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操作系统人性化教学初探

时间:2022-06-28 10:12:21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操作系统人性化教学初探

摘要:此文总结了在独立学院讲授操作系统的经验,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并且通过在多个年级中实行,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独立学院;操作系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2-729-02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Humanization Teaching for Operating System of Computer Specialty in Independent College

HUANG Can-hui

(Computer Department, Zengcheng College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1363,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summary the experience during teaching the Operating System in independent college, which has some reference meaning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measure has been put into practice in several grade and has got distinctness effect.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

1 引言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它是公办高等院校教学资源与社会资金的有机结合的产物。而独立学院学生也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一方面他们没有国家和政府在经济上的帮助,不能享受各种优惠待遇,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毕业证含金量低,自身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因此独立学院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学习不够主动的现象较明显。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专业很重要的专业理论课,很多独立学院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时,就感到课程不仅专业理论概念多,而且抽象难以理解。认为课程太难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缺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变差。因此,要在独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讲授好操作系统需要老师多下工夫。除了备好课,在讲课时注意把握好重点、难点外,如何采用人性化的手段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在授课过程中注意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实例相联系,使课程内容变得生动而简洁,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也是讲授操作系统课的教师应不断研究的问题。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几点经验体会。

2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课堂

创建和谐的课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学生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带有感彩,他们中有一部分人会因为信任或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这个老师教的课,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同时作为教师,我们也会发现有些学生会因为对某个老师心存芥蒂而不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课程,从而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处理好自己和学生的关系。

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就要求教师对待工作要有满腔的热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满腔热情,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其次教师还要在处理违纪的学生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尽量采用机智、委婉的方法。例如,当遇到学生上课时不认真听课,上课睡觉或讲话时,教师不可以厌烦甚至粗暴的态度对待。现在的大学生又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的倾向很强烈。在课堂上批评学生只会使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的情绪。教师在这时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纪律,也可以叫违纪的学生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学生回答出来了就给予表扬,没有答出问题,教师就要告诉学生要认真听课,希望他下一次能把问题回答好。这样学生会觉得虽然自己违反了课堂纪律但老师没有使自己难堪,而注意自己的纪律。

由于操作系统这门课程比较难懂,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自信心不足的缺点,教师更加应当在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前多关心学生,给学生公正和足够的鼓励。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因而这些学生也就易取得了如老师期望的效果。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学生如果表现出对某个知识点不理解时,教师应当将教学进度放慢。有针对、及时的对难点解释分析。在教师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进而对教师产生敬意。

3 调动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提问。这是一种师生间很好的互动,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了解,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但我们要知道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教师应当注意创设好问题的情境,所提的问题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例如,操作系统进程管理中的经典问题――哲学家进餐问题。经过对问题的分析后,学生可能会想到下面一个利用信号量机制解决的哲学家进餐问题的算法:

Struct semaphore chopstick[5]=(1,1,1,1,1);

第i个哲学家的并发程序描述如下:

while(true) {

think;

P(chopstick[i]);

P(chopstick[i+1] mod 5);

Eat;

v(chopstick[i]);

v(chopstick[i+1] mod 5);}

学生把这个算法写出来后也许会很高兴。这时教师可以告诉他们这个算法存在错误。学生会感到好奇,会迫切的希望找出这个算法的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经过对上面算法的分析思考,学生会发现这个算法有时能保证两个哲学家同时进餐,但在5个哲学家同时饥饿而各自执行第一个P操作申请并获得左手的第1把叉后,会因为均无法得到右手边的叉子而阻塞等待,且永远阻塞进入死锁。于是,在给算法找错误的同时就引出了死锁这一概念和关于哲学家进餐的正确算法。经过这样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加深。

4 使用类比方法,由简入深,理解概念

操作系统这门课程在讲解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的概念与算法,如何准确、深入的理解与掌握这些概念和算法,就成了学好这门课的一个关键。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用类比的方法。采用类比法能将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例如:

例一:进程控制块的组成

教材说明:进程控制块由进程名、进程状态信息、调度优先权、现场保护区、通信信息等若干项组成,且每一项的内容都会动态的变化,以表明进程在不同时刻的状态。

类比:体检表由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近视程度、既往病史、肺部功能、心脏脉搏、血压等等多种项目组成,而每一项的内容都只表明你在那一个时刻或时间段内的身体状况。

