标准的制订过程,尽可能兼顾各方利益”意味着什么?

2.你从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看到了哪些问题?

上一篇:不如只说句再见 下一篇:公办\民办学校“校车”需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