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06-29 10:09:31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绞痛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17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冠心病心绞痛的生存质量方面,通过对病人心绞痛、运动耐力、ECG改变、恐惧焦虑症状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绞痛;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8-74-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1]。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次数、降低死亡率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探讨的问题。我院通过对患者进行有计划、适时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7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00例,女72例,平均年龄67岁。诊断依据:所有患者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心脏B超、血糖、血脂及心肌酶学检查,排除其他有关疾病诱发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均符合1979年WHO推荐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按照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92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有计划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对照组心绞痛发生及恐惧焦虑明显高于实验组;运动耐力及ECG改变又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P

3护理干预

3.1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

根据冠心病心绞痛具有可干预性、可预防性的特点,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估,注重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制定教育计划,强化健康教育在预见性护理措施中的作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防要及早检出并积极治疗先驱病症,改善生活方式以推迟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2],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病、生活压力等[3]。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很小[4]。饮食与冠心病的发生率也有密切关系,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可加速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应引导冠心病患者改变生活方式,鼓励患者戒烟,进低脂、低盐、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避免过饱,保证足够休息和睡眠、避免精神紧张,并使患者了解心绞痛发作时的处理方法及所用药物,注意事项及药物毒副作用。患者能否接受有关生活方式调整的建议是问题的关键,这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密切合作,通过专业性护理干预,设计出个性化的健康指导、预防保健内容。教育内容包括: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和发展及转归有关的基础知识、饮食原则、运动方式的选择、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该病的重要影响。对照组采用

随机性健康教育,即护士按常规对冠心病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导。

3.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患者的身心是一个有机整体。治疗上除了重视身体健康外还须重视心理健康,根据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的高低及心理素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患者消除焦虑、紧张及不安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精神过度紧张者可应用适量的镇静剂,避免因情绪紧张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血栓形成或血管闭塞,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预期效果[5]。

3.3用药指导

3.3.1使用硝酸甘油护理 患者输液速度宜慢不宜快,由于输液时间长,应在治疗前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鼓励安慰患者耐心地坚持输液治疗。在使用硝酸甘油类药物时,为防止用药后出现性低血压,嘱患者卧床休息。使用输液泵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一般为8~10μg/min。输液过程中,嘱患者在床上排便,避免突然改变而出现血压下降、头晕、冷汗、心悸等症状,输液及输液期间应定时测量血压。出院后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及救心丸,提高防治疾病效果。

3.3.2应用抗凝药物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的出血情况,如血小板计数下降、凝血时间延长等,及时通知医师。对合并有糖尿病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进行血糖检测,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胀、纳差、组织肿胀、心率缓慢等高血钾的征象。

4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胸骨后和左胸前疼痛,呈压榨性或窒息感,疼痛持续1~5min,很少超过10~15min,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可缓解。心绞痛多因劳累、饱餐、情绪激动诱发;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表情焦虑,甚至可出冷汗。然而,冠心病患者缺乏了解、不懂相应的知识,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治和护理措施而任其发展。因此,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识别能力和高度的警惕性,如与患者接触的每时每刻和每个环节的细微之处发现病情变化,进行每项护理和治疗操作时,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使护理工作更具有预见性和有效性[6],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减少或防止心绞痛的发生或发作,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通过护理干预全面评估患者,制定出系统、科学的个体化护理计划。循序渐进的护理干预,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恐惧心理,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及家属的健康意识,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积极主动协助护士,从而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2.

[2] 龚兰生,施仲伟,干金德. 充血性心力衰竭[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5-68.

[3] 郭明贤,张茹英. 对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1998,33(3):127.

[4] 康晓风,李峥. 冠心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42-444.

[5] 汪小华,惠杰. 心血管护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53.

[6] 李华玉,陈桂兰,洪浔梅.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预见性护理[J]. 九江医学,1997:12(2):121.

(收稿日期:2009-04-28)

上一篇:盐酸地尔硫(艹卓)控释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一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