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系统在县级疾控中心工作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22 08:34:17

信息管理系统在县级疾控中心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浅谈了现今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县级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的应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为宝应县疾控中心)为向社会提供准确数据及优质高效的服务,利用现有的自身条件投入人力、财力等组建局域网、积极引进和启用了多种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分别应用于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送、卫生检验、生物制品、计划免疫、财务直报等实际业务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升了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并树立起中心良好的社会形象,推动了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在互联网的高速公路上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应用;成效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0-30224-03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 System is in the County Class the Disease Control the Center Work of Application――Baoy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U Ying

(The Control Centre Office of the Disease Prevention of Baoying County in Jiangsu Province, Baoying 225800, China)

Abstract: Shallow talk present 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of the calculator network is in the disease of the county class the prevention the control the organization of application, The prevention control centre of the Baoying county disease of the Yangzhou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following Chien be called Baoying CDC) for to society provide an accurate data and superior quality efficiently of service, make use of existing oneself condition devotion manpower, financial power etc. the set set up a bureau area net, aggressive usher in with be in use variety application management the series software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respectively application at the disease preven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report send, hygiene examination, living creature product, plan the immunity, finance keep report etc. actual business work medium, exaltation work efficiency and work quality, promoted the health technical personnel's whole character and start to set up center good of society image, push disease prevention control business on the superhighway of Internet sooner, betterly and forward development.

Key w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isease prevention control; application; result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为宝应县疾控中心)是一家履行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前身为宝应县卫生防疫站,根据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于2004年3月正式成立,负责本地区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等卫生防病职能。单位组建之后,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得到了加强和深化。

1 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在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相关产品的监测检验与效果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卫生技术管理与预测预报。2003年SARS疫情爆发之后,全国建立了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网络直报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使我国疫情报告制度发生了重大改变,目前,江苏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分别达到100%和90%,报告完整率和及时率达到90%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率达到100%。卫生信息化是实现卫生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而建立信息管理体系对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加强网络建设,合理分配信息资源达到降低卫生成本则可保证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健康可持续发展。

2 信息资源在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中的运用

2.1 疾病预防控制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2.1.1 实施信息化管理带动疾控工作的发展

2.1.1.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事业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中心共投资40多万元用于局域网、机房、软件开发等,建成了初具规模的信息中心。目前,局域网的建设更加科学、规范,接入方式从ADSL到现在10M的端口独享的光纤宽带,局域网内全部实现了10M到终端工作站,有力推动了单位工作信息化的开展。2005年时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卫生信息网站,宣传卫生政策法规、卫生动态、疾病控制、健康服务等内容,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信息服务。

2.1.2 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在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功能

2.1.2.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为一个覆盖中央、省、地(市)、县(市区)四级疾病控制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单位的广域网,连接全国31个省级疾病控制中心和331个地(市)级疾病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局域网及其下属2863个县(市、区)疾病控制机构的计算机网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为该网络系统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各网络中心和站点通过国家公用数据网构成一个疾病预防控制虚拟专用网(VPN),县级网络站点设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宝应县疾控中心就是其中一个县级网络点。

该系统具有传染病报告卡网上直报、审查、查询、预警和强大而灵活的统计功能,包括14个子系统,最常用的有4个: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和死因监测系统等,而“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是最主要、最常用的子系统,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报告卡管理,统计报表,实时统计,资料分析,质量统计,监测信息反馈等。在报告卡管理模块中设有新增报告卡(录入完毕后数据提交到服务器保存)、报告卡浏览审核、修改、删除和查询等功能,数据可导出EXCEL或直接打印;资料分析模块中的疫情分析和高发地区分析表中包含了多种统计条件,用户可以选择多个条件自由组合进行查询,可以选择按审核日期统计、按发病日期统计,也可以选择按年统计、季统计、旬统计、周统计查询,同时可以选择地区、疾病分类、病例类型、现住址类型等条件进行综合查询。

