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中“近体原则”的巧妙应用

时间:2022-06-28 10:02:20

浅谈高中英语中“近体原则”的巧妙应用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缩小教与学之间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及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是摆在广大高中英语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从时间近体原则、空间近体原则、活动近体原则、心理近体原则四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近体原则 实效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视野开阔、富于创新、思维敏捷的学生,使之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学教材也从多年基于理解的语法操练为主,逐渐转变为具有科学、交流、趣味、实用等特点的内容。中学英语课文教学的目的绝不只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课文所传达的信息,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文所包含的词语、词法、句型和语法等语言知识。语言教学只有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其功能和生命力。因此,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舞台,把课文内容作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议论、评价、延伸和借鉴等言语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能看到,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轻松、愉快、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往往是教师竭尽全力备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像等高科技教学手段,创造出较为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的确掌握了一定的外语知识;但是在真正要运用英语交际或创造性运用英语交际阶段,学生却往往不尽人意的表现为无话可说或无从说起;即使能说一点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句型操练阶段,远远达不到预期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

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创造意识,发挥其潜能和学以致用,是摆在英语教学面前的一大难题。而“近体原则”在某种程度上为这一难题开辟了新路。所谓“近体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缩小教与学的之间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教材,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基础上,缩小教与学之间的各种差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它可分为时间近体原则、空间近体原则、活动近体原则和心理近体原则。近体原则在教学中的成功运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英语教学目的的有效实现。

一、时间近体原则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材料,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重大事件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话题,用课本知识去了解当今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原因和背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还有利于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新教Model 1 Unit 4 Earthquakes ,教师可以运用时间近体原则向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回去询问自己的父母长辈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印象,这样就有机地将1976年唐山大地震与阅读课文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结合起来。在该单元的拓展活动中还可联系近年中国南方的几次特大洪水。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用英语进行讨论: Why did the people in South China suffer a lot in the big flood these years? 然后学生人人参与,气氛活跃,各小组发言,归纳出近年中国南方发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如:气候变化,河床抬高,河道变窄,雨水集中,山坡植被破坏严重,围湖造田,森林遭砍伐等等。接着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出另一个话题:What can we do to prevent such a disaster in the future?这一问题的提出再一次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讨,各抒已见。通过小组总结和归纳,师生们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如果是今年教学有关天灾这方面的主题,教师更可联系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地区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高中英语新教材中有不少涉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课文,例如:动物保护问题、男女平等问题、关注地球问题 、残疾人问题 、世界粮食问题 、垃圾处理问题 、自然灾害问题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出课文以外的话题,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为课堂教学创设出一种紧张、活跃、和谐和民主的氛围。

二.活动近体原则

智力的发展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师应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中去发展,在实践中去进行体验和回味。因此,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把枯燥的语言课变成谈经验和谈体会等的交流会。

例如,教学Model 5 Unit 5 First Aid 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谈谈亲身经历过急救的事情。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报社记者采访来自那些扮演实施急救的学生,谈谈他们是怎样帮助实施急救,急救时应该注意那些方面等等。这时的课堂是生活的舞台,教师是舞台上的组织者和导演。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再如,在教学 Model 1 Unit 3 Travel journal时,教师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他们曾经的旅游经历。包括怎样去的,跟谁去的,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时间,买了什么纪念品,旅途中的见闻和当地的风俗习惯等等。这样,不但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融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三.心理近体原则

心理近体原则是教师从实际出发,了解某一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创造性的设计,从课文中引出学生最关注和最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心理近体原则在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沟通中运用得较为突出,心理与情感在教学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英语教学目的的最有效实现。

我们以作业评语为例。作业批语是教师情感输出的载体,它能较充分的体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意见和态度,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可或否定。教师为学生的英语作业写评语,不仅有利于师生的知识、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批语中所蕴涵的感情意义,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好的作业批语应具有情感魅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层次化的评价目标,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

作业批语应因人而异,以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和有针对性为佳。例如,“What a beautiful handwriting! Please keep up the work.”,“Where there is will, there is a way.”,“Wonderful!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and your answers are correct and clear.”,“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and I do believe that you will succeed.”

对作业较差的学生,批评要有艺术性和启发性,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英语中委婉于和虚拟语气常可以用来表达带批评意义的知道,如“If only…”, “would you please …”, “I’m afraid you…” 等等。要关注后进生,批语注意连续性。例如:“I’ll be glad to see that you will do your homework better next time.”“The harder you work, the sooner you will improve.”

“This is the best I have seen today.”

新时代的教师应是创新型教师,创新即意味着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过程,并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大胆运用“近体原则”则是高中英语教学达到创新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近体原则”,教师设计的话题只要是学生参与或感知了的,就使更多的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学生参与的程度越高,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去理解和分析语言现象,运用学过的知识或已有的社会和生活经验解决语言与生活实际问题,从中锻炼了联想、分析、概念、评价、批判、想象和创新等多种思维能力,思维变得更活跃、更开阔,这样就缩小教与学之间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及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差异,这样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能力就越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2、朱惠芳“《牛津高中英语》Project板块的教学探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1期

上一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创设有效情景,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