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

时间:2022-06-28 08:17:29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

【摘要】 世界经济竞争模式由资本竞争转变为技术竞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是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根本。知识产权是优良的经济资源和强有力的竞争武器,企业对其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尤为重要。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2008年4月和7月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配套文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正式出台,截至2008年底,当年全国共有15547家企业通过了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评审认定,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总数量约有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有所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均持续增长,总体呈稳步发展势态。

表1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单位:家.万人.亿元.亿美元

从高新技术企业各类知识产权拥有量总体情况看,商标注册数量最多,有效专利拥有量逐年增加。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等因涉及的技术领域较为特殊,我国高新企业的拥有量少。版权、软件等自动获得的知识产权由于企业管理不善,流失严重。

一、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

企业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熟悉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不善于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不善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争取、保持和扩大市场竞争优势,普遍存在“有制造无创新、有创新无产权、有产权无运用、有运用无保护”的现象。知识产权知识仍然是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的“盲区”。有些高新技术企业对自主创作、自动产生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等可以申请登记为著作权加以法律保护竟是茫然一无所知。企业经营者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类型、关键步骤、主要内容、具体措施以及相关法律不甚了解,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重视。许多企业认为,知识产权申请登记难、侵权纠纷解决难,因此,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参与知识产权标准化的程度低

近年来,知识产权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标准领域,成为发达国家垄断和控制技术的利器,一些跨国公司甚至结成联盟并将其拥有的专利技术纳入到标准中去,运用标准形式推广自己的知识产权,希望以标准继续保持其在高新技术上的垄断地位。信息通信产业领域还诞生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技术创新-新技术申请专利-专利进入标准。技术的开发者希望专有技术进入标准,企图通过标准的广泛使用获得撬动市场的支配力,达到通过标准化使自己的专利获得经济和竞争的优势地位的目的。我国总体上是后起的产品生产国,很多高新技术企业未能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的制定,存在标准滞后、标准缺失、标准数量少、标准层次低的问题。

(三)知识产权结构不合理

目前,86.3%的高新技术企业没有一项发明专利,研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2%。2008年出台的《办法》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审门槛显著提高,最重要的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将会被“一票否决”。在计算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时,企业近3年获得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均为有效。新《办法》规定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发明、实用新型以及非简单改变产品图案和形状的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目前申请一项发明大约要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用新型也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批复。《办法》并没有对企业获得专利的途径提出限制,无论是自己研发,还是受让别人的都可以。因此,购买专利成为很多“零专利”企业的首选,多数企业购买专利的主要目的是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并非为真正需要这项技术,从而出现有专利无技术的现象。

(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水平低,集成创新能力弱,技术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极少数领域和企业手中,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能力较为薄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较少。经营者普遍存在短期思想和行为,对是否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不够。相当多的企业花费巨资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生产出高新产品,虽然暂时占据国内产品技术领先地位,但是大部分没有进行改进创新进而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发,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创新层次低,高端发明少,专利技术实施转化比例较低。不少企业只注重商标、图形设计等的知识产权开发,而不愿冒风险投入较多资金进行高技术专利的研发。

(五)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不到位

许多高新技术企业未与职工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合同或者条款、权属不明、管理上存在漏洞。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处于松散状况,知识产权管理无制度、无管理、无经费的现象严重。多数企业尚未设置知识产权战略方面的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就无从谈起。绝大部分企业也都没有内设法律事务机构,而是从社会上聘请兼职律师,发生知识产权被侵或纠纷,就会出现被动或无所适从的局面。企业在明确产权归属、激励职务发明、知识产权的运用与评估等制度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高新技术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纠纷中,最突出的是职务与非职务发明权的归属纠纷。

二、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与完善策略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能否有效地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的主动性

企业领导者、决策者要树立知识产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改变落后的观念,增强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要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与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做好知识产权的纠纷预防和纠纷处理工作,通过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学会规避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知识产权风险,推动企业有效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手段,增强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应对能力。8zr江苏涉外专利网8zr江苏涉外专利网企业在进行战略性知识产权管理时,需以更严密主动的方式创造、扩大和使用知识产权资产,使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从“被动”走向“主动”。通过加强对企业管理和科技人员的培训,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使企业全体员工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积极参与和提高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将核心技术转化为专利技术,又将专利技术融入到技术标准中,并设法在最大范围内推广其技术标准,从而达到垄断核心技术、占有国际市场的目的,即“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对此做出反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这种垄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参与到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提高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努力创新,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加快培养一批懂专业、懂外语、懂法律、熟悉国际规则的标准化复合型人才,否则将会永远陷入这种不合理的“标准陷阱”中而不能解脱。

(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

加强技术创新,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发展民族高新技术产业。要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研发投入主体、研发活动主体、成果应用主体、损益承受主体的作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重点谋划相关的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的自主研发,增加高水平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

(四)熟悉并掌握知识产权的国际规则,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全面地了解并掌握知识产权的国际规则、企业管理、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措施,从而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有持续性的保护体系。构建这种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投入要远远低于法律纠纷发生后慌乱应对而产生的花费与损失。企业应该定期让公司的关键员工了解国内国外专利的基本法则,应该进一步加强国际间合作,通过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根据技术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趋势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加强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培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

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新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的准备和经验不足,其中最缺乏的就是精通并善于运用知识产权规则的人才,因而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增加人才培养投入,定期进行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培训,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培养一批实务型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具有知识产权创新概念的创新型人才为核心,推进人事改革,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人才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海滨,苑彦荣.知识产权与高新技术企业.太原科技.2009( 10):7~9

[2]郭宝琛,吴逢雄.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探讨.泉州学林.2006(10):18~19

[3]秦正雨,夏丽丽.巢湖市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几点思考.安徽科技.2009(11):5~8

[4]邓富民.创新与求变:我国高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新举措.现代管理学.2006(6):12~14

上一篇:完善区域环境和材料投放的前提和条件 下一篇:我国一人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