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29 02:13:53

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问题及对策

摘 要: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作为会议的主题,提出“文化兴国”战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主张弘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来分析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问题以及对策,以其寻求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开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10-0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是有不同个性的分子组成,校园文化以其文化形态的特殊性构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分子。先进、“和谐”的校园文化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这个系统的大繁荣、大发展。在新形势下,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与时俱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等院校是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为主体、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促进、和谐健康的人文社会关系为保障的教学文化场所。《辞海》中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而“校园文化是从人文关怀视角出发,在充分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以鼓励人的个性创造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文化形式。”“它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导向、规范、教育和促进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品质、知识视野、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校园文化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发展,甚至影响着学生的未来。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有四个层面组成,即物质层面、智能层面、精神层面及制度层面等。第一,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藏书万册的图书馆、优雅整洁的食堂、温馨如家的宿舍、崭新的教师、设施完善的实验室、配套完备的运动场所等,给学生及教工提供一个优雅的人文环境让她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自然对校园文化的发展不断重视;第二,智能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保障,高校是及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术科研水平的高低、教学目标的设计、培养人才的方向决定了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教师教书育人的质量及其自身素质;第三,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高校自身的历史传统、文化观念、道德水平、价值观念等是精神文化的子集,决定着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第四,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行为规矩。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设置合理、制度完备的规章制度、校风校纪,约束着师生的行为,是文化的具体体现,为高校的精神文明的创建保驾护航。

二、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我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我们文化兴国,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变为一个文化强国。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重要构成要素。而高校作为育人与科研的根据地,必然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因此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职员工为主导,以校园文化精神为核心,反映高校师生员工思想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具有自身特点的亚文化。”高等院校要在国家的号召,党的引导下不断地发展与壮大,不断地繁荣,就要求我们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意气风发、思想丰富、朝气蓬勃,经历了中考、高考的磨炼,迈入大学,正处于独立生活与思考的阶段,也正是正确与否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古语有云“一年之计,莫如树木;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高等院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基地,其文化建设不容小觑。“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校园文化具有激励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促进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各种各样的学术研讨会、征文比赛、社会实践活动及大学生的艺术节,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不断地释放自己的热情与爆发力,在整个学校的文化氛围下,争先创优,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要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让贫困的学生第一时间感受到学校的阳光雨露,让公平、公正和公开深入广大的学生的内心。

其次,校园文化具有育人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以此作为促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良好的校园文化会促进学生在党的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在尽职尽责的教师的指导下,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得到正确教育,思想政治、道德水平与时俱进,在日后的发展中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之栋梁。

第三,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力功能。校园文化的细节如:校史教育、校训、校徽、校纪等,会增强高校的凝聚力,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这种凝聚功能会推进高校的日常工作,美化校园生活,促进教职员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高校的整体发展水平。承德医学院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凝聚力传统,2007年,我院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新校区的建设,搬入了“新家”,而且在本科教育评估中得到了“优秀”的成绩,与我院的校园凝聚功能是分不开的。

三、校园文化的问题

先进、和谐的校园文化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促进与激励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我们在看到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校园文化建设本身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校园文化价值取向功利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形成和完善,资本主义中实用主义的负面影响也开始影响到大学生的功利化思想。如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滋生并普遍存在,校园文化建设不可避免地存在“价值”的烙印,以及市场经济的印记。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仅仅为了多得学分,进而评优、拿奖学金;上课的理由不再是为了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求知欲,而是为了混个出勤率,得高分;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是为了认同党的先进理念和为党的事业做贡献,而是为了前程发展与就业增加筹码。不少大学生不讲原则,只讲实用,一切以有用性和功利性为标准,认为对自己有用的,就是好的。缺乏社会责任感,认为“‘理想,就是有利就想’,‘前途,就是有钱就图’,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不再受到推崇。”

第二,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衡量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学风建设、教风建设和校风建设。“有的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和意义等同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时,对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有所下降,但是伴随着更多的学生的入学,学校舍、宿舍、配套设施的建设,学校的主要精力在于工程建设,无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宣传粗制滥造,文化活动的开展成为了商家的广告活动场所,缺乏创新,阻碍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不能得到正确评价。只是简单地认为,物质文化建设和娱乐活动开展得成功与否,决定校园文化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这一校园文化核心和灵魂的,使得精神文化建设不能与物质文化建设与时俱进。

第三,校园文化的个性化不强。不同的大学,拥有不同历史传统、办学理念与特色,因而不同的大学应具有不同的校园文化。不是北京大学拥有一个“未名湖”,就得在各个院校中建造一个湖泊;不是说清华大学的楼宇耸立,各个院校就得修建新楼房。校园文化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校园文化就是健康的校园文化。尽管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承德医学院的校园文化是“严谨、求实、勤奋、创新”,但这并不影响我校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创新,也不影响我院的德育和智育建设。现在一些大学盲目地攀比,不根据实际情况,与一流大学设置一样的不符合学校实际的育人目标、服务方向与办学规模,抛弃了学校的特色文化,缺乏创新意识。

第四,校园文化制度落后。校园文化注重娱乐性或者政治性,水平不高的校园文化(宿舍文化、课桌文化、厕所文化等)仍然有存在的肥沃土壤,而学术文化、科研文化等长效文化机制得不到落实。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校园文化的主体覆盖面较窄,仅限于像学生社团等之类的为数不多的学生部门。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不健全。专业课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不足、参与程度不高,往往是靠学生会和社团领导推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活动的形式大于内容,其教育作用逐渐下降。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制度,会促进全校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管理环境的和谐,所以,高校要不断更新、创新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注重思想道德建设的培养。“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站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开展“祛除功利化”教育,逐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学风建设,我院保持着优良文化传承传统,新生入学对其进行入学教育,让其了解我院的文化传统,对新生进行军训教育,让其具有组织原则性。

其次,要注重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一所拥有鲜明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自己文化品牌的高校,更容易培养出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加强教师的参与度,使得师生共同参与,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教师知校、爱校的程度,将教书育人作为终身追求。充分发挥社团及学生会的作用,让专业课教师成为课外辅导员,在参与学生娱乐活动的同时成为科研文化活动的指导者,进而使得学生在德育、智育方面得到平衡发展,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够快速适应科研与日常工作的角色。“文化制度可以保证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促进学校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完备机制,使得学校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改革。”文化制度要具有人文性,人文性的制度有助于思想的统一,有助于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形成和谐的师生、同事的关系。

第三,要注重创新意识的文化建设。“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发展的活力与前途。创新意识文化,包含着课堂教学的创新、课余生活的形式创新、科研水平的创新,培养创新的学生,鼓励创新的教职员工,制定创新的文化制度,让高校在创新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我院的校训是“严谨、求实、勤奋、创新”并且在校训的指引下,一直坚持使用“PBL(Problem based on learning)教学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环节,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其在日后的工作中如鱼得水,顺利发展。

总之,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启迪其心智,促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落实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旋律的指引下,内外结合增强凝聚力与竞争力,以学生为本,让学校发展动力永不枯竭生机盎然。新时期,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以高校为前沿阵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陈慧.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初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2).

[2]戴丽江.和谐视野下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刍议[J].理论与改革,2009,(2).

[3]宋春蕾,徐光兴,周晓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心理[J].教育与职业,2011,(20).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04-10-14].http://.cn.

[5]傅玮.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企业导报,2011,(9).

[6]罗薇.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7).

[7]刘建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J].文教研究,2011,(8).

上一篇: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路径探讨 下一篇:从就业探究理工科大学生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