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的版权问题

时间:2022-06-28 11:49:44

【前言】数字图书馆的版权问题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版权,即大陆法中的著作权,是作者及其他著作权所有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版权法在它的发展中似乎总是偏重于私人创造者一方的,区域性和时效性使它不能容忍信息没有地域时间界限的传播,专有性又使它不能容忍公众无偿使用,版权的特征必然使...

数字图书馆的版权问题

摘要: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图书馆的构建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然而,在人们享受这一新型资源共享模式的同时,对于诸如著作权人权利、公益目的、侵权、授权等一系列问题的质疑声日益增多。数字图书馆模式的构建,是否正在威胁着传统的图书馆版权保护?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版权 版权立场 知识产权风险及规避

一、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

(一)数字图书馆与版权

数字图书馆是知识经济时代基于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一种虚拟形式的图书馆,是知识获取、开发利用的一种全新运行范式。它以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为基础,将有价值的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资源以一致性、永久性的方式数字化,再实施信息增值加工后存储于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并以智能检索为手段,使这些数字馆藏可以迅速、经济地提供给特定社区与人们利用。

版权,即大陆法中的著作权,是作者及其他著作权所有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版权法在它的发展中似乎总是偏重于私人创造者一方的,区域性和时效性使它不能容忍信息没有地域时间界限的传播,专有性又使它不能容忍公众无偿使用,版权的特征必然使信息资源共享受到限制。但是版权的初衷应该是作者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博弈平衡,其终极目标是是推动信息资源的社会传播和共享。

(二)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关系

1.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要考量公共利益与著作权人利益的平衡,在以之为基础的同时受到版权制约。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开放知识信息,但无疑进一步恶化了著作权人与用户之间的版权矛盾。著作权法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试图平衡二者关系,不断调整合理使用范围,以期兼顾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和公众自由接近信息的利益。

2.信息资源共享与版权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有统一的目标。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是创造一个知识信息充足的公共领域,促进知识的消化、利用与传播,为知识的再创作提供土壤和原料;知识产权通过赋予知识创作者有限的专有权利以保障其有持续的创新动力,促进发明创造。二者的终极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数字图书馆就是以特有的web网络平台整合并传播数字信息资源,在尊重版权人的情况下,实现信息获得与利用的最大化。

二、数字图书馆在数字时代下的版权立场

(一)IFLA的“千年立场”

2000年8月,始终倡导“平衡的版权是为了所有人”的国际图联(IFLA)在《国际图联关于数字环境下版权的立场》中提出“千年立场” ――“数字化没有什么不同”,即数字技术仅仅改变的是知识传播的载体,主张授予图书馆及其用户有通过图书馆免费获得数字化信息的权利。不经版权人许可,无偿地将作品数字化,同时允许馆内私人目的的浏览阅读是图书馆合理使用的范畴。IFLA一再强调其中立的公益性的服务地位,强调版权保护的实质是促进信息传播、鼓励教育与学习。

(二)法律界关于数字环境下图书馆传播信息的基本立场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立场

WCT认可版权人享有的专有权,允许其以授权方式将作品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公开传播,其中包括了公众在其个人自主选定的地点时间进行浏览的方式,使得传统的著作权保护狂涨到了数字领域。

2.美国《千年数字化版权法》

《千年数字化版权法》在它的第四章“综合条款”中明确提出有关图书馆和档案馆的豁免条款的修订适用数字环境,具体体现在:首先合理使用的豁免条件上有严格的评估;其次,对上述机构的合理使用又作了例外限制,要求至多3份的数字化复制件满足图书馆内部存档之需,并且严格禁止复制件的图书馆建筑外传播,只允许有限馆内网际的使用。

3.1999年澳大利亚《版权法修正案》

澳大利亚版权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图书馆对数字化信息的合理使用条款,包括了网络环境下使用新传播技术,它的目的在于将数字化馆藏限定在图书馆建筑内阅读,控制读者对数字馆藏接触的数量,同时特定的通知义务、限制复制品数量与定期销毁的规定使图书馆在馆内进行馆藏数字化传播时,也可能存在间接侵权。

