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

时间:2022-06-28 06:02:45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宗旨.而实现这一宗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针对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状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但我们发现:现在许多学生上课都没有很大的积极性,上课时死气沉沉的.所以课堂气氛的调动,对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从教师的“教”着手,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强调为学生创设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的认知需要,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体验学习,完整的经历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认知全过程.因此,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投入学习,教师设置有效的情境尤为重要.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寓学于乐.“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为线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2.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枯燥的概念,法则总是让学生头痛不已,背不出,记不住是最大的问题,往往教师的教总是有些给学生“灌”的感受.要避免这种“背诵式”教法,最好的方法是先提出学生的兴致,激发他们的热情.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先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2x2-3x-4=0”,问学生这个方程有几个实数解,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有两个.”接着教师让每个学生自己任意准备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先自己计算一下有几个实数解,然后来考考教师,每个学生报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看教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有两个实数解,哪些只有一个实数解,哪些没有实数解.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教师.但教师对学生所报的一元二次方程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有怎样的实数根,学生感到十分惊讶和羡慕.接着,教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解方程,能准确地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实数解的情况吗?”学生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最大的愿望.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从学生的“学”入手,鼓励“质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突破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提出一些问题,具体操作如下:

1.新知提问.一堂课,出现了一些概念,一些新知识.同时,学生的头脑中总会有一些疑问,而这些疑问正是他们求知的目标和方向.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把新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许他们头脑中的这些问题也正是新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提出对新概念,新知识的疑问.如,在教学“用尺规作图时”时,在认识了圆规后,请学生对圆规这样新物品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圆规只能画圆,怎样来作图?”“圆规怎样量长度?”“圆规怎样画一个相同的角?”等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新课所要解决的知识点.然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开展学习,讨论,从而完成了新课的教学.如,教学“分解因式”,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对这个题目提问,学生也提出了:“什么是分解因式?”“怎样来分解因式?”“学习分解因式有什么用?”等有价值的问题,由此开展新课的学习.

2.操作提问.课堂中的操作并非是机械地动手,而是要在操作中通过动脑,思考,指导操作,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必然有问题产生,操作时产生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解决,共同提高.如,在教学“几何添辅助线证明题”时,出示一题需要添辅助线的证明题,学生问:“这题该怎么证明?”让大家共同讨论这一问题,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中,得出了“如果这有一条平行线”或“那有一条垂线就好了.”通过这样的问题就可引出怎样添辅助线.在图形里添上需要的“辅助线”这样就能证明了.通过操作,提出问题,共同解决,学生对学习的自信油然而生,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了提高.

以上所提两点是实际操作时培养学生提问的良好习惯,但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不仅限于此.在一堂课的任何时候,学生有问题都可以提问,甚至鼓励他们提出一些书本上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质疑能力,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我们集体已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这时生1提问:“为什么要把二元先转化为一元?”生2提出:“为什么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可以相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了疑问并且大胆的提出来,这时全班的学生都积极动起脑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共同研究探讨,最后通过大量的例子验证了规律的正确性,学生也更喜于接受自己研究的结果.

教师的“教”和学生“学”是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发挥教学设计中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要通过巧妙的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学生的学则一定要基于主动的基础上思考.质疑是学习永恒的动力,培养质疑能力,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才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中 (225500)]

上一篇:转变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