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层次伤寒教材建设构想

时间:2022-06-29 11:56:08

不同层次伤寒教材建设构想

关键词:伤寒;教材建设;构想

中图分类号:C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9-1797-02

随着中医药院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层次的不断完善,现行教育模式、思路、方法和手段等,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滞后趋势。本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拟从伤寒教学目标的探讨人手,重点讨论不同层次伤寒学教材建设的构想,初浅之处,尚请指正。

1 本校伤寒教学现状分析

本校伤寒教研室虽隶属于第一临床医学院,但实际承担全校所有的伤寒教学任务,年均课堂教学时数大约1000~1200学时。教学对象以专业划分,包括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骨伤、文献、医学计算机、非医攻博等专业;以学历层次划分,涉及博士生、硕士生、七年制本科、五年制本科、四年制本科、二年制专升本等,而以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本科为重点。课堂教学安排视教学对象不同,而分为108、90、91、72、63、54学时层次。

其中,研究生层次基本没有单设伤寒课程(非医攻博班除外),而是以中医临床基础学专题讲座形式替代。伤寒专业研究生的伤寒教学基本依赖于导师指导,缺乏相对规范的教学目标和计划。至于非伤寒专业研究生,基本只限于通过前述方式对伤寒常识进行复习或了解。

本科层次历来是伤寒教学的重点,这既是原有单一教学层次的历史延续,也基本符合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普通需求。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随着教育层次与专业设置的不断细化与完善,单纯以本科教育层次为基础、通过调整教学大纲要求、增减学时以求达到各层次伤寒教学的目标,其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教学目标模糊。专科、本科、研究生,二年制、三年制、五年制、七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等专业,各专业各层次教学大纲界限不清晰,缺乏针对性,教学目的模糊不清,通言掌握六经辨证,共用一本专业教材,致使教师讲授无的放矢,学生学习盲然无措。

其二,教材建设滞后。由于各层次各专业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建设只能以五年制本科中医专业为核心,其编写休例、选材内容等,均以此为主要依据。如此单一的专业教材,根本无法体现专业特色和层次差别。

其三,课程设置盲目。伤寒课程的重要性无须置言,但其学习阶段的安排,必须结合各专业、各层次的特点而科学规划。亦正因为教学目标的模糊,且未经专业教学人员的充分论证,致使各班种学段设置不合理,专业知识衔接困难。

2 各专业各层次伤寒教学目标设想

须先申明,笔者无意否定现行的伤寒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材,在此仅根据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遇之实际问题,结合多年来学习伤寒的体会,谈谈个人看法,实有抛砖引玉之诚,而无标新立异之想。是耶非耶,读者鉴之。

众所周知,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决定了经典课程教学时数,难以与传统师徒授受模式相提并论,而且随着课程设置的增多,其教学时间日渐减少甚至难以保障。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教学,早已成为经典课程必须解决的问题,伤寒教学自不例外。

笔者认为,院校伤寒教学不宜完全沿袭传统师徒相授模式及目标,而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予以变革。具体而言,传统模式的伤寒教学目标基本可以概括为背诵、理解、运用3个层次,而院校模式则宜将之变革为:奠基、巩固、深化。二者的根本区别点在于,前者以原著原文为出发点,后者以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为奠基石。

奠基:在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基础上,掌握外感热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六经辨证诊治理论体系,进而深入理解临床辨证论治的普遍原则、思路与方法。

在这一教学层次上,伤寒学经典原著原文的学习不应纳入教学计划,其核心是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伤寒学术理论体系去芜存菁地予以介绍,使学习者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之相应的辨证论治方法。

巩固:在奠基层次基础上,进行伤寒经典原著学习,强化已经获取的知识,领悟经典理论的韵味,并结合临床案例,进一步巩固六经辨证临床运用思维。这一教学层次的特色,在于充分领悟《伤寒论》原著的精神实质,明确伤寒学术理论渊源,品味经典,强化所学,进而有所领悟,以利提高中医经典理论素养和临床运用能力。深化:在前期基础上,细化专业方向,调整学习重点,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伤寒临床或科研水平。

这一教学层次的目标,呈现多极化趋向。因专业、学制、学历层次的不一,其目标自不相同。其特点体现于细化教学目标,深化认知领域,培养各具特色的伤寒学术专业人才。

3 多层次多方向伤寒教材建设构想

笔者认为,上述3个教学层次目标,基本能涵盖各类层次不同专业伤寒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学制、不同专业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本科,应当部分或全部达到第二层次目标;而文献、针灸、推拿等专业或专科层次,则应达到第一层次目标;第三层次目标,则属于伤寒专业研究生层次的要求,而视其具体方向之不同,而各有侧重。

而欲实现前述教学目标,就必须变革目前教材体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编写系列教材,供教学灵活选择,组合应用。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体会,试作如下构想。

3.1 六经辨证讲义容量25万字。白话表述外感热病发生发展规律与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取材范围包括《伤寒论》原著及后世发展的重要理论与学术内容。教材目的:利于初学者在短时间内掌握伤寒学术基本理论并能用以指导临床实践。教学时数以50个学时为宜,课堂讲授宜系统全面,纲目有序,帮助初习者迅速建立理论框架。

3.2 《伤寒论》助读容量30万字。突出经典理论特色,逐条阐释原著内容,取材范围可限于太阳上篇至阴阳易瘥后劳复病篇之398条。教材目的:利于学习者在初步掌握伤寒学术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领悟原著的精神实质,提高古籍研读能力和中医理论素养。课堂教学时数可限于30-40学时,以串讲、点评等方式,重点讲授原著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3.3 六经辨证运用指南容量30万字。以六经辨证体系为纲,以方证为目,以案例形式,突出六经辨证及伤寒方运用规律。取材范围涵盖古今伤寒医案,以具有启迪临床思维意义的案例为重点。方证不应求全,宜于分清主次,以点带面。教材目的:帮助学习者建立正确的中医临证思维模式,拓展伤寒学术理论的临床运用思路。教学时数可视专业与学制不同而灵活设置,课堂讲授方式以重点案例点评为宜。

3.4 伤寒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容量20万字。对传统及现代应用于伤寒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予以总结介绍,包括实验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方法等。教材目的:利于学习者熟悉相关研究思路与方法,培养独立科研设计的能力,此及以下教材教学对象为伤寒专业研究生,教学方式宜学生自学、导师辅导相结合。

3.5 伤寒学研究进展 容量20万字。选材范围宜以近10年研究成果为限,突出研究意义,疏理研究思路,评价研究得失,昭示发展方向。教材目的:利于学习者熟悉学科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正确选择学科前沿研究的突破口。

3.6 伤寒名家名著评介容量30万字。从众多的伤寒医家中,选择在学术史上有重大影响者,对其学术成就、学术思想、学术源流予以系统评价,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褒其所长,示其不足。以人物为纲,勾勒伤寒学术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教材目的:利于学习者拓展其学科知识广度,奠定学科理论的坚实基础。

上述教材建设构想,是笔者不太成熟的思考所得。简言之,明确目标,细化教材,各取所需,因材施教,庶几不失为解决目前伤寒教学所遇问题的一种可尝试的思路。

上一篇: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免疫性肝炎与中医证型相关性... 下一篇:胃溃疡活动期的中医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