三、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实质

(一)数字环境下图书馆资料出借行为的转变

对于图书馆的出借与社会公众的无偿使用行为,长久以来,我们都将其归为合理使用范围,作为对作者权利的限制。从法律上看,图书馆的介入使单一零散的个人阅读变成了于固定场合的读者群的有组织的无偿使用。但在我们的社会认知中,仍以微观个人视角将这种读者群借助图书馆的使用认作合理使用。然而,现今的判断标准是使用的社会频率是否构成对作者营利的阻碍,当图书馆实际提供无偿使用的社会频率替代或超过了销售市场的应有份额,此时读者的无偿阅读就显得不合理,图书馆也不能再以合理使用而豁免。

(二)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网上借阅行为的法律性质的认定

图书馆合理使用的行使就是其对作品的公共借阅权的行使,将书刊上架,使公众可以接触到书刊,进而获取知识。但是数字图书馆却是对作品的数字化复制权与网络传输权的双重行使。而版权保护有一个逻辑,即要保持作品与读者间“法律上的适当距离”。数字技术的支持使上传于网络的馆藏作品直接出现在读者面前,完全没有了距离感的作品信息受到了读者的追捧。版权保护的这一逻辑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成为数字图书馆工程构建中最为严酷的考验。

四、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风险及规避

(一)信息资源共享技术的知识产权风险及规避

数字二进制的发展,为信息的传播、分享提供了一个更为快捷的平台,ICP、ISP共享平台模式的成熟,不仅让普通人的交流无纸化,也开始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图书馆正是依托网络技术,将传统馆藏文献数字化,上传于网络,提供给终端前的读者。所以有关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条款一样适用于数字图书馆,即数字图书馆也有一系列的作为普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共性问题,也存在间接侵权的可能性。因此,技术保护措施、用户认证和管理系统的设置必不可少,“创作共用”协议的新型数字资源共享模式也应该得到普及推动。

(二)网络资源整合共享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及规避

数字图书馆资源的采集与整合在整个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是至关重要的。待数字化的资源,不仅包括传统纸质馆藏资源、图书馆购买的多媒体资料,还有通过网络连接到的信息资源。在整合所有信息,建设全新的虚拟馆藏时,会遇到诸如作品使用权限、网上数字资源的浏览、下载,以及资源的链接等,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所以,建立相关数字信息资源审核机制,解决作品授权问题,对资源信息的来源与真实性进行有效的分析控制。

(三)馆际互借资源共享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及规避

馆际互借,顾名思义,是图书馆之间相互提供资料的一种资源共享方式。图书馆会因为自身地域,财力,人力等的结构配置不同,存在馆藏资源的不平衡。珍藏版、孤版书籍作品可能因为其稀缺性,只能存在于特定城市的特定图书馆,难以发挥馆藏资源的真正价值。允许图书馆开展馆藏互借,或许利于知识的有效传播利用,但是,图书馆往往通过影印或者扫描制作资料副本用于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 一旦数量上控制不好,知识产权风险巨大,目前,我国著作权法和相关法律都未赋予数字图书馆馆际互借的合理使用,借鉴国外的做法,各互借的图书馆可以利用馆际互借声明,履行注意义务,推动馆际合作和共建,结成信息服务共同体。

五、结语

数字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是数字信息时代不可逆转的洪流,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应把握好合理使用的尺度,让图书馆真正站在公益中立的位置,不断修正平衡双方关系,在尊重版权的前提下,利用现代技术丰富图书数字化馆藏,以更好地传播知识、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劳伦斯莱斯格.重围下的因特网(下) [J].袁泳等译.电子知识产权,2002(10)

[2]张云瑾.公共图书馆电子文献有偿服务.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陈伟,汪琼.论保护知识产权对信息资源共享的影响[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

[4]王小会.《数字图书馆与版权保护》,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5]秦珂,豆敏,李姝娟.《图书馆著作权管理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作者简介:

周贞(1986- ),女,浙江人,河北经贸大学民商法专业,法学硕士,研究方向:知识产权。

上一篇:电算化在监狱会计系统中的实践 下一篇:数字环境下我国版权补偿金制度的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