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浇灌师生的心田

时间:2022-06-29 10:51:00

用文字浇灌师生的心田

叶澜教授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的教育反思,他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而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则坚持把学生每天写好日记当作一门必修课来抓,他认为学生写日记是一种“道德长跑”,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水平,更是锻炼思想、培养意志的一个抓手。

由此可见,让师生拿起笔来,去观察去记录,去思考去总结,让灵动的文字不断耕耘师生的心田,从而享受读写的愉悦与成功,才能真正提高师生教与学的境界,也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貌似一天天单调重复的教学生活,其实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和丰富的宝藏。为此,我们开展了全校性的师生反思共写活动,将高中师生的教育叙事、生活日记写作作为一项特色课题和必修课程来抓。应该说,近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取得了不少成果,收到了很大成效。绝大多数师生通过持之以恒的反思与写作,已经深切地认识到,用心观察、认真反思、倾心写作,是我们从事平凡,跨越平庸,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

一、为乐写插上翅膀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师生的随笔、日记要想写得好,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是要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形成具有良好读书氛围的书香校园。

鉴于此,我们首先从创造富有文化色彩的校园环境入手。精心布置美化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条路,使校园的边边角角都具有“书卷气”。例如,图书馆门前的路命名为“泰尔戈路”,校内母亲河上的石桥就叫“康桥”……学校每一处连廊墙壁橱窗、楼梯拐角、饭厅窗口,我们都精心布置艺术作品,刻上催人奋进的标语,力图让校园的每一缕空气都飘逸着书香。

其次,从落实师生读书计划入手:

1.教师方面

(1)教师每学期要读校长室推荐和下发的教育名著: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影响教育的细节》《给教师的新101条建议》《蔡林森教育思想研究》等。不仅如此,还布置教师写好读书笔记,并上传到校园网上,定期评比。注重教师平时的学习积累,在教研活动和课题组活动中交流读书心得。

(2)语文教师要适时遴选优秀书籍、报刊美文推荐给学生阅读。这不仅可使学生更快捷地阅读到佳作美文,对老师本身也是一种促进,因为推荐首先是建立在阅读、思考、评价的基础之上的。英语老师要为学生阅读《苏州日报》上英文周刊的原指导,让学生接触到鲜活的英语时文,用外来文化加本土故事滋养学生的心田。不仅如此,我们还坚持编印特色校刊《大语文阅读》,作为师生同读的特色教材。

2.学生方面

(1)开展“书香班级”的读书竞赛活动。对于班级读书活动的开展,我们主要通过三个办法实现:一是帮学生从书店或网上购买经典名著或时评力作;二是不断更新和充实学校图书馆的书籍;三是在教室建立图书角,方便学生阅读,并充分利用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推荐好书、读后感、有关读书的名言等。

我们向学生推荐好书的原则是:①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②尽量配合教材;③有利于传承我国文化经典。从高一到高三,学生每学期都要阅读一定量的优秀书籍;每学期背诵课外经典诗文不少于50篇,高中三年下来,会背能理解我们的校本教材《古诗二百首》。

(2)开展“阅读伴随我成长”的课外阅读活动。根据我校学生的必读书目及相关的古诗、成语等课外阅读与积累拓展资料,开展各年级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竞赛的内容不会很难,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有没有认真阅读必读书,各班是否利用早晚读课等时间,指导学生积累相关内容。

(3)开展每月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即:语文教师每月拿出一节“阅读课”来,在自己的班级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每个学生可以在这个时候,畅谈自己的名著阅读体会与心得。要求谈读书的真切体会,对他人有启发。通过阅读与交流,激发学生爱读书的热情,拓展知识视野,丰富精神世界,提高阅读鉴别能力。

二、让多写成为习惯

善于写作,首先不是写作方法的把握,而是写作习惯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与欲望,教育随笔、生活日记的写作就可以实实在在地进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因此,实验初期,我们对师生共写,先不在质上考虑,而在量上作考量,以此促进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到写作生活中去,从而养成习惯。

1.教师写作。

(1)每人每月写教育类的叙事文章(或随笔、教学后记、教育故事),至少一篇,四十岁以下的教师每人每月至少写二篇,而三十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周要坚持写“教学反思”。这“教学反思”包括教学一得、听课体会、教育名言感悟等内容。事实证明,从量上作规定,有力地克服了教师写作上的畏难情绪。一学年下来,我们就欣喜地发现,老师们全都如期完成了任务。有的老师写下的东西,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好。

(2)对待学生日记采用不同形式的批阅,我们也把它看作是教师写作的延伸。我们的批阅有班主任的每周一批,语文教师的每日查看或适当批注,有学生的互换交流与补写等等。坚持用不同方式批阅学生日记,不但及时给予学生帮助或鼓励,激发学生写好日记的兴趣,而且对教师自身的教育叙事、教学一得的写作也是触类旁通的有益启示与促进。

