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控制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6-29 02:31:06

社区高血压控制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宝山区罗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综合管理患者2013年血压控制达标情况,分析血压控制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罗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高血压综合管理患者进行总体高血压控制率分析,并从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和影响预后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高血压分级、高血压并发症情况、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各分类指标进行高血压控制率统计比较。结果 在治疗完整的2582例患者中,2013年血压控制达标者共1348例,总体控制率为52.2%。其中年龄>60岁、不吸烟、体重无超重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较增高(P

【关键词】 高血压,控制率,慢性病管理,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90-01

高血压是心血管发病的危险因素,它增加了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的危险,成为影响生存质量及各项心脑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研究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高血压的各种防控措施只有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因此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的综合管理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目前在罗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疾病管理中,高血压管理是一项重点内容,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罗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纳入高血压综合管理的患者,观察其控制率及各项构成情况,分析现存影响控制率的危险因素。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3年罗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综合管理患者总计2647例,资料完整纳入统计者共2582例。纳入综合管理对象来源:社区医生采用健康体检筛查、门诊就诊患者等方法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并愿意接受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配合建立健康档案资料及血压随访。高血压入选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上,收缩压(SBP) >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 90 mmHg(1mmHg=0.133kPa),或在2周内服用过降压药纳入管理时血压正常者[1]。剔除标准为:继发性高血压,一年内死亡、失访者,资料不完整者。

1.2 标准及方法 血压控制情况判定:依据《上海市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指南(试行)》按照患者全年血压控制情况,社区医师每年度对患者进行血压控制评估,分为优良、尚可、不良三等;优良:全年有9个月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以下;尚可:全年有6个月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以下;不良:全年有6个月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以上。控制率是指血压控制效果评定等级为“优良”、“尚可”的高血压患者人数所占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规范管理服务的高血压患者人数的比例。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高血压分级、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及高血压并发症情况(合并1种或者以上):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血管疾病及眼底视网膜病变。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高血压分级:1级,2级,3级,高血压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见文献[1]。根据体重指数设定:非超重者BMI

资料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中使用Logistic回归。

2 结果

2.1 总体血压控制达标情况:2013年罗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综合管理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共2582例,其中男性1142例,女性1440例;根据血压控制标准,血压控制达标者1348例,未达标者1234例,总体控制率为52.2%,其中男性血压控制率为43.2%,女性血压控制率为54.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血压控制率影响因素分析: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压控制情况受年龄、吸烟、肥胖、高血压分级、高血压并发症、心血管早发家族史及合并糖尿病的影响(见表1),其中,年龄>60岁比年龄≤60岁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社区干预治疗可使脑卒中发生危险下降31%[5]。目前上海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大力发展慢性病管理,社区高血压控制与管理已是社区医疗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良好的生活方式对血压的控制有显著影响[2]。本次调查结果发现,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高于60岁以下患者血压控制率,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为:该年龄段患者中很多为退休人员,其社会工作压力相对较小,他们比年轻人更关注健康,同时有更强的意愿和充裕的时间积极配合社区医师对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在生活行为方式上配合度较高。而相反的是中青年患者,社会竞争压力较大,生活节奏快,在生活行为方式上配合治疗的难度较大,同时,自身对高血压病的重视程度相对不高。此外,吸烟、肥胖都是影响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因素。这些都提示了社区医生推广健康知识教育,给予医学常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改善生活行为方式等非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尤为重要[3]。高血压分级为1级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52.9%)显著高于3级的患者(30.2%),而当出现高血压并发症时,血压的控制达标率进一步降低49.1%比25.1%;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血压控制率就更低,只有17.3%。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的有利办法。

对于高血压患者管理除了在生活行为方式等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外,还需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的优势,加强高血压患者的对血压控制达标的意识;充分利用媒体等力量加强高血压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全社会参与高血压的综合防治[4],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血压控制率,预防和减少高血压所带来的严重并发症,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9

[2]郭乙芳,张倩辉.2009版欧洲高血压指南解读.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873.

[3]王悦宁.我国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及效果研究进展. 预防医学论坛,2009,15(4):331

[4]尹尚菁.北京市崇文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4):43-46

[5]贾国栋,宫桂花,孟萍,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22-25.

[6]吴学思.提高顺应性改善高血压控制率[J].心肺血管杂志,2009,01-19:056.

[7]王婷,潘恩春.淮安市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1):69-73.

[8]王艳平,付华鹏,李爱华,等.社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2007,2(1):84-85.

上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挂号分诊中的开展 下一篇:探讨尿液分析仪和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