2.1.2.2 卫生检验管理系统

软件是2004年引入的江苏无锡金信卫的卫生检验管理系统软件,包括硬件投入共10万元左右,该软件采用CLIENT/SERVER网络及数据处理架构,利用成熟的局域网架构技术后台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前端采用Delphi 6.0自主开发卫生受检软件,根据业务需求环境,使软件能够脱离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限制,让工作人员能在计算机上独立、方便地完成整个样品的检验过程。软件的功能分业务流程、管理流程。业务流程有样品受理、样品交接、任务分流、数据输入、报告审核、报告编制、打印报告。管理流程有用户管理、查询分析、数据修改、流程控制、质量监督、报表打印、标准管理、系统维护。各模块功能相辅相成,既满足各环节的业务需求,又相互制约,整个工作流程如图一目了然,加快加强了卫生检验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卫生检验的信息建设,提高了卫生检验的工作效率,为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提供快速、准确、可靠的数据。

2.1.2.3 生物制品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2006年底投入3万元左右引进的,由南京飞恒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是一款管理生物制品的进、出货及库存情况和针对生物制品进销存而发生的往来账务的专用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苗库管理、财务管理、数据查询、数据管理、疫苗管理五大模块,各模块下又设不同功能菜单,包括疫苗入库、出库、报损、预警管理,疫苗暂借、暂存管理,钱流管理,入库、出库数据查询和统计输出功能等,系统中各功能应用模块都可以进行增加和删除,其中,系统有很强的数据查询和统计输出功能,在统计报表管理中,可以根据选择条件生成各种例行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或明细表等,而且均可导入Excel,进行二次手动编辑;在系统维护主面,则可比对疫苗产地、厂商信息等、票据管理等进行添加、编辑、修改等操作。由于系统采用了“面向服务”的设计且采用站点的方式,因此客户端系统环境的变更,对系统不再有任何影响,因此只需维护服务器的系统,而不要再部署各客户端。该系统的各项功能基本上涵盖生物制品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帮助中心在生物制品管理中丰富了手段,提高了水平。

2.1.2.4 计划免疫管理系统

中心2007年12月启用了由省疾控中心引进的苏州沈苏公司的金苗预防接种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省市县镇同步走,该管理系统软件建立了完整的计划免疫记录数据库,具有疫苗接种提示和查询功能,结束了手工操作的历史,实现了免疫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增强了计划免疫工作的计划性,能有效避免疫苗的漏种,同时有利于免疫跟踪和数据分析研究,最重要的是大大加强了对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方便群众对儿童进行异地就近接种。⑹系统软件覆盖了江苏省免疫规划工作的各项管理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可自动并迅速生成儿童接种资料,完成数据及管理,并能完成对各乡镇防保所的计免工作实施情况的普查,以便发现薄弱环节。系统软件易操作,而且对基础网络条件要求不高,即便不具备联网条件,也可单机操作,同时由于采用Internet网络技术,可方便实现数据联网功能,并支持儿童异地接种和流动接种统计。

2.1.2.5 财务直报信息系统

2007年开始,中心每月登陆一次江苏省卫生厅财务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审计等处理功能强为主管单位对其下级机构的财务监控,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也延展了会计核算能力和质量。系统包括了财政拨款、事业收入、事业支出、人员变动情况、资产变动情况以及去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等几大内容,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网络财务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是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综合系统,且能达到连续的财务监控和快速的调整反映,深度挖掘和利用了财务信息。

2.1.2.6 局域网

传染病疫情全部通过网上直报,生物制品管理系统、卫生检验管理系统、计划免疫管理系统都需要相关科室的电脑联成网络来实现资料共享,如果网络出现故障,信息则无法传递,将会给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宝应县疾控中心局域网于2004年底投入资金建立了信息网络平台,采用光纤、双绞线等传输介质,利用快速以太网等局域网技术将需要联网的科室电脑接入Internet运行,获得较高的接入速度和性能,中心工作站(连接入网的计算机)共18台,全部实现了10M到终端。因为规模不大,属于小型网络,所以采用了搭建方法简单、实施成本低的共享式以太网模式:服务器/工作站式的星型模式,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NTServer,工作站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工作站之间可以互相访问,共享某些目录。局域网的管理维护工作基本上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器和客户端等几个环节,网络管理员只要保证每个环节都正常运转,出现故障及时排除,就能保证网络畅通和正常运行。