说明:二者均由多种不同的项目组成;绝大多数项目的内容均只表示所说明物质某一时刻或时间段的状态,不代表永久状态。

例二:进程同步

教材说明:进程同步是进程间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直接发生相互作用的关系。

类比:妈妈给婴儿喂食和婴儿吞咽食物。妈妈负责在婴儿饥饿时把食物送到婴儿的口中,而婴儿则负责当口中有食物时,将其吞咽。这两个动作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存在着一种制约关系。妈妈在喂食,必须在婴儿口中空,才可以喂下一口食物。当婴儿口中有食物时,妈妈则不可以喂食,否则会发生婴儿噎食。婴儿只有在妈妈喂了食物后,才有食物吞咽。这两个人的进行这一系列合作活动的共同目标是婴儿吃饱。

说明:进程同步主要源于进程间的相互合作,一个进程执行受到与其合作进程的影响,各必须遵守一定的先后顺序才能正常运行下去。

例三: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教材说明:在分时操作系统中,处理机调度使用时间片轮转法。该方法要求将一段时间划分为固定大小的很小的时间段,称为时间片,每个进程一次只能占用一个时间片的处理机时间,即使进程运行没有结束,也必须被撤换下来,以便就绪的下一个进程使用;被换下的进程直到下一次轮到自己时才能使用处理机。

类比:这种算法就像是现实生活中平等思想。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官位高低、富有和贫贱都是平等的。

说明:时间片轮转算法克服了有些进程长时间占用处理机而造成其他一些进程长时间等待,进而造成多个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某些用户一直得不到或长时间得不到系统服务,最终造成系统响应差的问题

5 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最基本方法,为了促进知识的保持,避免知识的遗忘,必须注意合理地组织复习。合理复习主要包括:

5.1 复习时机要得当

对知识的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一种是集中复习。分散复习可以减低学生学习疲劳感,可以及时的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点,方便后阶段的教学,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针对操作系统课程中概念、算法多而且容易让人混淆的特点,我们应当尽量采用分散复习。可以在每一章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小复习。

5.2 复习的方法合理

课堂测试灵活、方便,还能够及时反应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操作系统的复习可以较多地采用课堂测试这种方法进行。命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学绩测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复习时应尽量采用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等方式;而避免使用选择名词解释类的题型,因为学生做这一类题时往往死记硬背或照抄书本,不利于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点,也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同时试题内容的取样要有代表性,要注意难度适中。例如,考虑一个有8个页面,每页1024个字节组成的逻辑空间,把它映射到32个物理块的存储器中:

1)逻辑地址有多少位?

2)物理地址有多少位?

3)存取主存中的一条指令或数据至少要访问几次主存?

这是一道应用题,它主要是检查对操作系统中分页存储管理的理解和运用。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有:分页存储管理的实现原理、逻辑地址的表示、物理地址的表示、分页动态地址变换。通过做这样一道题,就可以检查学生对分页存储管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只有在深入的理解了相关知识后才能顺利的解题,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后,与之相关的概念也就能理解,记忆深刻了。(下转第732页)

(上接第730页)

在测试完毕后,教师可根据情况部分讲解题目。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在做哪些题目时遇到了问题,及时解答,同时要在以后讲解此知识点时更加留心。

在复习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对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比较。例如,在存储管理这一章中有分页和分段存储管理,这两种存储管理方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地址变换机构),所以很容易将两者搞混,实际上它们在概念上是不同的。在复习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出这两种存储管理方式的异同。

6 结束语

讲授好操作系统这一门课程需要教师在熟悉教材备好课的基础上多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人性化以及上课的技巧上下功夫。当然我们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是在变化的,我们只有不断的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才能适应这些变化。只要老师肯当有心人,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在教学上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王万森.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王希杰,王立新.《操作系统》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邢台学院学报, 2004,19(2):88-89.

[4] 肖竟华,陈建勋.“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3):72-74.

上一篇:信息管理系统在县级疾控中心工作中的应用 下一篇:一种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3G认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