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6-28 06:13:09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与分析法,探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随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以社会发展和个人的本体需要出发,以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与终身体育的有机结合为生长点,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为基本框架,全面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收集全国十几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文件,并进行初步分析和调查,归纳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目前各高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忽视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强调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意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等,还只是停留在文字上,目标内容虽然全面,但缺乏重点,特别是目标的管理。

(二)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只注重实践练习,轻视了对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的统一性和互补性

(三)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形式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多数学校开设了“基础课”、“选项课”、“俱乐部教学课”、“选修课”等

开设的项目十几项,但学生在选择项目时,没有教学目标作为引导,多数学生还只是凭项目的学习环境,项目的难易程度等,作为自己的选课依据。学生自由选课的满意率不高,还有部分学生选课带有盲目性。

(四)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标准缺乏科学性

体育教学评价主要关注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等认知方面的发展,忽视学生在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它注重体育教学的结果,忽视体育教学的过程,更对学生的发展性目标,如终身体育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个人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缺少必要的评价,即缺乏激励性又失公允性。

二、对策研究

(一)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全面贯彻终身体育思想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确立素质教育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

1、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2、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健身习惯和健身技巧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发挥其在教学改革的作用

1、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充分认识体育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和“终身体育工作”的思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坚持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做到即教书又育人。

2、体育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优化和完善知识结构,懂得体育和教育的两种规律,掌握体育教育理论精髓和实践技能,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学法等理论和实践知识武装自己。

3、现在的体育教师多数是技术型、训练型的,必须向教育型、科研型转变。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掌握前沿的体育发展成果,把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不断调整、补充和更新知识技能。

4、体育教师应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网络信息应用于体育教学中。

(三)制定全面、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

现代体育教学的目标应使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等得到全面的发展,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是通过体育选修课、俱乐部、讲座、休闲、娱乐、竞技的不同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突出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把学生间的显著个体差异作为确立教学目标的出发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多层次教学。另外,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注意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即要考虑理论上的完美,内容的齐全,又要考虑到现实的可能性。

(四)调整、充实体育教学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应考虑实用性、娱乐性、健身性、文化性和兴趣性并系统设置。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置:理论学习、娱乐健身、技术技能、竞技训练。大学体育教学应加大体育理论课的比重,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和增强体育意识。通过养生保健知识、营养健康知识的讲授,对学生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育健身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五)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运用探索法、发现法、程序法、时应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教会学生自我学习、合作学习,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评价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与体育兴趣,从根本上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把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同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所有的内容有一个更加准确、清晰的概念。

(六)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评价应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进步情况、思想品德、组织能力、课外体育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从教学评价和发展趋势上看,体育教学评价应当是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互融合,由师生共同参与,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综合能力等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同时,应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实效性和综合性。

三、小结

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完整性与统一性,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不断创新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孙全洪.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J].体育文化导刊,2003,(3):23-24.

[3]廖玉珊.论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素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4.

上一篇:精彩,不曾预约 下一篇:谈谈培养英语兴趣的几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