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也是重中之重,我中心采用了以下的网络安全措施:防火墙、工作站/服务器中的安全模式、局域网的安全技术、灾难恢复技术等。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措施包括技术和安全两个方面,理应认真做好网络技术的普及与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对于网络安全组织和管理方面,中心加强了制度化建设,重新修订了《计算机及辅助设施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制订了《网络管理制度》、《数据库维护制度》等,设置网络管理人员全面负责局域网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提高网络应用与管理的技术水平,弥补自身缺陷,减少外来风险的有效手段。首先,通过一年一度的年初集中学习培训的机会,整体提高职工的操作技术水平,并了解病毒感染的主要渠道、网络病毒及黑客攻击的知识,最大程度上减少安全隐患。另外,利用Windows NT Server系统的域功能,设定所有工作站的IP地址和网卡物理地址(MAC)进行绑定,实施严密的身份识别和访问控制,发现有可能遭到病毒感染或受到木马入侵的局域网中的工作站,马上断开其网络连接,利用杀毒软件对该计算机进行磁盘扫描,隔离或清除病毒。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和措施保证各个关键机器和关键数据的备份工作,这还有待于中心整体技术和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局域网的实施和管理软件的运行,构建起“电子疾控中心”,推进了中心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中心办公管理的网络化,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整体现代化水平。

2.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2.2.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及应用系统方面的欠缺

中心虽然组建了局域网,但中心共有计算机30台,而连接入网的计算机只有18台,并未实现全部连入局域网,若随着以后入网需求的加大和数据安全保障,以及科室、人员的扩容,则必然需要重新搭建一个新型网络模式,应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构建成一个广域网,另还需引入完善的网络安全设备,针对不同的应用范围和需要组建互不相干的域,限制其网络功能,同时需引入广域网的安全技术和UPS设备等组建成一个中小型局域网。同时,引进的应用系统功能方面还有许多地方需改进,而且,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如若能进一步得到统一,成为一个覆盖中央、省、地(市)、县(市区)四级疾病控制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单位的广域网,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业务工作的信息化,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2.2.2 计算机应用基础薄弱,加强卫生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

单位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有的人连打字、发邮件都不会,更不用说资源共享了,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全员或以科室为小组来进行培训,加强知识的更新,或引进技术人才,即采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出一批熟悉、精通信息技术和卫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2.2.3 拓展卫生信息化建设筹资渠道

自从2003年 “非典”之后,疾病控制工作对信息的需求也水涨船高而且复杂多样。目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缺少固定专项资金的投入,建议在目前还没有专项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在卫生事业经费中应按适当比例投入卫生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更应的将所需经费纳入经费预算安排中,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和升级维护,不能等到出现应急任务时再来考虑诸类问题。

2.2.4 加强对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考核验收工作

上级主管部门应建立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评审验收机制,科学评价实施绩效,建立医疗卫生单位信息化工作考核评估制度,制定评估标准,实施定期考核,使得医疗卫生单位能积极主动地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工作。

3 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在工作中的使用成效

3.1 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实现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中心所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均可以自动生成各种需要的数据与统计报表,不仅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软件的工作流程均是按照实际业务工作应有的规范、标准和步骤开发设计的,并且在使用中严格执行,不规范、不标准的工作步骤已成为“过去式”,而今业务人员必须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完成各项任务,在减少人为差错产生的同时,也杜绝了不正之风且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高。实践证明,在工作中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还使各项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使原来不规范、不标准的工作步骤得到纠正和改进,特别是加强传染病疫情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现代化管理。

3.2 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并树立起中心良好的社会形象

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面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各种准确、规范的检测、统计数据,这些数据具有很强说服力;而疫情信息的网络传输速度的应急反应为及时有效的控制疫情争取时间,这些就要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提高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水平及自身整体素质,能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上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全面树立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良好的社会形象。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资源在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中逐步地运用,其功能日益强大,提供的服务也日渐广泛。虽然现在,涉及到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开发越来越多、开发的规模也越来越复杂、庞大,可系统实际运用的效果、应变能力还需不断的加强,总之,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道路还比较漫长,宝应县疾控中心将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在互联网的高速公路上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杰.互联网络技术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应用[J].山西通信科技,2005(1):16.

[2] 谢学勤,杨晓英,刘京龙,等.北京市2004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2):979.

[3] 吴笃卿,胡东风,吴幂,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J].地方病通报,2007,22(2):65-67.

[4] 殷芳,周玉平,朱忠良,等.信息资源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43-544.

[5] 龚文杰.管理信息系统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杂志,2007(5):426-427.

[6] 龚文杰,宋东,曹杰.公共卫生信息网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21(2):178.

上一篇:Jini技术在视频监控中的应用 下一篇: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操作系统人性化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