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改变的是什么?

时间:2022-06-28 12:53:19

互联网金融改变的是什么?

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其被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既来自于市场中未被满足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来自于互联网思想和IT技术进步对金融供给形式的冲击,进而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创造了空间。

国内互联网

金融“热”是为什么

互联网金融在美国没有声音,为什么在中国却如此“蓬勃”,不外乎原因有三。首先,大的互联网企业巨头,已经逐渐地不再聚焦信息服务领域,而是围绕用户的吃穿住,从信息、数据延伸出了一系列的相应综合服务,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就目前来看,这个生态系统里,在整个中国的经济环境里,金融服务可以说是较为平静的领域。

其次,中国软件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而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很不完善,创意很容易被抄袭。中国互联网公司间的竞争远远比在其他国家要残酷的多,有大量用户数过亿的平台,很短时间内也会出现用户几近全部流失掉的情况。这样一来,一直向前冲成为“不得不”的选择,它们所能控制的就只有不断向前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用户数没有超过1个亿,它就很难说活下来;如果用户数没有突破4个亿,就很难活得好,所以绝大多数的互联网企业都在疲于奔命地往前跑,它们要寻找一切可以变现的方式。此时,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虽然在线时长、用户黏度和用户终端数量都增加了,但是在传统互联网上传统的赢利方式:广告、游戏、电商这三者中,除了游戏之外,其他两个都是萎缩的,广告直接萎缩到了过去的十分之一,这类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应用变现转化的新方式。它们后来发现,手机就直接近似等同于钱包,其他的应用绑定在这个钱包之上,来提供附加价值更大的金融服务。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变化,一大批企业在向这个方向转移。

再次,国内金融服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2013年,社会总融资成本超过了17万亿元,而且中国500强企业中,央企平均负债率达到84%,也就是说,3块钱的投入才有1块钱的产出。而且金融企业利润占到整个企业利润50%以上,在上市公司里面,金融企业的利润占到整个上市企业利润的73%。再以中小企业为例,它们贡献了50%的财政税收,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创造了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但融资难的问题却一直束缚着它们的发展,与之对应的是人们投资渠道的缺乏,价值增值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正是这样的市场需求成为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与此同时,中国传统金融机构的绝大多数的营业收入来自于简单的存贷差,例如证券公司的收入绝大多数来自于交易佣金,基金公司来自于管理费等等。但是,在美国,这类金融机构的所谓标准化服务,占比只有10%,它们的服务绝大多数是附加了风险溢价的,附加了一定价值的中间业务,这是很大的一个差别。而且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往往采取FREE的商业模式,先获得用户,先打造生态系统,然后再后向变现。这样,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之间,实际存在的是前向变现和后向变现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别。

也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的热浪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变化在一次次的脉冲叠加下,现在到达了一个临界点。在这里面,是一种格局的变化,而不仅仅是某些产品的出现。接下来,还会有很多这种跨界的改变。

互联网金融改变的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最初“声名鹊起”引发关注,是因为余额宝。余额宝的出现一方面是支付宝账户资金零收益的激活,另一方面更根本的则是传统金融的不完善。余额宝存在的核心优势是对资金流动性的管理,是基于对全网大数据的预测和分析,实现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无任何手续费。它的成功展现给传统金融系统的是一个理念,即金融服务的核心对象应该是用户。提升客户体验、打破物理边界以服务用户才是经营关键。发达国家很早实现利率市场化,由于没有银行垄断,国外之前也出现过paypal的类余额货币基金,后来由于收益率下降而清盘。所以,可以说是利率市场化加互联网普及造就了余额宝。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它们做金融,做的实质是基于账号的延伸服务,互联网金融背后是这种互联网思维对传统金融的冲击。

纵观历史,从19世纪30年代电报的兴起,到后来电话、计算机,乃至今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每一次通讯信息技术的变革都对金融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些年,随着物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不断涌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产生、传播、加工利用的方式,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幅下降,信息的获得处理成本大幅减少,资源的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对金融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几年来,大数据成为市场炙手可热的话题,联合国、美国政府、法国政府等都对其给予了高度重视,奥巴马政府甚至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大数据具有规模大(Volume)、速度快(Velocity)、类型多(Variety)和价值大(Value)的4V特征,其不仅是适应时展的技术产物,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理念,即基于数据资产的商业经营模式。

从IT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云计算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产生和发展,随之产生的海量数据形成了大数据,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反过来促进了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关系,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云计算两种接入终端类型的衍生体系,以上的这些IT技术正不断地冲击和改变所有的行业,而最突出的就是稳健保守的金融业,而传统金融业想全面拥抱互联网金融也必然依托IT技术的有效支撑。

马云曾说:“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让金融回归服务本质。”互联网金融,一方面是互联网的企业,它们的优势是数据、客户体验、反应速度、客户情绪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则是有资金、有牌照、有相关的客户业务优势的金融企业,它们之间,将是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逐渐回归其服务本质,实现支付便捷,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性,帮助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更为民主化,而非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金融模式。现代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将被大大淡化,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所引发出的巨大效益将更加惠及于普通百姓。(作者为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互联网金融千人会联合创始人)

上一篇:电子签名安全保障制度 下一篇:第三方监管介入 开启信贷支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