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之我见

时间:2022-06-28 01:44:10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之我见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而言,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状态下被动学习,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和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进行深化拓展、实践与创新,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一、导课新颖,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至关重要。导课的形式多样:播放录音录像、讲故事、唱歌、游戏活动、和师生对话等。

二、明确目的,产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起学习的愿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境,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语文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实际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促进学生能够提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向思维的意识及习惯发展,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从而尽可能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兴趣较浓,参与学习,讨论激烈,自主能力得以发挥。良好的氛围和情境,实际上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关键。

四、动手动笔画一画,促进兴趣。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活动是一种自主学习活动,是由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直观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用心感悟,动手画,动口表达,并需要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提高他们的兴趣。

五、寻求规律(方法),发展兴趣。

语文教学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能帮助学生寻求一定的方法,学生自主运用方法,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

比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文中有三个故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理解“完璧归赵”这一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指导学生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总结学法,教师便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两个故事,教师在通过学生自学后,适当引导,便可从三个故事分析出其内在联系。

六、巧设作业,增添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已领会或模仿到的技能,所体会到的情感,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完成作业)来形成比较完整、确切、清晰的认知。即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和实践运用。陶行知曾说:“学生的学习应该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技能。”

比如教学古诗《长歌行》,教学后设计:《长歌行》是通过写什么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你认为诗句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句? 我们今天读来结合自己该怎样体会?这样就能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达到增添兴趣、品尝诗文精髓、扩展思维、拓展情感、发展智能的目的。

七、课堂小结,保持兴趣。

一节好的教学活动,不仅要导课生趣,过程增趣,还要结束时保持浓厚兴趣。写文章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一堂好的教学活动又何尝不是如此?

上一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初探 下一篇:如何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