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低碳经济研究初探

时间:2022-06-28 03:58:44

湖南低碳经济研究初探

摘要:“低碳产业”开始在市场走俏,各地各政府为保护环境资源,都基于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力求降低碳排放量。湖南省开始响应党的号召,落实对发展“低碳产业”抱有极大的热情,经济社会发展较好,深受群众支持。在资金、技术支持上为“低碳产业”发展创造环境。

关键词:湖南 低碳 经济

“湖南省低碳经济转型研究”课题。批准号:201011BZZ179

一、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宏观背景

低碳作为一种经济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在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追求绿色GDP上,是人类社会文明史上又一次质的飞跃。

全球经济复苏,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新工业革命”,为抢占低碳经济制高点,纷纷出台优惠政策。目前我国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居于第一位,对于世界环境的保护我国责无旁贷。在世界新一轮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环境创设上,我国碳排放量高,环境污染严重,对发展低碳经济十分重视,但压力很大。2006年至今先后出台气候变化评估方案。“十一五”提出发展新型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指标。要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人口多,污染大,经济基础比较差的区域推广普及。湖南省人口密集度高,污染程度严重的地区正符合条件。

二、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一)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

“十一五”期间,据统计我国工业能源消耗比重达72% ,农业的能源消耗比重仅为3%,其他行业能源消耗比重为l4%。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耗比重为10%。可见,经济发展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工业耗费能源和资源的最大的产业的形势下,加快转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科技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十二五”时期提出,以经济发展为主,协调好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动社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低碳产业本身存在优势。低碳经济,特征为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小,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生活的经济形态,成了所有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十一五”时期,湖南按照国家节能降耗控制目标要求,严控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降低高耗能行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

(二)湖南低碳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也是一把“双刃剑”,低碳产业的发展给湖南经济带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能源消费增长较快,优质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偏低。近年来湖南经济发展迅速,连续5年保持11%以上的GDP增速,但是相应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增长速度也在加快。湖南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油等能源为主,可见优质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偏低。湖南的十大优势产业与环境的关系尤为密切,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防止产能过剩。湖南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在能源利用效率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能耗水平仍较高,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大治理力度。

三、关于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一)在取得的成效基础上,出台一系列的政策

湖南省在低碳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成立了学术团队。学术团队与湖南省株洲市政府、资兴市政府开展了创建低碳示范城、低碳经济工业园等合作项目,与湖南省经济委员会合作,为湖南省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此外,学术团队为湖南大学MPA学员、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开设了《两型社会与低碳经济》专题课程。

(二)以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武装头脑,合理编制发展规划

其实,适应国家新的政策需要,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在。构建湖南低碳经济发展蓝图,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湖南省政府制定出台的低碳产业发展规划、节能减排规划、循环经济规划,要切合本省实际,低碳产业的统计和考核指标,要求全省统一,并要具有引导性。在统筹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加快低碳产业的区域布局,积极开展低碳产业发展在各县的试点工作,促进产业的转型与发展。在政策上给予试点县优惠,从发展产业入手并先行先试,构筑可以推广借鉴的样板。

(三)构建低碳产业结构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发展方式转变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和宏观调控政策,控制高耗能项目上马,使产业结构合理化,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向集约型转变。促进企业振兴和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政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抓住这轮经济周期中的历史性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千方百计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加快重组步伐。对政府官员实行低碳绩效考核,考核其对技术改造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使他们与企业一道共同推行低碳经济,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

总之,低碳经济是一项利国利民新生事物,政府要加大宣传低碳经济和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力度,营造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将低碳文化和节能意识变为社会意识。是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生实现科学发现新的经济模式,强调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胡宗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01

[2]吴晓青.过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08.3A

[3]王国平;;杭州如何建设低碳城市[J];现代城市;2010年01期

[4]庞英姿;;昆明低碳城市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5]郭万达;刘宇;刘艺娉;;低碳政府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估[J];开放导报;2011年04期

[6]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专利管理局机构编制方案的通知[J];湖南政报;1996年21期

上一篇:中国与美国战略经济对话的机制与发展趋势 下一篇:推行药品零加价政策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