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

时间:2022-06-29 07:55:10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行车平稳、无扬尘、无振动和噪声小等优点,且坚实、耐久、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稳定度好,因而在我国高等级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人通过多年来从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经验,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谈谈个人见解。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of high strength, and smooth driving, no dust, no vibration and noise and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and solid, durable, good resistance to slide sex and flatness, stability is good, and therefore high grade road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are widely application. I through many years engaged in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the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talk about personal opinions.

Key words: the quality control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概述

随着高等级道路建设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沥青混凝土施工也逐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随着其不断的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缺陷。这主要表现在越来越多的超重车辆给沥青路面带来了严重的早期质量破坏,同时气温的影响或施工的不规范,从而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被破坏,使用寿命减短。因此,作为为路面工程最后的结构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要求该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抗滑性和尽可能低的扬尘性。针对这些要求,我们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从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机械设备上都要加以严格的控制。

2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准备阶段内的主要工作有:熟悉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人员配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拌和场设置,材料准备,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面的提供等。

2.1熟悉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为合理确定施工计划打下基础。

2.2人员配置: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各工序相互联系非常紧密,人员配置都应是双班制。

2.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由工地试验室准备原材料,送到业主指定的专业试验室去做。

2.4拌和场设置:拌和场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场地位置在运输上的经济合理性,场地要宽大、平整,并对环境及周围居民无影响,且不受洪水侵扰。

2.5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根本因素,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必须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对选定的石料、矿粉、沥青按照规范进行质量检查,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允许使用。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而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必须进行同步验证,需要强调的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一经确认便不得随意更改,严格按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确定的石料、油石比、级配生产施工。

2.6基层表面的清理与检查:施工前要清扫路面,要达到干燥,清洁,无松散石料、灰尘与杂质,清理宽度应距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边缘以外至少30cm。对局部被水泥等杂物污染并冲刷不掉的路面污染物应用人工将其凿除。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1沥青混合料拌制:要求拌合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各种数据随时可以通过操作室的指令进行检测和调整。工地实验室要随时抽检油石比及级配,正常情况下,调好的设备不允许随意改变各种数据的设置。保证拌相各子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尽可能杜绝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根据配合比大致测算各冷集料供应比例及电机转速,试生产后及时调整以保证混合料生产时不会有溢料和停料现象,在拌制过程中应要求用多种温度计测试温度以及校验温控系统中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控制拌和时沥青的温度在160℃~170℃左右,矿料的进料温度控制在175℃~190℃,混合料出厂温度以155℃~170℃为宜;SMA使用了SBS改性沥青,拌和温度比拌普通沥青混合料提高了10℃~20℃左右。沥青加热温度掌握在170℃~180℃;矿料加热温度在185℃~195℃;混合料出料温度控制在170℃~185℃(实际施工时的温度范围),当混合料超过195℃时,予以废弃。拌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结团成块现象,严禁不合格的产品出厂;当细集料受雨潮湿使冷料仓供料困难时,尽量不安排施工。

3.2沥青混合料运输:沥青混凝土运输采用自卸汽车,运输车装料前必须将车箱清理干净,车箱底板及周壁要涂一薄层防粘液,防止混合料粘连。装好料的汽车要用保温布覆盖,然后可以出厂。运输时间一般不得大于1h。在运输过程中,为了确保摊铺温度,所有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车辆都用油布覆盖;倒车卸料时,要避免汽车撞击摊铺机,指定专人指挥车辆,在摊铺机前10cm~30cm处停车,卸料过程中应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3.3沥青混合料摊铺:运料车辆到达摊铺机作业面时,摊铺机要调好初始状态。另外,对履带底部及传感器下面的基层上的杂物要清除干净,摊铺机要连续作业,如因故停止时间超过1h,就要设置横缝;为减少施工横缝,应保证每层每天至少摊铺1km。摊铺过程中,摊铺机以试铺确定的摊铺速度、振动、振捣频率匀速前进,严禁中途变速或停顿;机械摊铺过程中,不得用人工反复修整。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在未经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踩踏。摊铺遇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在雨后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

3.4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摊铺成型后及时进行碾压,有局部离析及边缘不规则时要进行人工修补。初压以6~8t双轴双轮静碾压路机或12t以上双轮双驱双振动压路机(关闭振动)压实,初压温度定为110℃~140℃(SMA初压温度不低于150℃),适宜碾压时速为1.5~4km/h。复压用18―30t轮胎压路机(轮胎冲气压力0.6~0.7MPa)碾压4~6遍,用12t以上双轴双轮碾压路机碾压4~6遍(微振)。终压用12t双轴双轮压路机静压,时速4~6km/h,碾压温度70℃~60℃(SMA终压温度不低于120℃)。初压后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不得产生推移、开裂现象;复压后的沥青混凝土面层表面要求无明显轮迹;终压后要求表面平整,光洁,颜色均匀一致,无明显轮迹;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边缘及构造物接头处应采用小型压路机或振动夯压实;施工过程中禁止对路缘石及硬化土路肩造成污染,胶轮压路机碾压时需距路缘石边缘5cm左右;当天碾压的沥青混合料面层应封闭交通,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碾压成型后表面有足够的构造深度又基本上不透水。

4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处理

横向施工缝采用平接缝,在摊铺段端部的3m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用切缝机切齐铲除;上下面层的横向接缝必须错位1m以上,横向施工缝应远离桥梁毛肋缝20m以外,不得设在毛肋缝处,以确保毛肋缝两边路面的平顺。

5检测及缺陷处理

5.1检测贯穿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过程,碾压成型后的路面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检测内容包括:测定平整度、厚度、宽度、高程及钻芯取样等工作。

5.2常见沥青混凝土路面缺陷。从使用效果来看,表现在路面波浪、横缝跳车、密实度不够、局部推移、松散、隆起等。消除波浪的主要办法是调整好摊铺机的性能,同时要求沥青混合料要保持稳定的温度及级配。横缝跳车主要是工艺上的问题,横缝在处理时要将已成型的路面切齐,并在接触面上浇洒粘层沥青。摊铺机在开铺前掌握好松铺系数,刚摊铺完人工及时修补。碾压时先横向碾压,再纵向碾压,经过这样处理一般不会出现横缝。局部推移、松散、隆起主要原因是基层软弱、油石比偏大、压路机起停速度太快等因素造成的。

5.3资料的收集整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的自检资料,质量评定资料要归档存放,资料的种类包括各种检测试验表、照片、声像及原始记录。做好资料是竣工验收的关键依据。

6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要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减少后续维修费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沥青路面平整度涉及的面广,影响因素很多,在施工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克服不良人为因素。注重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严格控制各种试验及检测。在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只有加强管理,精心组织施工,才能铺筑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创造优质工程。

作者简介:李莉莉(1976- ),女,大学本科,工程师。

上一篇:结构设计与管理 下一篇:浅析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