(3)加强交流与鼓励发表齐头并进。我们要求教师定期将自己写的教学随笔、教育故事、评课稿等在校园网或自己的博客上,供交流与评析。同时,我们大力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论文、教育随笔积极投稿,争取在教育报刊上发表,学校还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给予奖励。

2.学生写作

(1)在时间上保证。在我校,学生在校的每天晚自习,最后十五分钟都用来写日记。这作为我校的特色课程给编排进课表,是不能被挤占与挪用的。以此让学生在高中三年扎扎实实地写好日记,记录人生成长的每一个脚印。每个学生都有一本统一印制的日记本,这本日记本上每一页上都印有一些励志故事,下面留有很大的空白让学生或写读了小故事后的感想,或自由发挥写自己其它方面的心得。高一高二学生每天都必须记日记,节假日也不例外;而高三则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一个学期下来,我们就高兴地看到,学生的日记内容丰富而精彩,有的讲述了有趣的事,有的记录了自己学到的知识,有的则向老师提出了建议。日记促进了学生们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学会了审视自己,善待他人,提高了人生境界,同时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2)以活动促学生的写作。每学年,我校都要开展若干不同内容的文化活动。如到社会实践基地去锻炼,全校隆重举办文化艺术节,如摄影艺术、神奇汉字、名著导读、美术欣赏等讲座与沙龙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语文老师趁热打铁,及时开展共写比赛,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而且便于获得现场写作的方法。我校学生每年都在江苏省高中生作文现场比赛荣获得一二等奖,就使我们欣慰地感觉到以活动促写作,抓日记写作利莫大焉。

三、用善写促进教研

教育科研,固然不是要求人人都成为著作等身的专家,但要想深化科研,离开了写作显然不成。中学层面的科研成果最终还是需要有书面的呈现,为此,我们把“师生共写”活动当作促进学校科研的一个重要抓手。

1.以“师生共写”督促教师充电,不断提高教师的学习力。

写,然后知不足。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形势,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我校一向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尽可能地安排相关学科老师外出学习取经。本学年认真组织教师参加苏州市骨干教师培训活动,认真组织全体老师参加区学科培训,让老师经常总结培训中的得失,形成书面文字,从而写出心得体会,在博客或者读书论坛上交流。

不思考就不能进步,不写作就不能提升。随笔的写作为我们构建民主型、开放型的课堂,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在,可以欣喜地看到,教师们在课改的路上已经迈出一步,在平常的听评课活动中,不难发现有许多老师开始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从研究教材到教案的编写,从教师点拨到学生活动,都开始作精心的策划和准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显示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魅力。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边教边学,互相借鉴,不断改进教法;我校每学期都举行同题异构课比赛,其中的优劣得失,通过上课与反馈固然能够发现,但我们通过每人的书面交流,则更易于从细节上找到成功之处与不足所在。另外,学校提倡和强化 “问题导学法” 的有关资料的学习和借鉴,使很多老师感觉受益匪浅,随笔写作已经成为大家的习惯。

2.以“师生共写”营造科研氛围,提升教育科研层次。

教育科学研究表面上看起来是个软任务,似乎与教学质量关系不直接,其效益不明显。其实不然,如果切实而深入地开展教育科研,就会发现,它直接制约和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所谓以研兴校,以研促教,就是对教育科研重要地位的恰当评价。为此,我校特别注重以教科研为先导,强调向教科研要质量,把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作为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之一。根据我校教育科研实际,我们着力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的档次,扩大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覆盖面。在课题立项、成果参评过程中,积极研究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有关素材和数据,认真撰写学年研究计划,保证了立项课题的试验质量。

无论是对于课题的选项立项,还是研究材料的归纳分析,我们特别注重书面表达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因为只有对落实于书面材料的比较与推敲,才能细致地观察到问题的症结。那种只是在口头表述的科研,往往是不精确不完备的。在一直坚持的“师生共写”中,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都能及时把有关研究情况进行记录、总结和上传,从而养成了用笔记录科研每一步的良好习惯。

虽然我校倡导的“师生共写”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师生的精神面貌,促进了反思品质的形成,激励着我校师生的共同成长,但我校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还发现一些不足:如少数老师对共写的认识不够,总以为这与课堂教学没有太大的联系,因而积极性不高,不能理性分析日常工作中的教育现象,所写的随笔流于形式,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也有部分学生的日记内容单一,情感苍白,这一方面是仍不够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教师的指导与示范作用不到位所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师生共写”,在课题不断深化的研究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上一篇:中职学校服装工艺课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分析科学探究误区,创新科学探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