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楼工程后张预应力梁板的施工以及若干技术问题处理

时间:2022-06-28 06:36:33

高层住宅楼工程后张预应力梁板的施工以及若干技术问题处理

摘要:本文以某高层住宅楼后张法预应力梁板施工为例,详细介绍高层住宅楼预应力梁板施工及若干技术问题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框剪结构;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

近些年来,高层住宅逐渐趋向大跨度、大柱网、户型分隔、组合更加灵活,并使用户充分呈现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满足上述功能,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层住宅梁板多采用后张法预应力砼技术,从而达到了降低楼层高度、增大使用面积,使户型分隔、布局灵活等的效果。

1 工程概况

某高层住宅楼,总建筑面积约30865m2,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为车库;地上二十三层为住宅,建筑总高度71.5m,标准层层高3.Om。本工程大跨度梁板采用后张预应力砼结构,预应力梁基本断面为350mm X 5 70mm、400mmx700mm和250mmX550mm,基本跨度为8.6m、9.5m和1O.2m等,每根梁均配1~2孔波纹管,内置4~14根钢绞线。预应力板基本跨度为5.2m、5.8m和8.6m等。梁(板)采用直径为 J15.24mm,1860级有(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为fptk=1860MPa;锚具采用QM型或ZVM型锚具,梁(板)张拉控制应力系数为0.70, 设计张拉控制应力o con=13021~a,施工时,超张拉0.03 o con。我们根据结构、预应力体系的特点等,不断改进张拉工艺,合理布置张拉端位置,且梁板张拉端全部设置穴模,消除了留设后浇带做法,不断改进、完善、解决预应力分项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难题,使本工程预应力工程的施工工艺先进、科学、合理。

2 施工工艺特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2.1 预应力筋

(1)有粘结预应力梁预应力筋采用符合舒页应力砼钢绞线》GB/T5224_1995)标准,直径为15.24衄的1860级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筋配置量为卜7 j15或2-7 j15等;

(2)无粘结预应力筋采用符合预应力砼钢绞线》标准的1860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其钢绞线集中布设,间距0100,其集中布设根数由图纸设计确定,一般为5YI3Y2。

2.2 张拉锚固体系

有粘结钢绞线采用QM型群锚锚具:无粘结钢绞线张拉采用ZVM型单孔锚具。其张拉采用QYCD270、YCD1500、YCD2000型千斤顶及zB4/5O型电动高压油泵。

2.3 预应力工艺流程及工艺特点

(1)有粘结预应力梁施工工艺流程为:放线、编束一支设梁底模、起拱(0.5‰)一绑扎非预应力筋、焊定位筋一孔道敷设、固定一安装螺旋筋一支设梁侧模、穿束和固定锚具一安装出气孔、穴模一自检修补、隐预检验收一砼浇筑、养护一张拉一灌浆一拆除梁底模和支撑一封锚。工艺特点:4根钢绞线的预应力梁波纹管内径选用5O;孔道内5~8根钢绞线的选用 65,根据预应力筋索形图中的曲线矢高定位梁立筋位置,并采用 1O钢筋点焊于梁箍筋上,间距@750。其预应力筋的施工顺序为“两层浇筑,顺向张拉”,张拉时按轴线顺序从一边向另一边推进张拉,使张拉设备移动线路最短。用QYCD27O千斤顶张拉时,其张拉方法,根据施工阶段验算和经验,每束钢绞线分三批张拉:第一批(2~3根)张拉程度为:O一1O5%一锚固;第二批(2~3根)张拉程度为:0-104%---锚固;第三批(2~3根)张拉程度为:O一103%-*锚固。

3 梁板张拉端节点构造与细部设计

3.1 梁张拉端设置及节点构造设计

高层住宅楼预应力梁具有布局不统一、跨度大,断面尺寸小等特点,另外其张拉端设置如外露在室内,将直接影响住户内装饰及建筑物外立面装饰效果;张拉端如留设后浇带,其留设支模困难、需二次补浇砼,费工、耗时,且后浇带留设对构件受力极其不利,不易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应不设或尽量少设后浇带。依据工程结构特点,通过设计院协商、调整,全部采用穴模工艺,使施工简单、方便,并满足预应力张拉要求。其采取主要措施如下:

(1)将预应力梁张拉端延伸至悬挑梁端,在悬挑端设置穴模本工程阳台部位悬挑梁多与预应力框架梁相连,为减少预应力梁在悬挑梁根部设置后浇带,对构件受力极其不利,经与设计院协商,将预应力梁延伸至悬挑梁端,其钢绞线沿端部坐标水平延伸。并将挑梁端面加宽,XL4a由250宽改为600宽;XL3a由350改为400宽:XL2a移至与1fl【L(5)位置一致,并考虑悬挑梁张拉后返拱影响,增大悬挑梁下部配筋。其节点构造如图1。

(2)中部预应力梁在支座梁侧设穴模本工程YL2(1)的支座YkL1(1)截面尺寸400X700,其截面尺寸较大,经与设计院协商,在Yl【L(1)设置220X120穴模,避免住户客厅内张拉端外露对装饰效果影响,如图2。

(3)中间跨框架梁张拉端延伸至相邻跨非预应力梁中间1/3位置,设置穴模中间跨框架梁在框架柱位置处相邻跨非预应力梁(梁宽度为250)负筋密集,无设置穴模,如留设后浇带,对梁构件受力极其不利,为此经与设计院协商,将波纹管延伸至非预应力梁跨中1/3范围内,通过调整预应力梁矢高,将锚垫板提到梁上平,张拉端留设张拉槽, 留设方法采用0150Pvc管,如图3。此部位钢筋处理措施为:将梁300ram范围内箍筋做成U形箍,并将四肢箍中间架立筋切断,在预应力梁封锚前将梁架立筋搭接焊回复,箍筋用手工扳手复位后封锚。

4 模板工程施工要求

本工程大跨度梁板采用后张预应力砼结构,其预应力与非预应力构件模板及支撑的支拆、搭设要求条件不一致,图纸设计要求采用“两层浇筑,顺向张拉”,对其模板、支撑体系配置采用“四层一循环施工”;梁板砼浇筑后,一般1~2d拆除梁板侧模;非预应力梁板构件底模拆除时砼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应符合GB5O2O4_2oo2 4.3.1条要求;后张预应力梁板底模应在构件建立预应力后拆除; 为加快模板、钢管等周转材料周转速度,对预应力梁板底模支撑采取钢管加活动丝杠二次支顶方法,减少了预应力构件周转材料占用量。预应力梁板穴模多采用硬质聚苯乙烯泡沫,安装后用胶带纸包裹严密;预应力梁板端模在预应力锚垫板位置应切割孔洞,其尺寸应准确。对其缝隙粘贴双面胶条,以控制砼漏浆,以免造成锚垫板处砼局压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5 结束语

本工程后张预应力梁板施工中,通过在施工中不断优化方案,改进张拉工艺,合理设置张拉端,预应力梁采取将张拉端延伸至悬挑梁端、非预应力跨中1/3范围等技术措施,从而实现预应力张拉端全部设置穴模;避免了预留后浇带做法,其工艺简单、方便快捷,减少二次支模、恢复钢筋等工序,因此节约人工,降低材料消耗等,经与原施工方案对比共计降低成本11.3万元。同时保证和提高了工程质量,对构件受力极其有利。另外由于梁板张拉端在砼封锚后不外露,使室内外装饰更加美观、大方,达到了最佳施工效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高层商住楼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 下一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与维修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