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时间:2022-06-28 07:12:56

让社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摘 要]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应把整个社会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让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社会生活,贴近生活,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走进生活,兴趣盎然,既训练了能力,又提高了素质,是一种典型的轻负高效趣浓的教学新法。

[关键词]语文学习 社会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程标准的实质就是倡导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语文学习的外延就等于生活”,① “生活处处皆语文”都说明了“语文”同“生活”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形成“大语文”教学观,充分衔接课内外知识,让学生的社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到这一点呢?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些肤浅的认识。

一、将教材还原到生活,让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

以课本为实例,感知领悟目标,以社会生活为载体,衔接迁移目标,语文活动把教材与生活紧密相接。②比如教“家庭生活单元”时,教材有写家人亲情的;有揭示家人矛盾的;有亲人间天高海深深情的展示;有几千年尊老爱幼美德的传袭。可现代的中学生,不理解父母,叛逆心强。为了用教材去唤醒学生对情感的体验,我教学完这一单元之后,要求学生对家长来一次采访座谈,听爸爸妈妈讲自己成长故事,然后整理成文,拿到小组内讲,最后撷取其中感人最深的片段,写一篇反映家庭生活的作文。一时佳作迭出,如《我是妈妈心中的太阳》、《童年的故事》、《温暖》、《悔》等。作品中流露出丰富细腻的感情,有拥有父母无私之爱的幸福;有成长进步的喜悦;有因曾误解父母的懊悔……这一活动,让学生的情感丰富细腻了许多,在阅读和写作中,能更准更深地把握情感。将教材还原到生活,既加深了学生和家人的交流、理解,又融化了课文中情感精华,还锻炼了学生写身边人写熟悉事的能力。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一次教材与生活的自然融合。

二、开展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亲历参与,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它突破了过去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让学生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学语文。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为此,我在班级开展了“漫游语文世界”的活动,让学生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其中有哪些新鲜用语?有哪些不规范现象?产生了哪些幽默故事?有哪些富于创新、含意深刻?如此等等,都在搜集之列,然后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筛选,整理成小册子,并在小组内交流心得体会,然后作文《我从 中学到了语文》。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了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体会到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三、拓宽教学领域,提高实践能力

社会是大语文课堂,各行各业,每时每刻人们都在进行语文训练,学生除了在校学习,在家生活,也还有很多时间与社会接触,因而,语文教学不必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应把整个社会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如不少家住城镇的学生,家里有的卖饮食、有的卖日用品、有的卖电器、有的卖服装、还有的卖蔬菜瓜果,针对学生的家庭生活,我在上完一单元的说明文后,为了让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灵活运用说明方法,我布置的作业是:“我和爸妈比本领”。学生利用双休日参与这些商业活动,看谁做成的生意多。为了招揽生意,学生就必须对自己产品的特点或功能作介绍说明。这就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既要把握销售产品的特点、语言简洁得体,又要灵活运用说明方法。这一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读写说明文的能力及知识运用的能力。又如:植树时节,不妨让学生设计一条绿化宣传标语;“五四”青年节时,让学生为同学或自己献上一句鼓励语等等,以此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修辞的能力。可以说整个社会交际活动都是语文能力训练、培养的机会,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从中得到锻炼、提高。

四、拓展教学视野,洞察社会生活

教育改革,进行素质教育,学生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两眼只看教科书了。要留心社会生活。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周刊》等电视节目,各省市的新闻节目,如南方台的《今日一线》、《广东新闻》就好比一个洞察生活的窗口,学生从这里看到真真切切的大世界。它贴近生活,报道内容与人民息息相关;分析透彻,论辩坚持实事求是;曝光阴暗角落,净化社会空气,是学生做人的活教材。《焦点访谈》、《新闻周刊》、《马后炮》等节目,议论精辟、语言生动犀利,是学生作文时的好范例。于是我在班级开设了收视课,也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评议身边的人与事。收视课的开设,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师生的教学内容,使听、说、读、写训练得以具体、实在。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语文,正所谓“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应该衔接课堂内外,让学生的社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贴近生活,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走进生活,兴趣盎然。既训练了能力,又提高了素质,是一种典型的轻负高效趣浓的教学新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4年05期

[2]小学语文课程简报第六期作者: 小学语文课程团队 发表日期: 2010-10-20

上一篇:情景教学法在文言文体验式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厂矿体育特长队员训练中心理学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