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输在微课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

时间:2022-06-29 10:25:33

信息传输在微课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

摘 要: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课在信息时代下应运而生。微课的诞生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思维方法和理念,对教育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无论是哪种课堂教学其本质都是信息传输的过程。在微课教学日益受到广大教师青睐的今天,如何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微课 教育教学 信息传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05-02

1 引言

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完善,“微”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洪流。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迅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所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话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作为社会的重要活动自然也要顺应时展的趋势,“微”与教学的融合渗透形成了“微课”这一新的名词。现如今,微课已经在教育教学各学科中都有所应用并取得一些显著的成效,如广东佛山对微课教学的推广。但是,教育教学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2 微课及其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2.1 微课的含义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这里的知识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微课视频一般时长为5~8分钟,微课除了视频资源以外还包括其他的辅教学内容如:教案、课件、练习、反思、评价及反馈。微课教学资源如图1所示。

图1 微课教学资源

微课具有直观真实、主题鲜明、交互性强、使用便捷等特点。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按照教学方法来分可以分为讲授、练习、实验、探究等,按内容来分又可以分为情境教学、实验操作、解题答疑等。

2.2 微课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微课教学主要是以视听媒体为主。埃德加·戴尔在1946年所著的《视听教学法》中提出了教学设计中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指出在教学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学习更为具体,尤其是借助于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视听媒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这样的方式传递信息更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接收。

2.2.1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重、难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点—线—面”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具有全面、系统等特点,然而由于其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面”,也就是要求面面俱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大量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讲授无法做到具体和深入,从而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模棱两可无法把握。微课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微课教学的内容要求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及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通过学生提供的反馈情况等多种因素来确定。

2.2.2 有利于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视频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进行信息接收。视频作为微课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在信息时代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还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学会对各种媒介进行甄别、选择和处理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或在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如何选择媒体、选择什么样的媒体都会对学生正确媒介素养的习得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由于微课视频教学因其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使学生易于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就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和探索,因此更加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2.2.3 增进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同时这样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更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和愉悦,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师生感情的好坏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相反,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教学魅力、教学内容的选择等也会对师生的感情起到一定的作用。微课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选用恰当的教学内容及媒体进行教学,就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影响微课教学效果的因素

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的数量在不断地扩充和增长,然而质量上却良莠不齐。一些教师抓不住教学的重难点,使得重难点没有得到很好地讲解和诠释,更有甚者把书本上的教学内容照抄、照搬到屏幕上进行“诵读”,教学内容显得毫无新颖和可取之处,使读者学起来味同嚼蜡。或者由于一些教师在视频制作过程对媒体、软件工具等的选择和使用不当使得制作出的视频效果不尽人意。此外,由于教师的一些姿态、手势、语言的不当等也会对教学内容产生一定影响。

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从教学过程来看都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完成把教学信息从教师端传递到学生端的任务。从教学目的来看,始终把最大程度地促进教学信息传输的有效性,优化教学效果作为其根本宗旨。微课教学时间很短(5~8分钟),强调信息传输的有效性显得更为重要,此外,因为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其传递的信息量较大,因此,如何使信息得到更有效的传输是微课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

4 如何促进信息在微课中的有效传输

4.1 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水平,选择正确视听媒体内容

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获取、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具体来说,它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知,即信息处理、获取、传输和应用的基础知识;二是技能,即资料检索、计算机素养、研究、学习和定位等技能;三是理念,即数据处理,基于资源的学习、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及责任意识等。教师要想把微课上好,就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水平。在当今社会,甄别信息、掌握信息、运用信息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教育教学中涌现出的大量信息,只有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目标及要求对其进行合理的筛选、组织和运用,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和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在视听媒体内容的选择上也必须要考虑其所涵盖的知识点是否能够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建立起联结,即对媒体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及各种信息符号的抽象程度,必须掌握在学生能明白的范围内。

此外,在利用视听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其生动性、清晰度、音乐的节奏感、画面长度、画面色彩、何时进行播放、教室内外环境等因素。

4.2 结合学生认知特性及信息素养能力,把握好信息的量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四个不同的层次。同时,从小学、初中、高中至大学,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例如: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微课教学中教师可选用比较直观的卡通、动画等教学视频。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已经比较完善,选用教学视频时就会考虑一些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的视频进行教学。此外,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能力有着巨大差别,单位时间内人类接收信息的数量是有限的。

信息的存在形式是客观的,它承载于某种载体上,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认识活动从中提炼出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信息,并经过主体的内部处理和加工,形成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才能转化成主体的自身知识的一部分。现代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记忆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记忆系统构成的复杂装置。其由3个记忆系统组成:感觉登录器,短时记忆(STM)和长时记忆(LTM)。短时记忆是一个过渡性的记忆缓冲器,其容量有限,只能记录7±2个信息组块,且只能保持15~30秒钟。微课教学中,视频呈现的信息是纷呈复杂、多种多样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控制好信息的量,防止信息量的“过或不及”对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

4.3 防止或减少教学无关信息的干扰

微课教学视频来源有两种主要途径:一是教师自己制作,二是通过网上进行下载。无论是哪种方式获取的视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防止或减少无关信息的干扰。微课课堂教学的主要干扰因素如图2所示。

用软件自制微课视频或选用别人做好的教学视频进行课堂播放时,播放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关度及与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联结性、教师上课的姿势、动作、语调高低、快慢、画面清晰度、声音大小、字体大小等选用或编排不当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对教学信息的传输造成干扰。此外,教室内外环境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等也会对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输造成干扰。所以在制作或选用视频进行微课教学之前,必须要避免或尽量减少各类信息的干扰。

5 总结与展望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有效地整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是时展、社会进步的前提和背景下人类做出的新探索。目前,微课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从数量上来看,微课数量在我国还十分稀少;从质量上看,绝大多数微课视频没有足够突显出教育教学目标或重难点知识,微课质量有待提高;从分布上看,微课仅仅是在几个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微课的诞生和发展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教育教学研究和探索开拓了新的道路。微课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教学方法,突破传统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从备课开始到课堂教学及最后的评价反思都紧紧围绕着某个知识点进行,使教师更善于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做出积极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经过教育学者和教师的不断努力,希望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微课能发挥出更大的功能和魅力。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参考文献:

[1]郭晓光.视听媒体中字幕对教与学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12,(5):89-93.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3]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4]任建.从教学媒体的演变看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J].电化教育研究,2012,(8):17-20.

[5]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课堂教学研究,2013,(5):41-42.

[6]武鹏.信息时代中职教师素质要求及其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4):27-29.

上一篇:师范生应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分析 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