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型内部审计信息论文

时间:2022-06-28 04:33:50

决策型内部审计信息论文

一、企业决策型内部审计信息化框架的构建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构建也需围绕上述组成部分进行。其中,环境部分为外部因素,需在审计中加以考虑,但无法控制;输出部分为各环节相互作用形成的最终成果,无须控制,因此审计信息化不含上述两部分内容。

二、供应商管理审计信息化

(一)审计中供应商管理的作用机理

经济学理论将竞争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和多头垄断。在寡头垄断或多头垄断的情况下,供方操控定价权,实现超额利润,而充分竞争的市场则实现等价交换。因此,工程公司总包项目中正常的供货商推荐程序不仅应当保证所推荐供货商均能够提供满足工程要求的产品,而且应当保证推荐的供货商之间存在竞争性和招标比价空间。内部审计在供应商管理的监督工作中,也必须以此为原则,严把供货商推荐关,一方面严格审核供货商推荐名单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积极建议引进具有竞争性的新厂家。

(二)供应商管理审计信息化的体系构建

供应商管理审计的作用主要为形成有效竞争,因此供应商管理信息化包含的基本要素为供应商数据库,应实现的功能为供应商增加、供应商评级和供应商推荐。供应商管理信息化系统应单独设计,独立于设备采购信息,并能对供应商的商务、技术、履约、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采购流程接口环节审计信息化

(一)审计中采购接口管理的作用机理

采购环节主要包含“设计提出请购单———采购提出采购———开标及评标———定标及合同审批流程”,采购环节之间不仅涉及不同工作内容,也可能涉及不同负责人员:请购单一般由设计部门提出,采购环节一般经采购经理负责,合同审批则经相关部门及公司领导负责。采购接口容易出现如提高规格标准采购、采购数量转化错误、供应商名单与协议不一致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信息不稳定,即前一阶段的信息未有效或及时完整传递给下一个决策部门。因此,审计工作中应注意接口处信息是否一致,保证上一阶段的成果在其后阶段正确对接。例如:审计人员进行某项目油品采购的合同评审时,发现拟签合同中的采购数量与设计人员请购数量严重不符,且设计请购单中提请量前后也不一致。经核算,设计人员提请的汽轮机油为7桶,而拟签合同数量为62桶。发生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设计请购阶段的技术数据未与合同阶段的技术数据对接。

(二)采购流程接口管理审计信息化的体系构建

采购流程接口管理审计的目的是防止信息不稳定或缺失,其应包含的基本构成要素为各环节需转入下阶段的信息清单。

四、价格分析审计信息化

(一)审计中价格分析的作用机理研究

价格分析是工程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占整个审计工作时间的30%-60%。通过价格分析,可以使审计工作更加主动,防止被错误信息干扰等。而审计中信息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通常,当审计掌握的信息不完全时,就会发生类似于“逆向选择”的情况,即由于采购方不了解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在多个单位同时投标时,最低报价厂商与其他厂商悬殊过大的情况下,采购方往往会认为其质量不高,因此多数采取次低价成交或者提高最低报价厂商的报价,这会导致供应商获得超过产品实际价格的利润,给公司带来损失。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思路包含两种,包括:(1)切断信息不对称,买方主要途径为信息的搜寻,减小信息不对称,提高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认知。(2)增强互信,卖方通过产品保证及质量承诺手段使买方相信其品质。在审计工作中,主要手段为切断信息不对称,其解决方法为价格分析,即根据历史价格,同时考虑一定的价格因素,对产品价格进行合理估计。

(二)价格分析审计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价格分析审计信息化体系构建包含三类构成要素:历史数据库、权重库、指数调整库。五、结论本文在系统论的思想下构建了招投标阶段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框架,运用案例分别说明框架内各组成部分的审计作用,并运用竞争理论、沟通管理理论、逆向选择理论分析审计的作用机理,进而得到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详细构成要素,对招投标阶段决策型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具体构建提供了思路。

作者:姜力 单位: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上一篇: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论文 下一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